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股骨头负重区压缩对老年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合并股骨头负重区压缩损伤的老年髋臼骨折患者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73.2±6.5)岁(范围60~87岁)。术中对股骨头负重区压缩未行处理。髋臼骨折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14例,前柱+后半横断骨折12例,"T"形骨折4例,横断骨折4例,后柱+后壁骨折2例;其中14例伴髋臼关节面压缩,29例伴关节脱位。随访时采用Merle d'Aubigné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Matta分类法评价髋臼骨折复位、Kellgren-Lawrence分级评估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Ficat-Alert分期评估股骨头坏死。将随访期间出现股骨头坏死Ⅲ期、Ⅳ期或创伤性关节炎Ⅲ、Ⅳ级或接受关节置换术定义为手术失效。术前、术后(第2~5天)行骨盆CT扫描,于冠状面、横断面片测量股骨头压缩大小,并计算压缩体积。将压缩严重程度按照体积大小分为小(<1 cm3)、中(1~2 cm3)、大(>2 cm3)。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股骨头压缩体积是否为手术失效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随访(34.7±8.9)个月(范围25~54个月)。术前测量大、中、小体积股骨头压缩患者分别为7例、14例、15例;术后分别为12例、10例、14例。Matta分类:优6例、良22例、差8例,优良率78%(28/36)。末次随访时Merle d'Aubigné s评分为优2例、良8例、可5例、差21例,优良率28%(10/36)。随访期间发生手术失效20例,失效率56%(20/36)。手术失效组与非手术失效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类型、骨折复位Matta分类、合并髋臼关节面压缩及合并关节脱位的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股骨头负重区压缩体积频数分布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47,P<0.001)。股骨头负重区域大、中、小体积压缩患者的手术失效率分别为92%、80%、7%,股骨头负重区大中体积的压缩为手术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82.333,P<0.001)。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合并股骨头压缩的老年髋臼骨折可获得满意的复位率;但大中体积的股骨头负重区压缩明显影响治疗结果,术后2年内有极高的手术失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肿瘤抑制因子候选区基因1(GLTSCR1)对前列腺癌进展的影响及调控。方法将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LNCaP分别分为对照组(sh-NC),基因抑制组(sh-GLTSCR1),对照组使用慢病毒转染空白载体质粒,基因抑制组转染携带GLTSCR1短发卡RNA(shRNA)的质粒。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吸光度(A)值评估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最后使用DU145细胞株在裸鼠皮下接种检测肿瘤大小、重量。采用t检验评估两组间差异。结果在24、48、72 h时DU145-sh-GLTSCR1组A值低于对照组[(1.223±0.015、2.142±0.018、2.576±0.036)比(1.754±0.009、2.307±0.001、2.641±0.016),t=51.360,P<0.001;t=15.590,P<0.001;t=2.86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NCaP-sh-GLTSCR1组A值低于对照组[(0.322±0.002、0.480±0.003、1.175±0.003)比(0.359±0.001、0.655±0.014、1.473±0.022),t=15.480、12.060、13.6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划痕实验结果显示DU145-sh-GLTSCR1组细胞24 h的愈合程度低于对照组[(0.446±0.030)比(0.543±0.053),t=3.91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NCaP-sh-GLTSCR1组细胞72 h的愈合程度低于对照组[(0.410±0.060)比(0.583±0.083),t=2.92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鼠皮下成瘤模型表明,敲低GLTSCR1组肿瘤重量低于对照组[(0.033±0.012) g比(0.083±0.022) g,t=1.98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LTSCR1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
简介:摘要肝脏黏液性肿瘤是一种囊性、上皮性肿瘤,罕见,每年每20万~100万人中发生1例,占肝脏囊肿约5%,几乎只发生于女性,发病年龄28~76岁,完全切除后,预后良好。我们报道2例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总结临床特征,探讨鉴别诊断要点。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2和64岁,均予手术切除。组织学呈囊性结构,囊壁衬覆黏液上皮,呈单层柱状、立方或扁平状,上皮下为卵巢样间质,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研究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几年收治的90例ASAII级或III级接受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A组)、腰-硬联合组(CSEA组)、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组(NSA组),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加硬膜外联合麻醉和神经刺激器定位股神经加坐骨神经麻醉。观察三组局麻药用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阻滞完善时间、手术区域麻醉效果、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自行排尿时间。结果NSA组麻醉用药量明显少于EA组,麻醉阻滞平面明显低于CSEA和EA组,并且满足手术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联合应用Graf和Harcke超声评价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早期诊治效果,探讨关节稳定性与发育状况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小儿骨科首诊的存在DDH风险因素的婴儿资料共113例226髋,平均年龄为10周,范围为4~19周。应用Harcke技术评价髋关节外展程度和稳定性,应用Graf技术对髋关节进行分型。其中Graf Ⅰ型髋关节不予治疗,首诊后4~6周复查,若仍为Graf Ⅰ型则终止随访。Graf Ⅱa+型且"外展正常"的髋关节暂不治疗,于婴儿12周龄后复查,若连续2次复查均为Graf Ⅰ型则终止随访;若转为Graf Ⅱb型则予以治疗。"