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骨科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6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2组,抽签法。对照组予以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得分以及康复速率。结果 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得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康复耗时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微创技术应用效果良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分析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在护理中实行全面护理模式,其护理干预下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脱机时间的状况。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自2021年10月份至2022年10月份期间接收的80例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为本次探讨对象。并通过单双数的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研讨组,参照组给予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研讨组给予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全面护理模式。每组各有40例。分析组间干预效果。结果:研讨组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脱机时间经过全面护理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在护理中使用全面护理模式,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脱机时间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此种方法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椎动脉颈椎病患者实施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所起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椎动脉颈椎病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方式,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来对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同期对照组73.33%,且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也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应用在椎动脉颈椎病患者治疗中能够提升患者的身体康复效率,也能从有效的治疗中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癌患者发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TACE治疗的106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0例,女性16例,年龄(59.9±9.3)岁。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TACE抵抗分为TACE抵抗组(n=47)和对照组(n=59)。比较两组首次TACE术前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肿瘤数目、肿瘤血管强化类型(影像学检查)、肿瘤最大径等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细胞癌患者发生TACE抵抗的影响因素。结果TACE抵抗组中甲胎蛋白>400 μg/L、异常凝血酶原>40 AU/L、肿瘤多发、肿瘤血管强化Ⅲ+Ⅳ型(不均匀强化)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ACE抵抗组肿瘤最大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P=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甲胎蛋白>400 μg/L(OR=2.707,95%CI:1.008~7.271)、肿瘤多发(OR=6.069,95%CI:2.115~17.415)、肿瘤血管强化Ⅲ+Ⅳ型(OR=7.813,95%CI:2.246~27.176)的肝细胞癌患者发生TACE抵抗风险增加(均P<0.05)。结论术前甲胎蛋白>400 μg/L、肿瘤多发以及肿瘤血管强化Ⅲ+Ⅳ型是肝细胞癌患者发生TACE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BIPN)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B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71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得骨髓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检查、治疗前后常规电生理检查结果。根据是否发生BIPN将71例患者分为周围神经病变(PN)组和非PN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PN的影响因素。总结BIPN患者电生理特点及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的染色体核型情况。结果71例MM患者中,PN 40例(56.3%),非PN 31例(43.7%)。PN组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Ⅲ期患者比例及IgA、IgG、IgM、血肌酐、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高于非PN组,血红蛋白(Hb)水平均低于非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A升高(OR=1.151,95% CI 1.012~1.309,P=0.033)、IgG升高(OR=1.055,95% CI 1.000~1.112,P=0.049)、IgM升高(OR=1.010,95% CI 1.001~1.018,P=0.022)、血肌酐升高(OR=1.037,95% CI 1.011~1.065,P=0.005)、β2-MG升高(OR=1.564,95% CI 1.039~2.354,P=0.032)为BIPN发生的危险因素。40例BIPN患者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33例(82.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23例(57.5%);31例(77.5%)表现为脱髓鞘损害,9例(22.5%)为轴突损害。40例BIPN患者中24例行FISH检测,其中染色体突变19例(79.2%),包括混合型异常12例(50.0%)。结论硼替佐米治疗MM时,β2-MG、IgA、IgG、IgM、血肌酐水平高的患者更易发生PN。BIPN患者电生理主要呈感觉神经脱髓鞘病变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后复发性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的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8月至2020年12月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后复发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共纳入39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51.56±9.08)岁。采用Viabahn支架对患者行TIPS治疗,记录术中门静脉压力、手术成功率、止血率,术后复查血液学指标,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9例患者中38例成功建立TIPS分流道,1例因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失败,成功率97.44%(38/39),无手术相关致死性并发症。