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 330000; 2.九江市中医医院, 332000
【摘要】: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以IgA在系膜区沉积为特征。IgAN自1968年被报道以来,我国学者依托中医药研究IgAN的文献报道日益增多,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对IgAN的研究成果。本文对IgAN中医证候分型体系进行了历史回顾,再多角度分析了IgAN中医证候分型的特点。
1 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型体系历史回顾及进展
IgAN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疾病,由于它一度缺乏统一的中医证候分型方案,所以以往学者研究IgAN时,都会参照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分型方案和评定标准。CGN代表性的证候分型方案如下:1986年第二次全国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1]的《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分型试行方案》,把CGN分为本证和标证,本证为:脾肾阳虚型、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标证分为:外感型、水湿型、血瘀型; 2002年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该原则将慢性肾炎分为四型:肝肾阴虚型, 肺肾气虚型, 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2007年取得重大进展,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总结了多次会议记录,颁布了第一个IgAN的诊断、辨证、疗效评定方案及标准,即《IgAN的诊断、辨证分型和疗效评定(试行方案)》,该方案把IgAN辨证分型为:肺卫风热、迫血下行型,下焦湿热、迫血下行型, 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肝肾气虚型。2013年中西医结合肾脏疾病委员会颁布了《IgAN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实践指南》,该指南建立IgAN辨证的思路为:先辨分期 (发作、慢性期),再辨主、次证;先辨正虚,再辨邪实。
2 多角度探析IgAN的中医分型特点
2.1 结合证候学探讨IgAN的中医分型
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以及患者个体当时所处特定内外环境本质的反映,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因此学者们从证候学角度探讨IgAN的中医分型及其各自特点。唐英等[2]则发现:IgAN以肝肾(气) 阴虚证最多,其次为脾肾(气)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肝肾阴(气)虚证的比例逐渐下降,脾肾(气)阳虚证的比例逐渐上升。潘莉等[3]研究316例IgAN患者证发现,IgAN是本虚标实为主,单纯虚证和实证患者较少见, 而证型比例中气阴两虚证患者最多,其次为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最后为脾肾阳虚。万廷信等[4]通过多中心收集IgAN患者354例,进行中医四诊分析资料,发现IgAN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有5个,其中气阴两虚湿热证比例最高(29.7%),其后依次为脾气虚痰湿证、肺气虚风热证、肝肾阴虚证及脾肾阳虚瘀血证。王永钧等[5]对1148例IgAN患者的大样本的证候学调查发现,IgAN以肾虚证最为多见,其次为风湿证、肝风证、瘀痹证、溺毒证,因此提出创立了IgA“新五型”的辨证方案,即肾虚型、瘀痹型、风湿型、肝风型和溺毒型。
2.2 结合病理学探讨IgAN的中医分型
陶志虎等[6]结合病理学研究广西地区IgAN时发现:广西地区IgAN风热证病理多见于Ⅰ、Ⅱ型,虚证夹风证以Ⅱ、Ⅴ型为主,湿热证集中在Ⅱ、Ⅲ、Ⅳ型,脾虚湿困证集中在Ⅱ、Ⅲ型,肾虚夹瘀证多见迁延或长期服用激素者,表现为肾阴虚型或阳虚型。赵著华等[7]研究IgAN分型与肾脏免疫沉积物相关性,发现脾肾气虚型、肺肾气虚型多见IgA+C3沉积,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多见IgA+IgG和IgA+IgG+C3沉淀。李靖等[8]则发现肺肾气虚证多见IgA、C3、IgM等沉积,气阴两虚证多见IgA、IgM、C3沉积,肝肾阴虚证多见IgA、C3沉积,外感证、湿浊证、血瘀证多见IgA、C3沉积,湿热证多见IgA、IgM沉积。
3 小结
IgAN中医证候分型的研究分两个阶段,即参照CGN进行证候分型到制定IgAN的分型方案和实践指南。这体现了中医界不断深入探析IgAN的努力,得益于无数学者的执着探索。近来学者们主要从结合证候学、病理学及临床实践等角度研究IgAN的分型,一方面学者探讨了IgAN分型与证候学、病理学及临床实践的相关性,佐证了原有辨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也在研究中发现了分型方案的不足和缺陷,整体上看,2013年的《IgAN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实践指南》更为符合证候学、病理学及临床实践,是目前反映IgAN中医证候分型特点最佳辨证方案,对IgAN的临床和科研大有裨益,同时也需要学者们在临床和科研中不断指正。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肾炎(前期)中医辨证标准[J].中医杂志,1996,37(10):627.
[2]唐英,沈沛成,张文君,等.IgA肾病中医证型与临床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5):27-30.
[3]潘莉,丁英钧,王月华,等.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4):1003-1004.
[4]万廷信,戴恩来,王文革,等.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布与微观相关性研究 [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2):3988-3991.
[5]王永钧,陈洪宇,朱彩凤,等.1148例IgA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12):1054-1058.
[6]陶志虎,吕冬宁.广西地区IgA肾病中医证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5):3896-3899.
[7]赵著华,万廷信,姜敏,等.IgA肾病证候分型与肾脏免疫沉积物相关性分析[J]. 中医药学报,2012,40(3):71-73.
[8]李靖,王硕仁,徐冰,等.基于关联规则的IgA肾病中医证候与病理相关性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1,30(9):65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