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整体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评价。方法:以我院2022年3月到2023年10月收诊的5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对整体护理干预措施价值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有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差异,(P<0.05)。结论: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患者的生活有明显的变化,这种护理措施有推广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癌患者发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TACE治疗的106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0例,女性16例,年龄(59.9±9.3)岁。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TACE抵抗分为TACE抵抗组(n=47)和对照组(n=59)。比较两组首次TACE术前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肿瘤数目、肿瘤血管强化类型(影像学检查)、肿瘤最大径等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细胞癌患者发生TACE抵抗的影响因素。结果TACE抵抗组中甲胎蛋白>400 μg/L、异常凝血酶原>40 AU/L、肿瘤多发、肿瘤血管强化Ⅲ+Ⅳ型(不均匀强化)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ACE抵抗组肿瘤最大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P=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甲胎蛋白>400 μg/L(OR=2.707,95%CI:1.008~7.271)、肿瘤多发(OR=6.069,95%CI:2.115~17.415)、肿瘤血管强化Ⅲ+Ⅳ型(OR=7.813,95%CI:2.246~27.176)的肝细胞癌患者发生TACE抵抗风险增加(均P<0.05)。结论术前甲胎蛋白>400 μg/L、肿瘤多发以及肿瘤血管强化Ⅲ+Ⅳ型是肝细胞癌患者发生TACE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增强MRI的定量参数预测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下腔静脉侧支循环建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06年5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肾癌并下腔静脉癌栓根治性切除术并行下腔静脉造影的患者67例。以下腔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为侧支循环建立良好组(41例)和侧支循环建立不良组(26例)。于术前增强MRI图像上测量定量参数,包括肿瘤最大径、双侧腰静脉最大径、癌栓长度、癌栓长径与短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运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获得侧支循环建立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模型。对MRI定量参数和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侧支循环建立良好组与侧支循环建立不良组间右侧腰静脉最大径、左侧腰静脉最大径、癌栓长度、癌栓长径、癌栓短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P=0.766)。右侧腰静脉最大径、左侧腰静脉最大径、癌栓长度、癌栓长径、癌栓短径预测侧支循环建立良好的AUC(95%CI)分别为0.917(0.824~0.971)、0.869(0.764~0.939)、0.756(0.636~0.853)、0.886(0.785~0.951)、0.906(0.809~0.963)。右侧腰静脉最大径和癌栓短径的AUC大于癌栓长度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2.04,P=0.025、0.041),其余参数的AUC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腰静脉最大径(OR为24.210,95%CI 2.845~205.998)、左侧腰静脉最大径(OR为20.973,95%CI 2.359~186.490)和癌栓长径(OR为23.006,95%CI 2.952~179.309)是与下腔静脉侧支循环建立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逻辑回归模型的AUC(95%CI)为0.969(0.931~1.000)。结论基于增强MRI的癌栓和腰静脉径线定量参数对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下腔静脉侧支循环建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其中双侧腰静脉最大径和癌栓长径是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减影图像在提高2019版Bosniak Ⅱ、ⅡF及Ⅲ类肾脏囊性病变(CRMs)观察者间评估的一致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有手术病理结果和术前完整MRI序列图像(T2WI、T1WI预扫图像以及皮髓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增强MRI图像)的CRMs患者323例(335个CRMs)。由2名资深泌尿生殖方向影像学医师共同根据2019版Bosniak分类标准对CRMs进行分类,选取Bosniak Ⅱ、ⅡF及Ⅲ类病变。采用美国GE ADW 4.4工作站中的“Subtraction”功能对皮髓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增强图像进行减影重建。由另外2名影像学医师根据2019版Bosniak分类标准,分别在有和无MR减影图像的情况下对上述病变进行独立评估,2次评估间隔1个月。利用加权Kappa系数对上述评估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并采用Gwet一致性系数对加权Kappa系数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纳入Bosniak Ⅱ、ⅡF及Ⅲ类CRMs患者187例(187个CRMs)。在无和有减影图像的情况下,2名医师对Bosniak Ⅱ、ⅡF及Ⅲ类病灶的分类结果中一致者119、141例,不一致者68、46例;一致性加权Kappa系数分别为0.60(95%CI 0.53~0.68)、0.73(95%CI 0.66~0.80),有减影图像的观察者间一致性高于无减影图像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11)。结论基于MRI的2019版Bosniak分类标准,MR减影图像可提高Bosniak Ⅱ、ⅡF及Ⅲ类CRMs观察者间一致性,有助于提高该分类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手术切除的最大径≤4 cm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MRI征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最大径≤4 cm的112例AML患者,其中5例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根据MRI上能否观察到脂肪成分,分为含脂肪AML和乏脂肪AML。