38例患者共植入8 mm直径Viabahn支架39枚,其中33例(86.84%)将支架次全扩张至6 mm直径,剩余5例将支架完全扩张至8 mm标称直径。术后止血率97.37%(37/38)。TIPS术前的门静脉压力、门静脉压力梯度分别由(31.28±6.24)、(20.61±5.14)mmHg(1 mmHg=0.133 kPa)降至术后的(19.58±4.69)、(9.24±3.0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随访3~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术后再出血率6.90%(2/29)、肝性脑病发生率13.79%(4/29)、分流道失功率13.79%(4/29)。结论TIPS是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后复发性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使用6 mm直径的分流道即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血管开通术后合并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血管开通术的340例BCS患者临床资料。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入组57例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17例,年龄(50.4±8.7)岁。按照BCS血管开通术后是否合并肝细胞癌分为肝细胞癌组(n=19)和对照组(n=38)。比较匹配后两组男性比例、年龄、BCS类型、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术前指标,以及甲胎蛋白、肝内结节形成、血管再狭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术后指标。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CS患者血管开通术后合并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男性比例、年龄、BCS类型、MELD评分等术前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细胞癌组术后甲胎蛋白>9.0 μg/L、AST>40 U/L、ALT>50 U/L、肝内结节形成以及血管再狭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后甲胎蛋白>9.0 μg/L(OR=46.778,95%CI:3.310~661.140)、AST>40 U/L(OR=36.307,95%CI:1.317~1 001.009)、肝内结节形成(OR=66.254,95%CI:4.225~1 038.974)、血管再狭窄(OR=16.276,95%CI:1.712~154.773)的BCS血管开通术后合并肝细胞癌的风险增加(均P<0.05)。结论术后甲胎蛋白>9.0 μg/L、AST>40 U/L、肝内结节形成以及血管再狭窄是BCS血管开通术后合并肝细胞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B级胰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持续双套管腹腔冲洗负压引流进行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冲洗引流对术后胰瘘的疗效。使用持续双套管腹腔冲洗负压引流治疗的患者换药次数、治愈时间、平均体温、切口感染率均低于非冲洗组(均P<0.05)。本研究显示持续双套管腹腔冲洗负压引流对术后胰瘘的治疗有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国产伞形Octoparms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阳性平行对照、非劣效性临床试验,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国内10家医疗单位按照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拟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受试者188例。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将受试者按照 1∶1随机纳入试验组或对照组,每组各94例。试验组使用Octoparms腔静脉滤器,对照组使用Celect腔静脉滤器。主要疗效指标为临床成功率,包括滤器置入的临床成功率和滤器取出的临床成功率;次要指标包括输送鞘系统的手术成功率,肺栓塞的发生率(6个月内),滤器出现断裂、移位(>20 mm)、置入/取出时倾斜(>15°)的发生率,下腔静脉血流状况(6个月内);安全性评价包括手术即刻、随访过程中滤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与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88例受试者滤器置入成功率100%,试验组87例(92.55%)进行滤器取出,对照组91例(96.81%)进行滤器取出,试验组临床成功率97.87%(92/94),对照组临床成功率98.94%(93/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77,P=0.380),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非劣效。试验组和对照组输送鞘系统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81%(91/94)、98.94%(93/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1)。滤器置入后试验组有1例(1.22%)新发无症状性肺栓塞,对照组有2例(2.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滤器断裂、移位(>20 mm)。滤器置入时倾斜(>15°)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例(1.06%),滤器取出时倾斜(>15°)试验组0例,对照组2例(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器取出术前下腔静脉血栓试验组有5例(5.75%),对照组有3例(3.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9)。两组在滤器置入/取出过程中均未出现即刻严重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滤器阻塞、移位、变形、血管壁穿透、腔静脉闭塞等并发症。两组与器械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伞形Octoparms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肺栓塞,使用过程较安全,非劣效于进口的Celect腔静脉滤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观察者间上皮异常增生严重程度判定的一致性,为进一步开发客观性更高的判定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科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60例口腔白斑病患者的数字化病理切片图像60张,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2004年9月至2014年9月93例口腔白斑病患者的组织芯片图像239张,用于评价上皮异常增生分级的一致性;并从以上60张数字化病理切片图像中制作1 000张图块,分别为500张小尺寸图块(224像素×224像素)与500张大尺寸图块(1 024像素×1 024像素),用于评价特征识别的一致性。分级与特征识别由来自国内两个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口腔病理科的3名病理专家完成。使用Kappa系数量化病理专家的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上皮异常增生分级的一致性很弱(病理切片组Kappa=0.30,组织芯片组Kappa=0.30),小尺寸图块中特征识别无一致性(结构特征中位数Kappa=0.14,细胞特征中位数Kappa=0.18),大尺寸图块中特征识别一致性很弱(结构特征中位数Kappa=0.25,细胞特征中位数Kappa=0.25)。结论口腔白斑病上皮异常增生分级与特征识别的一致性总体较差,开发客观性更高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上皮异常增生程度判定系统,或有助于提高不同观察者间上皮异常增生严重程度判定的一致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淋巴细胞亚群在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8家医院确诊的172例成人HP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7例(50.6%,87/172),女性85例(49.4%,85/172),生存68例,死亡10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回顾性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特征、纤维蛋白原等变量,并分析以上变量与患者预后相关性。