外展受限"的Graf Ⅱa+型和其他分型均予Ottobock支具治疗。经过治疗的患儿均于1岁时复查X线片,测量髋臼指数,应用IHDI分型评价髋关节发育情况,比较首诊时各Graf分型髋关节的稳定性。结果Graf Ⅱ a+型且"稳定"、"外展受限"2髋,Ⅱa+型且"松弛"、"外展正常"转为Ⅱb型2髋,予以治疗;其余分型53髋均予治疗。共治疗57髋,平均治疗时间为13周,范围为7~22周。"松弛"11髋、"加压可脱位"3髋、"脱位可复位"14髋中的12髋及"脱位不可复位"1髋经治均转为"稳定",其余"脱位可复位"2髋均转为"松弛"。1岁复诊时57髋均为IHDI-Ⅰ型,髋臼指数为(24±2)°,范围为21°~28°。以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首诊时各Graf分型的髋关节稳定性。Graf Ⅰa型稳定性与Ⅱ型及以上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f Ⅰb型稳定性与Ⅰa型和Ⅱa+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Ⅱa-及以上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f Ⅱa+型、Ⅱa-型和Ⅱb型三者稳定性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raf联合Harcke超声技术能够满足临床筛查DDH的基本需求,可以从髋臼发育和关节稳定性两个角度出发,共同判断髋关节的发育状况,指导临床干预和监测随访,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型超声引导下运用勾刀腱鞘松解术治疗小儿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收治的58例小儿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33例,女25例,无拇指外伤史,术前X线摄片排除骨关节疾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成手术切开组(A组)及B型超声下勾刀切割组(B组)。A组患儿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2.4±1.1)岁,患侧为左侧16例,右侧14例;B组患儿28例,男14例,女14例;年龄为(2.3±0.8)岁,患侧为左侧16例,右侧12例。A组患儿行腱鞘切开松解术,B组患儿行B型超声引导下勾刀腱鞘松解术。收集并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综合疗效及瘢痕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B组患儿切口小,瘢痕程度轻,早期疼痛改善明显;切口长度在B组为(1.9±0.8) mm, A组为(12.5±1.4)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瘢痕情况评分在B组为(2.1±0.7)分,A组为(4.7±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 d的疼痛评分在B组为(1.5±0.5)分,A组为(2.7±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儿均完成随访,两组患儿末次随访均无复发,疗效评定均为A级,治疗有效率为100%,术后复查B型超声均未见A1滑车处出现增生、粘连等情况,肌腱滑动情况良好。结论B型超声引导下勾刀腱鞘松解术治疗小儿拇指狭窄性腱鞘炎具有微创、瘢痕小、安全有效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复位固定治疗陈旧性DenisⅠ、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丛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治疗37例陈旧性骶骨骨折伴骶丛损伤(GibbonsⅢ级)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采用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直视下复位固定分为使用组和未使用组。使用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8±6.4)岁(范围13~56岁);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Ⅰ型6例、Ⅱ型12例。未使用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42±10.7)岁(范围19~59岁);DenisⅠ型5例、Ⅱ型14例。术前3D打印1∶1完整骨盆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Matta评分、术后1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jeed功能评分及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使用组、未使用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21.0±16.2)min、(182.6±1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4,P<0.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86±382)ml、(963±3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P=0.003)。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价优良率,使用组为94%(17/18),未使用组为68%(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术后1年,使用组、未使用组Majeed评分分别为(88.72±7.03)分和(72.00±9.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P<0.001);VAS评分分别为(0.83±0.71)分和(1.00±0.8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512);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使用组Ⅰ、Ⅱ、Ⅲ级分别有15、1、2例,未使用组Ⅰ、Ⅱ、Ⅲ级分别有11、3、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4,P=0.401)。使用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钢板部分螺钉断裂,未予特殊处理。未使用组术后1例出现髂内静脉破裂,予明胶海绵等填塞止血,术后留置引流管观察未见明显出血;4例出现双下肢不等长,有跛行,未予特殊治疗。使用组和未使用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18)和26%(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采用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复位固定治疗陈旧性DenisⅠ、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丛损伤能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前列腺侧包膜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单一术者完成的19例保留前列腺侧包膜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57.6(37~74)岁;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平均20.4(4~25)分。