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4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期间每日重症监护病房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的评价结果分为SAE组和非SAE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入ICU 1、2、3、5、7 d的rScO2,以及预后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ICU住院期间rScO2对SAE的预测价值。结果94例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男性占59.6%(56/94),平均年龄(50.1±15.1)岁;SAE发生率为31.9%(30/94)。SAE组患者入ICU 3 d内的rScO2水平均明显低于非SAE组(1 d:0.601±0.107比0.675±0.069,2 d:0.592±0.090比0.642±0.129,3 d:0.662±0.109比0.683±0.091,均P<0.05);但SAE组与非SAE组入ICU 5 d和7 d rScO2水平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5 d:0.636±0.065比0.662±0.080,7 d:0.662±0.088比0.690±0.077,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1 d rScO2对SAE的预测价值最大〔1 d:ROC曲线下面积(AUC)=0.77,95%可信区间(95%CI)为0.65~0.89,P<0.01;2 d:AUC=0.60,95%CI为0.48~0.72,P>0.05;3 d:AUC=0.55,95%CI为0.41~0.68,P>0.05〕;以1 d rScO2=0.640作为诊断阈值,敏感度为73.4%,特异度为80.0%。SAE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较非SAE组显著延长〔ICU住院时间(d):13.6±7.1比9.0±4.3,总住院时间(d):20.1±8.0比15.8±6.1,均P<0.05〕;但两组ICU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患者SAE发生率较高,可通过监测rScO2的方式预测SAE的发生。入ICU 1 d rScO2水平与SAE的发生紧密相关,或许可成为脓毒症复苏目标以指导治疗,从而改善远期预后。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核心胜任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化模拟教学,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52名重症医学专科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多元化模拟教学。学员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教学后[(92.27±4.42)分]高于教学前的[(82.90±13.51)分],技能操作和医患沟通考核成绩教学后为(91.25±3.79)分和(91.47±1.67)分,也高于教学前的(79.33±6.32)分和(88.08±1.66)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2.6%(43/52)的学员对多元化模拟教学非常满意,84.6%(44/52)的学员认为多元化模拟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对教学方式的评分为(4.83±0.38)分,对教学效果的评分为(4.81±0.44)分。多元化模拟教学得到重症医学专科医师的认可,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核心胜任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危重症孕产妇急救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1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应用ECMO救治的8例围生期孕产妇的治疗过程。结果8例孕产妇年龄(32.5±6.3)岁,体质量(73.5±8.1)kg,孕周(31.0±4.4)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为(13.0±6.6)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为(8.3±3.8)分。5例合并重症肺炎的孕产妇行静脉-静脉ECMO(VV-ECMO)治疗;3例心力衰竭(心衰)孕产妇实施静脉-动脉ECMO(VA-ECMO)。8例孕产妇ECMO治疗初始流速设定为2.0~3.0 L/min,最高流速为(3.1±0.6)L/min,ECMO运行时间为(174±36)h,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为(16.0±5.4)d。5例重症肺炎、1例围生期心肌病孕产妇成功撤离ECMO痊愈出院,2例肺动脉高压孕产妇预后不良。7例孕产妇的婴儿存活,其中2例为撤离ECMO后娩出,1例则在ECMO保障下行急诊剖宫术;另外1例孕产妇因未足孕周,胎儿未能娩出。8例孕产妇ECMO运行期间虽无严重出血并发症,但1例合并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并血栓形成(HITT),更换抗凝治疗后好转;1例孕产妇穿刺血管内有血栓形成,序贯抗凝治疗3个月。结论ECMO在危重症孕产妇的抢救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针对可逆性的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孕产妇,需及早评估ECMO的应用指征,提高母婴存活率。
简介:摘要: 本文通过对五年制高职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两项指导阅读的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血清中不同D-二聚体水平与炎性因子及器官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2月10日至29日援鄂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房收治的72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及入院时的血常规、凝血功能、炎性指标、细胞因子和器官功能指标。根据患者D-二聚体水平分为D-二聚体正常(<0.5 mg/L)和升高(≥0.5 mg/L)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炎性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D-二聚体与器官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以患者初次就诊与入住重症病房时序贯器官衰竭评分的变化值(ΔSOFA)≥2分定义为存在器官功能损伤,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D-二聚体对新冠肺炎患者器官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72例患者中有65.3%合并凝血功能异常,D-二聚体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普通型(14例)、重型(49例)、危重型(9例)分别为0.43(0.22,0.89)、0.66(0.26,1.36)、2.65(0.68,15.4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二聚体正常者32例(占44.4%),升高者40例(占55.6%)。与D-二聚体正常组比较,D-二聚体升高组患者年龄更大(岁:67.7±11.6比54.0±13.1),入院时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IL-2受体(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更高〔WBC(×109/L):7.16(5.55,9.75)比5.25(4.59,6.98),NEU(×109/L):7.11±5.46比3.33±1.58,PCT(μg/L):0.08(0.06,0.21)比0.05(0.04,0.06),hs-CRP(mg/L):27.9(3.4,58.8)比1.3(0.8,6.6),IL-6(ng/L):11.80(2.97,30.61)比1.98(1.50,4.73),IL-8(ng/L):19.90(13.33,42.28)比9.40(12.35,15.30),IL-10(ng/L):5.00 (5.00,8.38)比5.00 (5.00,5.00),IL-2R(kU/L):907.90±458.42比572.13±274.55,TNF-α(ng/L):10.94±5.95比7.77±3.67〕,淋巴细胞计数(LYM)和单核细胞计数(MON)更低〔LYM(×109/L):1.14±0.49比1.46±0.42,MON(×109/L):0.63±0.25比0.87±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和血小板计数(PLT)均呈显著负相关(β值分别为-0.493、-11.615、-0.018,均P<0.05),而与呼吸频率(RR)、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均呈显著正相关(β值分别为0.485、0.107、0.291、0.404,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体预测新冠肺炎患者器官功能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95%可信区间(95%CI)为0.753~1.000;当最佳截断值为2.36 mg/L时,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78.1%。结论新冠肺炎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炎性因子和器官功能相关,可以用来预测器官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