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和常规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03
/ 3

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和常规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

王瑜 1 , 彭健 2 , 王伟 3 通讯作者

1定州市人民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 073000

2 定州市人民医院 信息科 中级 073000

3定州市人民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 07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和常规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到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6例46眼,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PT、TT、Fbg、aPTT等凝血指标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为65.22%,差异显著(P<0.05)。结论 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优于对照组,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常规小梁切除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急症之一,患者常伴有持续高眼压,导致患者前部视神经急性缺血,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视力急剧下降[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起病急,容易造成永久性视神经损害。常规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常用手术方法,但因为手术操作需要大范围分离结膜筋膜囊,术后容易出现瘢痕黏连,治疗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并发症较多,有研究表明改进后的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由于不良反应较少,疗效好,逐渐应用于眼科临床中[2]。本研究探讨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和常规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到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6例46眼,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标准,患者均为单侧眼发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55-73岁,平均(64.59±4.13)岁。对照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56-75岁,平均(65.06±4.2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眼压、视力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于手术前1d使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使用利多卡因进行球结膜下局部麻醉,以穹隆部为基地做结膜瓣,于鼻上方做半层巩膜瓣,切除小梁和周边虹膜,于穿刺口注液检查滤过情况,丝线间断缝合结膜、巩膜瓣,恢复前房,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采用妥布霉素滴眼液点眼,4次/d,连续点眼2周。观察组患者给予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麻醉方式同对照组,于患者眼球上方做一结膜瓣,于角膜缘后做长约5-6mm巩膜板层切口,对隧道予以分离直到角膜缘内1.5-2mm,切除小梁组织,根切虹膜并缝合巩膜瓣上角,恢复前房,复位结膜瓣,间断缝合两侧或右侧。

1.3疗效判定标准 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有效:患者眼痛、角膜水肿等症状明显改善,眼内呀<22mmHg,视力明显恢复。有效:患者眼痛、角膜水肿等症状明显改善,眼内压22-32 mmHg;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眼内压>32 mmHg。对PT、TT、Fbg、aPTT等凝血指标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本次研究凝血指标、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PEDF、VEGF水平为计量资料,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为65.22%,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

组别

眼球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23

15(65.22)

5(21.74)

3(13.04)

20(86.96)*

对照组

23

11(47.83)

4(17.39)

8(34.78)

15(65.2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指标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PT、TT、Fbg、aPTT等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PT、TT变化程度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bg明显降低、aPTT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指标比较(5e86f2e84d810_html_99787f77f15d6d0d.gif ±s)

组别

观察时间

PT(s)

TT(s)

Fbg(g/L)

aPTT(s)

观察组

(n=23)

治疗前

1.15±0.35

18.61±2.17

4.91±0.53

27.91±4.36

治疗后

1.22±0.41

17.99±2.23

3.18±0.36*△

29.39±3.29*△

对照组

(n=23)

治疗前

1.16±0.37

18.66±2.31

4.89±0.61

28.13±4.38

治疗后

1.19±0.59

17.94±2.28

4.19±0.53*

28.52±4.9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作为眼科常见致盲性眼病,是指前房角突然关闭引起眼压急剧升高,其发病机制可能为为晶状体厚度高、眼轴短、房角狭窄等眼球局部解剖结构异常,从而诱导发病。患者发病时,晶状体位置发生前移,瞳孔阻滞明显,房角关闭,眼压上升,常伴有明显眼痛现象,且伴有同侧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诱发眼部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是高眼压,造成患者视力急性下降,视力模糊,当眼压升高程度超过视网膜、视神经和筛板的自身调节能力时,会导致视神经供血不足产生视觉功能损害,若治疗不及时,患者视觉神经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患者失明。随着现代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相关研究表明[3],眼压超过40mmGg会压迫视神经,导致眼组织损伤,持续高眼压状态会导致急性前部缺血性神经病变、视网膜静脉栓塞,甚至会导致视网膜动脉栓塞。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原则为尽快降低眼压,但常规降眼压药物较难达到迅速降压效果,故临床一般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常规小梁切除术是常见手术,患者眼部组织较为脆弱,术中眼压波动较大,术后容易发生脉络膜脱离、浅前房、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其手术风险系数较大,且术中切口大,炎症反应也较为严重。相关研究表明[4],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患者术后视力提高程度不甚理想。相对于常规小梁切除术,改良后的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由于结膜切口和滤过口距离较远,可避免滤过泡漏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了巩膜瓣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保证前房的稳定性,降低术后术后浅前房发生率,终止了高眼压对角膜内皮细胞继续损害,可使角膜恢复透明,恢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功能,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视功能。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有研究表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生发展同机体凝血状态具有密切相关,患者多处于血液高凝状态,眼内血液微循环受到影响[14]。但行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术前嘱咐患者注意休息,防止眼压偏高;②对于术前眼压过高患者,应在麻醉后行眼球间歇性按摩1-5min;③术中应在前房穿刺后缓慢放出防水,根据眼压情况压迫穿刺口,进一步降低眼压;④术中应对巩膜瓣进行紧密缝合,防止浅前房等常见并发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凝血指标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可以提高治疗疗效和凝血功能,表明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视神经恢复程度较好,此研究与徐武平[5]等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优于对照组,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功能,提高患者凝血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但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对于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适应症和远期预后效果需进一步增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晓萍,王静,李海威,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6,34(05):411-414.

[2]廖辉,伍继光.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9):1683-1686.

[3]马洪珍.分析前房穿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的临床疗效[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S2):131-132.

[4]赵晓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09): 1371-1374.

[5]徐武平,洪卫,朱建刚,等.不同房角关闭状态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探讨[J].国际眼科杂志 2016,16(6):109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