评估MRI征象,包括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生长方式、形状、鸟嘴征、劈裂征、假包膜、出血、囊变、坏死、血管流空影、T2WI及DWI信号强度及均匀性、强化峰值所在期相。含脂肪和乏脂肪AML病灶最大径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MRI征象的差异。结果112例患者共123个病灶,其中96个为含脂肪AML,27个为乏脂肪AML。82个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112个为外生性生长,71个强化峰值位于皮髓质期,出现劈裂征、鸟嘴征、囊变、假包膜、出血的病灶数分别为30、49、1、1、1个,未见坏死征象。乏脂肪AML均为单发,含脂肪AML与乏脂肪AML病灶最大径分别为2.5(1.7,3.5)、1.8(1.4,2.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0,P=0.005)。含脂肪与乏脂肪AML中,分别有65、12个T2WI呈不均匀信号,鸟嘴征、劈裂征的个数分别为44、5和26、4个,DWI上分别有57、10个信号不均匀,在生长方式上完全内生、部分外生、完全外生的个数分别为5、44、47和6、8、13个。2组间鸟嘴征、T2WI和DWI均匀性、生长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征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例EAML患者共8个病灶,其中1例多发为4个含脂肪病灶。另外4例均为单发,其中2个为含脂肪病灶,2个为乏脂肪病灶。1个乏脂肪病灶中可见出血。结论手术切除的≤4 cm的AML常表现为外生性生长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强化峰值多位于皮髓质期,可出现劈裂征及鸟嘴征,少见囊变、假包膜、出血征象,无坏死征象。相对于含脂肪AML,乏脂肪AML常为单发直径较小的肿瘤,更易内生性生长,多无鸟嘴征。EAML可表现为乏脂肪伴出血或多发含脂肪病灶两种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脏囊性病变(CRM)2019版Bosniak分类中MRI标准的观察者重测信度,分析病灶病理性质、大小及阅片者经验对重测信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常规肾脏增强MRI并获得手术病理结果的207例CRM患者,共207个病灶。基于2019版Bosniak分类系统的MRI标准,8名不同年资的放射科医师在对患者病理信息均不知情的前提下,对所有CRM间隔1个月进行两次独立评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衡量8名阅片者对所有病灶以及不同病理性质(良性及恶性)、不同大小(最大径≤40 mm及>40 mm)亚组的重测信度,计算并比较4名高年资(工作经验≥10年)及4名低年资(工作经验<10年)阅片者的重测信度,ICC间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207个病灶包括良性病灶111个(良性囊肿83个、良性肿瘤28个)和恶性肿瘤96个。最大径≤40 mm的87个,>40 mm的120个。基于2019版Bosniak分类MRI标准,对全部病灶,8名阅片者单独两次评估的重测信度ICC为0.776~0.888,整体重测信度ICC为0.848(95%CI 0.821~0.872),高、低年资阅片者重测信度ICC分别为0.853(95%CI 0.824~0.880)、0.843(95%CI 0.811~0.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5,P=0.374)。全部阅片者对良性病变的ICC为0.827,恶性病变为0.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0,P=0.005);最大径≤40 mm的病变的ICC为0.770,>40 mm的为0.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P=0.018)。对不同病理性质及不同大小的CRM亚组中,高、低年资阅片者重测信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2019版Bosniak分类中MRI标准对CRM的阅片者重测信度佳,且不受阅片者工作经验影响;不同病理性质及不同大小病灶间重测信度存在差异,但均达良好以上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体质量指数(BMI)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关于BMI与DLBCL患者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各研究的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的风险比(HR)及95%置信区间(95% CI)等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评估纳入文献质量、偏倚风险及异质性。结果共12篇文献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体质量(BMI 18.5~24.9 kg/m2)患者相比,超重(BMI 25.0~29.9 kg/m2)患者OS和PFS时间更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HR=0.93,95% CI 0.78~1.11,P=0.42;PFS:HR=0.89,95% CI 0.67~1.20,P=0.45);低体质量(BMI<18.5 kg/m2)患者(OS:HR=1.97,95% CI 1.41~2.74,P<0.01;PFS:HR=1.89,95% CI 1.19~3.03,P<0.01)和肥胖(BMI≥30.0 kg/m2)患者OS和PFS时间更短,但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HR=1.15,95% CI 0.88~1.51,P=0.31;PFS:HR=1.32,95% CI 0.90~1.94,P=0.15)。漏斗图对称,纳入文献无发表偏倚。结论一定范围内BMI升高是DLBCL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泛肝静脉闭塞性布加综合征(BC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后肝脏体积及肝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因广泛肝静脉闭塞性BCS并发顽固性腹水行TIPS治疗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术后腹部CT/MRI资料,采用三维重建法测量肝脏体积,并记录同期肝功能指标,对比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肝脏体积以及肝功能。结果29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1例,年龄(33.3±6.3)岁,TIPS手术均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3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与术前肝脏体积[(2 124.6±420.9)cm3]比较,术后各个时间点的肝脏体积[1周:(1 926.3±372.3)cm3;3个月:(1 480.6±183.1)cm3;6个月:(1 461.9±153.0)cm3;12个月:(1 469.3±148.5)cm3]均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的肝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第3、6、12个月腹水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6.4%(27/28)、100.0%(28/28)、100.0%(28/28)。