患者为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或cT2N0M0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所有患者术前检查未发现膀胱颈或尿道肿瘤;术前MRI检查未提示合并前列腺癌且血清PSA<2.5 ng/ml。在前列腺基底部两侧分别用电剪分离前列腺腺体和前列腺侧包膜至前列腺尖部,在两侧分别保留外科包膜或厚度为1~2 mm的前列腺侧包膜。术后1~2周行膀胱造影评估,如无明显吻合口瘘则拔除尿管。术后随访患者的控尿功能、性功能及肿瘤控制情况。结果1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279.9(225~345)min;术中估计出血量平均88.9(30~20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5.8(9~23)d。盆腔淋巴结清扫数量平均23.3(11~42)枚。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病理均未提示合并前列腺癌。拔尿管后2周以及1、3、6个月日间控尿率分别为42.1%(8/19)、63.2%(12/19)、78.9%(15/19)、94.7%(18/19),夜间控尿率分别为36.8%(7/19)、63.2%(12/19)、73.7%(14/19)、89.5%(17/19)。术后3、6个月IIEF-5评分平均值分别为7.2(0~22)、10.1(2~22)分。术后平均随访10.1(5.4~26.1)个月,19例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严格选择的病例,保留前列腺侧包膜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控尿和性功能,其早期临床疗效良好。但该术式的远期临床疗效和肿瘤控制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松解结合骨盆随意外架牵引复位治疗陈旧性Tile C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松解结合骨盆随意外架牵引复位治疗7例陈旧性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22~53岁,平均40岁;车祸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1例;再次就诊原因:患处疼痛7例、不能行走及坐立3例、双下肢不等长行走跛行3例。陈旧性骨盆骨折Tile分型:C1型4例,C2型2例,C3型1例。术前3D打印出1∶1等大完整骨盆模型,设计截骨或松解部位,手术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松解,结合骨盆随意外架牵引复位钢板螺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疼痛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Mears和Velyvis影像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结果7例患者手术时间140~280 min,平均190 min;术中出血700~2 800 ml,平均1 250 ml。其中6例为一次性完成最终固定手术,1例Tile C3型陈旧性骨盆骨折分两期完成手术。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术后6个月时,7例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6.4分改善到平均0.7分;末次随访时,Majeed临床疗效评分由术前的平均60分改善到85分,Mears和Velyvis影像学标准评价满意率达85.7%(6/7)。术后1例出现闭孔神经症状,于3个月内恢复;1例患肢仍残留1 cm短缩畸形;无一例发生骨折再移位、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前方显露能充分截断畸形愈合的骨盆,并能有效松解周围软组织,手术创伤小、神经血管损伤风险小;结合骨盆随意外架多方向牵引,能有效复位骨折脱位,从而矫正骨盆畸形,达到预期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2014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组构建预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标本较穿刺标本Gleason分组升级(GGU)的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瑞金医院2012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29例因前列腺癌行R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年龄(68.1±7.2)岁。体质指数(BMI)(24.2±3.2)kg/m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1.5(6.7~20.4)ng/ml,PSA密度(PSAD)0.35(0.20~0.66)。2017年3月以前患者为6~8针穿刺,之后均为12针穿刺。429例均行RP。比较穿刺病理与根治术后病理的2014 ISUP分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GGU的独立影响因素,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GGU的列线图并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429例,RP术后GGU组161例(37.5%),非GGU组268例(6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8 kg/m2(OR=2.54,P=0.030)、PSAD(OR=1.65,P=0.015)、术前2014 ISUP分组(OR=0.53,P<0.001)为GGU的独立影响因素。以BMI、PSAD及术前2014 ISUP分组建立预测GGU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35(95%CI 0.681~0.789),模型经过良好校准,平均绝对误差为6.7%,模型在预测RP术后病理升级方面与实际情况有较好一致性。结论BMI>28 kg/m2、PSAD及术前2014 ISUP分组为前列腺癌患者RP术后GGU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指标建立的预测GGU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简介:摘要胸部创伤是创伤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其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导致死亡。尽管国内外已有关于VTE防治的共识和指南,但胸部创伤尤其是钝性伤患者并发VTE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具有其自身特点,国内外现有的共识及指南缺乏针对性。因此,中国胸部创伤临床研究协作组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业专家共同制订了《胸部创伤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及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本共识就胸部创伤相关VTE的特点、临床表现及风险评估、诊治与预防给出不同等级的专家推荐意见,作为学术指导建议,供临床诊疗及预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