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司法ADR是一种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具有准司法性质,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诉讼固有的缺陷,本文试图通过经济人的效益追求,复杂关系的长期维持实质正义的追求对非诉纠纷解决方式的价值理念进行法理分析。

  • 标签: 经济人的效益追求 复杂关系的长期维持 实质正义的追求
  • 简介:2014年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省级以上消费者协会可以就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起诉。截至2017年3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和浙江、上海、吉林、江苏、广东等省市消协(消委会)分别就“雷沃重工等被告违法、违规生产销售正三轮摩托车案”“强制实名购票乘车后遗失车票的消费者另行购票案”“手机预装软件无法卸载且不告知消费者案”,“违法销售不合格食用盐案”“供用水格式合同(户表用户)违约金过高案”“违法生产、销售病、死猪、采用有毒方式保鲜猪肉案”等提起了六例消费公益诉讼。其中,浙江、上海、吉林、江苏四地消协的诉讼案件均已结案,中消协、广东消委会提起的消费公益诉讼尚在审理中。有关专家就消费公益诉讼问题发表了点评意见。

  • 标签: 公益诉讼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中国消费者协会 消费者合法权益 违法销售 生产销售
  • 简介:导游行为失范已经成为旅游业界和广大公民面临的毒瘤,其行为表现在迫购、辱骂游客等几个方面;文章从香港导游骂死大陆客、云南导游持刀威胁等几个引发广泛争议的案例出发,经过问卷调查和实践调研,发现导游行为失范的原因可以归纳为恶性市场竞争、行业潜规则、质监不到位等几个方面;并就其引发的民事、行政、刑事法律关系做了剖析,最后尝试性的提出了规制对策构想:第一,立法指引旅游行业一体化管理、明确质监部门职责、增加违法成本;第二,加强行政与社会监督;第三完善行业救济、行政救济、司法救济等救济制度。

  • 标签: 导游失范 黑导游 法律纠纷 解决机制
  • 简介:一、三起案件的简要情况"11.26"交通事故刑事附带民事索赔案.1998年11月26日16时30分左右,我局实业公司通勤车行至临平公路198千米+450米处时,与西宁城中区个体运输司机刘××驾驶的汽车相撞,致使我方车辆翻入路边18米深的悬崖,造成车辆被毁,车内8人中,5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的特大交通事故,后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海东交警支队认定我方无责任.为最大限度地挽回经济损失,由我局与当事人家庭共同提起刑事附带民事索赔诉讼,民事诉讼标的为138万元.该案已于2000年5月31日作出刑事判决,判被告刘××有期徒刑5年6个月,民事部分于1999年9月8日第一次开庭,于2000年3月27日判决,判赔黄化供电局损失费总计293888元,判赔受害人共计赔偿损失359588.85元,至今未执行.

  • 标签: 索赔诉讼案 交通事故 触电致残 民事诉讼 供电企业 法制意识
  • 简介:始于上世纪末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了高等学校学生自主意识的提高。这种变革,导致了以校内学生为主体的校内纠纷逐渐显化,类型也在不断扩展之中。面对高校学生纠纷的日益显现,高校自身固守管理者姿态的“强硬”回应,抑或步履蹒跚之变革,均难以与校内纠纷解决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相反却促使高校学生校内纠纷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学生长期隐忍下所造成的人格变异;另一则是迈向法庭的公开抗争。显然,此种结果既不利于高校人才之培养,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故而,畅通高校学生维权之途,建构一种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势在必行。

  • 标签: 高校 学生 校内机制纠纷解决 实证考察
  • 简介:一、WTO争端案件总体情况截至2017年底,WTO成员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争端案件共计535起,其中,2017年17起,与2016年持平。2017年的17起争端案件共由9个WTO成员向争端解决机构提起,其中,美国、加拿大、卡塔尔各提起3起,俄罗斯和乌克兰各提起2起,巴西、墨西哥、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各提起1起。从被诉的WTO成员来看,共12个,其中,美国和加拿大为主要被诉方,分别被诉4起和3起争端案件,美加两个成员被诉案件合计占2017年WTO争端案件总数的41.2%;其余被诉WTO成员还包括阿联酋、澳大利亚、巴林、俄罗斯、哥斯达黎加、哈萨克斯坦、欧盟、沙特阿拉伯、乌克兰和中国,各1起。

  • 标签: WTO争端解决机制 中国 WTO成员 风险 争端解决机构 印度尼西亚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民对公共利益的关注也日益增加,近年来,保护自己和公共利益的公益诉讼应运而生。

  • 标签: 民事公益诉讼 权益 制度
  • 简介:案件回放:某钢厂通过铁路发运炼钢焦炭500吨,同时向某保险公司投了货损险。收货人在提货时,发现被盗达五分之一。到达站为此出具了货运记录,证实中途被盗。后某钢厂向保险公司提出赔付申请,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的约定赔付了保险金。

