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2016年9月收治的1例年轻女性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术前考虑为右乳巨大恶性叶状肿瘤。行右乳肿物扩大切除+腋窝淋巴结活检术,使用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创面。术后行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6个周期化疗,接受术后放疗25次。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创面I期愈合,随访4年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恶性叶状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核心原则为扩大切除保证切缘阴性,切缘距肿瘤≥1 cm。术后胸壁皮肤缺损大,Kiss皮瓣能很好地修复创面。术后化疗及放疗可能降低患者复发转移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丹散结胶囊对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CAC)小鼠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氧化偶氮甲烷和葡聚糖硫酸钠构建小鼠CAC模型。正常组、模型组、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小鼠各10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肠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生成素2(Ang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Akt、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小鼠结肠癌组织的MVD计数分别为(63.3±3.3)个、(36.6±2.3)个、(36.6±2.2)个和(50.3±2.5)个,均高于正常组[(2.0±0.1)个,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和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高于参丹散结胶囊组(P<0.05)。模型组、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和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小鼠结肠癌组织中bFGF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55±0.31、2.46±0.37、2.49±0.33和3.34±0.21,Ang2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78±0.19、2.21±0.14、2.26±0.17和3.67±0.32,均高于正常组(1.01±0.05和0.99±0.07,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和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高于参丹散结胶囊组(均P<0.05)。模型组结肠癌组织中p-Akt/Akt、VEGFA和HIF-1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75±0.18、4.64±0.22和4.84±0.12,均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01±0.07、0.95±0.08和0.98±0.05,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组结肠癌组织中p-Akt/Akt、VEGFA和HIF-1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4±0.22、3.15±0.26和2.07±0.18,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与MK-2206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结肠癌组织中p-Akt/Akt、VEGFA和HIF-1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37±0.15、4.02±0.11、3.52±0.24,均高于参丹散结胶囊组(均P<0.05)。结论参丹散结胶囊可能通过抑制Akt/HIF-1α/VEGFA信号通路,使促微血管生长因子bFGF和Ang2表达降低,从而抑制CAC的血管生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5月至6月收治的3例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患儿的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特点。结果3例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患儿发病年龄为6~9岁,发热至首次抽搐时间间隔为4~7 d,于24 h内进展为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发作以多灶性发作为主,脑脊液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脑电图可见弥漫性慢波活动为背景、颞区为主的癫痫波发放,2例急性期头颅磁共振成像可见脑水肿征象。3例患儿均对多种(4~5种)抗癫痫药物耐药,接受大剂量麻醉药物治疗可有效终止癫痫持续状态。1年后随访,3例均演变为难治性癫痫,其中2例伴认知障碍,1例伴运动障碍。结论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常见于既往体健的学龄期儿童,可由发热诱导,其癫痫发作呈爆发性、难治性,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大剂量麻醉药物可有效终止癫痫持续状态,大多预后不良。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例婴儿期起病的伴脑干和脊髓受累及乳酸升高的脑白质病(LBSL)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女,1岁2个月,因"发育落后10个月,间断抽搐1个月"就诊;体格检查:四肢肌力Ⅲ级,肌张力稍高,双侧膝腱反射活跃,双侧跟腱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阳性;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大脑半球萎缩并弥漫性异常信号;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DARS2基因发现2处杂合变异。中国人群尚未见早发型LBSL基因变异患儿的报道,国外文献共检索到6篇相关病例报道,患儿均有精神运动发育障碍及其他脑病表现,均发现头部影像学受累及DARS2基因变异。因此,对发育落后、癫痫及头颅MRI示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异常信号的患儿,建议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指导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间血压的管理措施。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9月-2022年7月收治的34例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围术期高血压管理,观察患者血压情况。结果:34例患者护理中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数量以及占比分别为13(38.24)、19(55.88)、2(5.88),总满意度94.12%(32/34)。3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两周内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88.24%(30/34),发生排斥反应11.76%(4/34)通过临床对症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控制,围手术期未出现患者死亡以及患者感染等情况;平均收缩压(126.26±2.45)mmHg,平均舒张压(78.14±2.12)mmHg。结论:肾移植手术患者为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实现患者血压控制,减少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丹散结胶囊对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CAC)小鼠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氧化偶氮甲烷和葡聚糖硫酸钠构建小鼠CAC模型。正常组、模型组、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小鼠各10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肠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生成素2(Ang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Akt、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小鼠结肠癌组织的MVD计数分别为(63.3±3.3)个、(36.6±2.3)个、(36.6±2.2)个和(50.3±2.5)个,均高于正常组[(2.0±0.1)个,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和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高于参丹散结胶囊组(P<0.05)。模型组、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和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小鼠结肠癌组织中bFGF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55±0.31、2.46±0.37、2.49±0.33和3.34±0.21,Ang2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78±0.19、2.21±0.14、2.26±0.17和3.67±0.32,均高于正常组(1.01±0.05和0.99±0.07,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和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高于参丹散结胶囊组(均P<0.05)。模型组结肠癌组织中p-Akt/Akt、VEGFA和HIF-1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75±0.18、4.64±0.22和4.84±0.12,均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01±0.07、0.95±0.08和0.98±0.05,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组结肠癌组织中p-Akt/Akt、VEGFA和HIF-1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4±0.22、3.15±0.26和2.07±0.18,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与MK-2206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结肠癌组织中p-Akt/Akt、VEGFA和HIF-1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37±0.15、4.02±0.11、3.52±0.24,均高于参丹散结胶囊组(均P<0.05)。结论参丹散结胶囊可能通过抑制Akt/HIF-1α/VEGFA信号通路,使促微血管生长因子bFGF和Ang2表达降低,从而抑制CAC的血管生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2016年9月收治的1例年轻女性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术前考虑为右乳巨大恶性叶状肿瘤。行右乳肿物扩大切除+腋窝淋巴结活检术,使用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创面。术后行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6个周期化疗,接受术后放疗25次。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创面I期愈合,随访4年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恶性叶状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核心原则为扩大切除保证切缘阴性,切缘距肿瘤≥1 cm。术后胸壁皮肤缺损大,Kiss皮瓣能很好地修复创面。术后化疗及放疗可能降低患者复发转移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BRAFV600E突变比值(The Ratio of BRAFV600E expression),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手术治疗的234例PTC患者,采用微滴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定量法检测病理石蜡标本BRAFV600E突变比值,分析突变比值与PTC患者LNM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PTC患者伴有LNM者的BRAFV600E突变比值显著高于无LNM者(P<0.01),ROC曲线显示BRAFV600E突变比值预测LNM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7.7%、91.0%、73.3%、58.5%、0.581。结论利用PTC病理石蜡标本中BRAFV600E突变比值预测LNM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为PTC颈淋巴结清扫提供临床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