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的影响。方法:于我院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期间接治的 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40例和对照组 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其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和常规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方法 选取 2014年 9月到 2017年 3月我院收治的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6例 46眼,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 PT、 TT、 Fbg、 aPTT等凝血指标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6.96%,对照组为 65.22%,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优于对照组,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手术患者 施行 整体护理干预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从 2017 年 11 月至 2018 年 11 月间在我院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 6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品质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其生活品质和护理满意度较高,恢复情况也比较好,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手术患者,能够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升患者生活品质,使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光眼术后干眼症患者联合人工泪液与普拉洛芬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 2017年 8月 --2019年 5月期间收治的 142例青光眼术后干眼症患者,采取数字抽签的形式分成两组,单号纳入对照组,而双号纳入研究组,每组各占 71例。对照组单用人工泪液治疗,研究组人工泪液 +普拉洛芬治疗,观察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 P<0.05);( 2)治疗后,研究组泪膜破裂时间、泪腺分泌试验及荧光素染色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后感觉性症状及眼表体征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 P<0.05)。结论:青光眼术后干眼症患者,通过联合应用人工泪液与普拉洛芬治疗,疗效确切,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应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6月 ~2020年 3月期间就诊的 5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法,分成对照组( 25例)和观察组( 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眼压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眼压明显降低,但观察组眼压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治疗,能有效降低眼压,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视力。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 CT和 MRI检查的优劣利弊。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8年 9月~ 2019年 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 CT组和 MRI组,各 32例。 CT组所有患者均进行 CT检查, MRI组患者均行 MRI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检查确诊率以及检查的病灶情况。结果 CT组检查出梗死病灶数量 21例,确诊率为 65.63%; MRI组检查出梗死病灶数量 31例,确诊率为 96.88%。 CT检查时未检查出脑干梗死, MRI组检查出脑干梗死,且 MRI组检查确诊率明显高于 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MRI组检查梗死病灶平均面积较 CT组检查明显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查中选择 MRI检查有较高的检查确诊率,可将病灶部位的大小形态清晰呈现,对患者早期确诊更有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对面神经炎急性期眼裂的护理效果。方法:将 2012 年 10 月至 2016 年 10 月期间入住我院的 60 例 面神经炎急性期眼裂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数均为3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护理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0.00% ( 27/30 ),显著高于对照组( 73.33% , 22/30 )( P < 0.05 );( 2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 P < 0.05~0.01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 SAS 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 P < 0.05 )。 结论:综合护理对面神经炎急性期眼裂的护理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及应用。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新生儿护理中运用早期预警评分的效果。 方法:研究 2016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1000 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00 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早期预警评分,分析不同护理后家属满意度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在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为 97.2% ,显著高于对照组 78.6%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堵管、导管脱落、液体外渗、溢奶误吸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 0.8% ,显著低于对照组 5.2%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新生儿护理中运用早期预警评分可以更好的提升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眼震视图结合问诊及体格检查对眩晕患者前庭系统定位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段]:2019年10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100例因眩晕疾病而在本院接受检查的患者,对100例眩晕患者均实施眼震视图结合问诊及体格检查,以及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等结合医学影像检查,与眼震视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对眩晕患者实施眼震视图结合问诊及体格检查后,确诊了周围性眩晕68例;眼震视图结合问诊及体格检查联合头颅影像学检查确诊中枢性眩晕患者21例;经头颅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但存在中枢性眩晕患者11例。结论:眼震视图结合问诊及体格检查对眩晕患者进行检查后,可为前庭系统疾病提供相关鉴别依据,因此,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效果,分析其在 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 价值 。方法:选择在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96 例肢体肌力 3 级以下的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各 48 例的研究组(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 ) 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组间 日常生活能力 。 结果:在本研究中,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护理干预前 ADL 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0.05 。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 AD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 脑梗死患者的 护理中开展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 能提高 日常生活能力 改善生活质量 ,该护理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盆腔螺旋 CT检查诊断早期阑尾炎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 2016年 2月 -2017年 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48例疑似阑尾炎患者为探究对象,对全部患者的螺旋 CT检查资料进行后顾,并对比患者的病理、手术以及后期的回访状况,并对螺旋 CT的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CT诊断为阑尾炎患者有 33例,而且这 33例患者均为真阳性,其中有 12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有 11例为急性阑尾炎穿孔,有 8例为阑尾炎结石,其余 2例患者为假阳性。 CT诊断非阑尾炎患者有 15例 ,其中有 13例真阴性,有 2例假阴性。经 CT检查这 13例真阴性患者都患有其他病症,有异位妊娠 2例,急性蒂扭转 3例,胃穿孔 5例,卵巢破裂 1例,急性胰腺炎 2例。虽然未应用 CT对 2例假阴性患者进行诊断,可是经过影像学检查,明显怀疑这 2例患者患有急性阑尾炎,予以其剖腹检查措施后,证明 2例患者均为阑尾炎。结论 采用螺旋 CT 的诊断方式,显著提升诊断的精确性,能有效发现非阑尾炎患者的其他病症,为临床治疗提供充足、有效的诊断依据,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3.0TMRI对60例超急性期或急性期单侧脑梗死患者进行扫描,重建FA图及ADC图,测量梗死区与健侧镜像区的FA、ADC值,观察其变化特点及随时间变化规律。与常规MRI进行比较,分析DWI及DTI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优势。结果DWI在脑梗死早期病灶检出率为100%,梗死区超急性期FA值升高(P<0.05),ADC值显著降低(P<0.05);急性期FA、ADC值均减低(P<0.05)。结论DWI结合DTI可以超早期诊断脑梗死并精确临床分期,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简介:【摘要】: IgA肾病( IgA nephropathy, IgAN)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以 IgA在系膜区沉积为特征。 IgAN自 1968年被报道以来,我国学者依托中医药研究 IgAN的文献报道日益增多,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对 IgAN的研究成果。本文对 IgAN中医证候分型体系进行了历史回顾,再多角度分析了 IgAN中医证候分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