  • 标签: 诉讼时效 货损 赔偿 保险公司 保险合同 收货人
  • 简介:近年来,环境公益诉讼逐渐被公众关注,而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关于此方面的规定,一些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建立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公益诉讼的概念;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设想。关键词公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中图分类号D915.1文献标识码A一、公益诉讼公益诉讼最早可溯及古罗马时期,公益诉讼是指所有为维护公共利益而进行的诉讼,既包括国家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的名义提起的诉讼,也包括私法人、非法人团体、个人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提起的诉讼。而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社会团体和个人按照法律的规定,对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导致的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或有造成损害危险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的诉讼活动。二、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1.弥补现行法律对环境公益保护的缺失。我国诉讼包含三种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但除了刑事诉讼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对危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诉讼外,民事和行政诉讼均未对公益诉讼作任何规定,甚至限制了公益诉讼的提起。除了诉讼体制上的缺失,我国环境基本法及其单行环境法规制定上的缺陷也不利于环境公益的保护。因此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则显得愈发重要和迫切。2.弥补行政权力对环境公益保护的不足。在我国,对环境的管理实行的是国家管理环境的单轨运行机制,由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关代表国家对环境进行全面的监控、监督和管理,并对全社会的环境保护进行预测与决策。这种体制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却严重忽视了其他社会力量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无法发挥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巨大作用。因此,建立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环境公益诉讼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共同维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弥补行政权力对环境公益保护不足,积极保护环境的必要举措。(二)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1.我国现有法律包涵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理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任何法律和法规都不得与其相抵触,宪法为一切法律的确立和制度的建立提供基础。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不仅符合宪法原则,而且宪法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依据。2.环保团体的建立及民众环境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众多以维护环境公益为宗旨的环保团体建立起来。通过这些团体,公众可以更全面的参与到环境管理事务中去。赋予这些团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将更大地发挥环保团体在保护环境公益方面的作用,且与当代权利的多元化和社会化的趋势相吻合。公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和保护环境个人力量的集结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民众基础,使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成为可能。3.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经验借鉴和司法实践案例的积累。现代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并已经有了相当长时间的司法实践,其中美国的制度最为发达。结合我国国情,可以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环境公益保护的制度。三、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设想(一)原告资格的放宽。由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环境侵害往往是间接的侵害,若按照传统的侵权理论,则根本无力保护环境。为此,迫切要求重构侵权理论,扩大原告主体的范围,诉讼主体不仅包括直接受害人,而且包括社会一般公众、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要建构环境侵权公益诉讼制度,首先得扩大主体的适格范围,赋予一切单位和个人以诉权。(二)被诉对象范围的扩大。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好环境,各国法律在放宽环境诉讼起诉资格的同时,也扩大了被诉对象的范围。过去根据法律规定不能被提起诉讼者,现在则可以对其提起诉讼了。(三)举证责任的合理配置。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传统民事诉讼法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举证责任由原告承担。但在环境诉讼中,环境损害的认定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由于原告获取信息的有限性,让他们承担举证责任是极为困难的。因此,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必须得到立法肯定,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只需提出加害人有污染行为的初步证据,即可以支持其请求,至于污染事实是否确实存在,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等举证责任则倒置给被告承担。(四)环境公益诉讼费用的承担及对公益诉讼原告的奖励。在环境新型侵权案件中,由于其牵涉面较大且涉及众多复杂专业知识与技能,原告即便履行其较轻的举证责任也需花费极为昂贵的诸如高科技术鉴定使用费用,往往为一般组织与个人难以承受。如果仅因诉讼费用而拒原告于法院大门之外,这无异于迫使民众放弃对环境公益的保护请求。所以,我国应吸纳他国的做法,适当减轻民众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所需费用,在立法上,对诉讼费用的负担作出有利于原告的规定。同时,每个人是自身利益的最大维护者,公共利益与自身私人利益相比较,较少为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所“青睐”,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可能要花费大量时间、金钱与精力,为一般民众所不愿。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要是出于对美好环境和和谐环境秩序的需要,为了鼓励与保护他们的这种“热心”,原告在胜诉后应得到国家奖励。(五)防止滥诉。环境公益诉讼最大的特点就是主体资格的扩大化。然而,在“诉讼爆炸”的今天,即使是在有着“厌讼”传统的我国,也存在着滥诉的可能。虽然有学者对此表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但作为一种制度的设立,应考虑其可能性。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除了以上的几点设想以外,还可以加大环保组织的培植力度;加强公益律师制度建设和努力培植公民的公益诉讼的意识等。参考文献1吕忠梅.《环境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郭道晖.《权力的多元化与社会化》,《法学研究》期刊3王全兴.《关于公益诉讼的零散思考》,载于颜运秋《公益诉讼理念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4吕忠梅.《环境诉讼初探》,载吕忠梅主编《环境资源发论丛》,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作者简介邓英,西北政法大学2008级民事诉讼法专业研究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一般情况,库区社区环境较复杂,无序用电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投资土壤,影响当地公平和谐建设氛围,影响政府招商引资战略部署。因此,库区遗留问题破解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本文基于政企联动视角,对库区用电遗留问题解决机制进行构建,以期能够指引企业实践工作的开展。

  • 标签: 政企联动 库区 用电 问题
  • 简介: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十几年来,大量的违法行政行为,由于有了行政诉讼而被制止在萌芽状态,或被纠正行政机关内部。行政诉讼作为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司法救济手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然,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一些存在的问题也相继显现出来。

  • 标签: 行政诉讼范围 违法行政行为 行政管理相对人 行政诉讼制度 行政诉讼法 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