通过最大选择秩统计量(MaxStat)计算连续变量的最佳截断值,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HPS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HPS患者中位年龄56(42,66)岁。存活组年龄、血小板计数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48(27,63)岁,84×109/L和32.3 g/L;在死亡组分别为59岁,45.5×109/L和27.3 g/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68,P=0.001;Z=‒3.156,P=0.002;Z=‒3.431,P=0.001)。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5年累积生存率为37.4%(37.4/100),分化簇8+(CD8+)<11.1%、CD3+<64.9%、CD4+>51%、CD4/CD8比值>2.18的患者预后较差(χ2=7.498,P=0.023;χ2=4.169,P=0.041;χ2=4.316,P=0.038;χ2=9.372,P=0.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D4/CD8比、年龄、纤维蛋白原及血红蛋白是HPS患者独立预后因素(HR=2.435,P=0.027;HR=5.790,P<0.001;HR=0.432,P=0.018;HR=0.427,P=0.018)。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可用于评估HPS患者预后,CD4/CD8比、年龄、纤维蛋白原及血红蛋白是HPS患者独立预后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8(TLR8)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析TLR8 mRNA在DLBCL肿瘤组织与正常淋巴细胞中的差异化表达情况,并在NCBI-GEO数据库的两个独立子集GSE 25638、GSE 32018中进行验证。采用OSDLBCL在线生存分析工具分析TLR8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的相关性。采用GSEA软件进行基因本体生物过程(GO_BP)富集分析。通过TIMER在线工具网站分析TLR8 mRNA表达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及免疫检查点相关分子表达的关系。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53例接受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的DLBCL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8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Oncomine与GEO数据库中数据分析结果显示,DLBCL、活化B细胞型DLCBL患者肿瘤组织中的TLR8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淋巴细胞(均P<0.001)。OSDLBCL在线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LR8 mRNA高表达的DLBCL患者OS(P=0.020)与PFS(P=0.004)均较TLR8 mRNA低表达患者差。TLR8水平与免疫反应、细胞因子代谢及DNA损伤监测的功能异常有关;TIMER在线分析结果显示,TLR8 mRNA表达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r=0.78,P<0.001)及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HAVCR2(r=0.85,P<0.001)、LAG3(r=0.63,P<0.001)、CD274(r=0.77,P<0.001)、TIGIT(r=0.32,P=0.037)、C10ORF54(r=0.34,P=0.029)]呈正相关。53例DLBCL患者中,TLR8蛋白低表达29例(54.7%)、高表达24例(45.3%)。不同血清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水平的DLBCL患者TLR8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LBCL患者TLR8高表达,TLR8可能是DLBCL预后的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布加综合征(BCS)下腔静脉阻塞伴危险侧支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8例下腔静脉阻塞伴危险侧支的BCS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9.0岁。选取患者肝脏MRI增强扫描图像构建下腔静脉三维可视化模型。行正位及左侧位下腔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三维可视化模型指导下开通下腔静脉。术后随访下腔静脉通畅情况。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构建下腔静脉三维可视化模型,共显示危险侧支51条,存在1、2、3、4条危险侧支患者分别为13、8、6、1例。规划穿刺路径与下腔静脉近心端长轴夹角平均22.2°。28例患者中,三维可视化模型可清晰显示危险侧支开口、走行及下腔静脉阻塞端位置形态28例(100.0%),优于DSA正位及左侧位清晰显示的6例(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45,P<0.05)。28例患者均成功开通下腔静脉,无并发症。28例患者随访2~30个月,平均18.4个月。25例患者下腔静脉血流通畅,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4、14个月出现下腔静脉再阻塞。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在BCS下腔静脉阻塞伴危险侧支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静脉广泛闭塞布加综合征(BCS)患者采用Viabahn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采用Viabahn支架行TIPS治疗的肝静脉广泛闭塞BCS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门静脉压力梯度(PPG)、并发症以及分流道通畅率。术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通畅率。结果TIPS技术成功率100%。PPG由术前(22.7±6.2)mmHg降至术后(9.7±2.6)mmHg(t = 9.58,P < 0.05)。肝性脑病发生率为8.0%(2/25),无腹腔出血等并发症。25例患者随访1~39(19.0±11.9)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肝功能衰竭死亡。术后1、2、3年首次通畅率分别为91.3%、91.3%、78.2%;再次通畅率分别为100%、92.9%、92.9%。结论采用Viabahn支架行TIPS治疗肝静脉广泛闭塞BCS可获得较好的近、中期疗效。
简介:摘要Budd-Chiari综合征是指肝静脉和/或肝静脉开口上方之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肝脏淤血引起的门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我国大量病例以肝静脉开口处和肝静脉开口上方之下腔静脉隔膜形成为主要病理变化,与西方国家以肝静脉血栓形成为主病理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同时隔膜形成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清楚。国内对Budd-Chiari 综合征的翻译是基于字母发音被译成6个不同的中文名称,在综合征大全中有11个异名,一个疾病存在多个译名不利于学术交流、病历管理和医疗保险支付,为了统一和规范本病的中文名称,经多学科专家讨论建议使用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为Budd-Chiari综合征的中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