结论TIPS治疗广泛肝静脉闭塞性BCS的临床疗效满意,术后6个月肝脏体积维持平衡、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肾腺瘤临床特点及MR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MRI影像的肾脏后肾腺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以及MR影像学表现。2名影像医师共同对肿瘤病灶的MRI影像表现进行观察。结果符合纳入条件的后肾腺瘤共有11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26~66 (38.5±12.3)岁。所有病灶均为单发,大小为(3.7±1.7) cm。10例患者为查体发现,2例具有红细胞增多症,10例采取肾部分切除术,1例为根治性肾切除术。11例病灶T2WI上边界清晰,7例具有外生或部分外生特点,7例病灶内缘毗邻肾窦,T2WI上2例病灶存在完整假包膜征象,4例具有不完整假包膜征象,5例无假包膜征象,8例病灶显示囊变坏死样表现,2例出血,T2WI上9例表现为等低信号,8例信号不均匀,DWI上8例为边缘高信号,3例为均匀高信号,ADC图上9例为边缘低信号,2例为均匀低信号,预扫T1WI上9例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各时相病灶信号强度低于肾皮质,并表现为渐进性强化。结论后肾腺瘤中青年女性好发,单侧单发,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可有红细胞增多症。后肾腺瘤MR影像学特点为病灶外生为主,内缘毗邻肾窦,T2WI等低信号,无假包膜或假包膜不完整,DWI环形扩散受限,囊变坏死可见,出血少见,无脂质脂肪,轻度进行性强化。上述MR影像特点有助于临床医师和影像医师对后肾腺瘤的精确诊断。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医院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为提升病案管理质量,我院于2020年1月进行了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措施的施行,为验证医院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措施的应用效果及价值,将我院2020年1月-10月间就诊的55例患者的终末病案设为实验组,2019年1月-10月间就诊的55例患者的终末病案则设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缺陷病案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共发现17份(30.91%)缺陷病案,对照组则发现6份(10.91%)缺陷病案,组间差异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后发现存在意义,P<0.05。结论:应用病案质量监控统计分析措施对患者的病案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病案管理质量,有助于缺陷病案发现率的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在成人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40名在我院所收治的核磁共振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10月到2019年10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为2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则采用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5.00%)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50.0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核磁共振检查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应用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的护理模式,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A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效果。方法抽取郑州颐和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APL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41例给予维A酸诱导化疗,研究组41例给予维A酸联合亚砷酸诱导化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完全缓解率,诱导缓解时间,白细胞水平峰值,高白细胞血症维持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3、6个月复发率及再次治疗完全缓解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完全缓解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诱导缓解时间短于参照组,白细胞水平峰值低于参照组,高白细胞血症维持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复发率与再次治疗完全缓解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复发再次治疗,完全缓解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治疗中,以维A酸联合亚砷酸诱导化疗,有利于缩短诱导缓解时间,提高完全缓解率,但存在一定药物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精细化护理在老年核磁共振增强检查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名在我院进行核磁共振增强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10月到2020年10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为4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全程精细化护理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50%)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57.5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进行核磁共振增强检查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应用全程精细化护理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稳定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