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培训对肿瘤医院护士心理护理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共肿瘤医院护士93例,对其实施目标管理培训。结果干预后,护士的心理护理知信行各项维度均优于干预前(P<0.05)。预后,不同特征护士的心理护理知信行优于干预前,年龄超过28岁护士干预后优于年龄低于28岁护士,学历在大专以上护士心理护理知信行优于大专以下,不同职称护士的心理护理知信行评分存在一定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肿瘤医院护士开展目标管理培训,可有效提高其心理护理知信行水平,强化自我管理,明确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呼吸内科收治住院的9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特布他林治疗,实验组给予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均一周疗程,评价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以及综合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缓解率为95.6%,对照组的呼吸困难缓解率为80.2%,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患者的肺功能测试及动脉血气分析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方案中,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也能改善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等指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糖尿病健康教育对内分泌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以及预后的影响,为内分泌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期间内分泌科收治治疗的糖尿病患者(n=92),进行11比例分组。参照组46例糖尿病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46例糖尿病患者加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比较参照组、试验组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疾病知识掌握度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占比率高于参照组,生活质量以及疾病知识掌握、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内分泌糖尿病患者治疗护理期间强化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实践中硫酸羟氯喹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长期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的调查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对风湿免疫科门诊或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入选明确诊断并持续服用羟氯喹超过3个月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详细记录羟氯喹的累积剂量及持续时间,同时记录其相关长期不良反应,并分析比较口服羟氯喹治疗超过3个月的患者用药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变化。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86例风湿免疫病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SLE 505例(57.0%)、RA 210例(23.7%)、SS 80例(9.0%),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57例(6.4%)、系统性血管炎12例(1.4%)、MCTD 10例(1.1%)、炎性肌病7例(0.8%)及SSc 5例(0.6%)。在886例患者中181例(20.4%)发生过1种或1种以上不良反应,其中以皮肤黏膜(110例,12.4%)和眼部病变(71例,8.0%)最常见,其他不良反应依次涉及消化系统(27例,3.0%)、神经系统(19例,2.1%)、肌肉骨骼系统(10例,1.1%)及心血管系统(8例,0.9%),但仅有54例(6.1%)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其中24例患者因症状缓解再次加用羟氯喹。886例患者中140例(15.8%)在治疗过程中曾停用羟氯喹,除了因不良反应停药外,还有12例(1.4%)因病情缓解停药,74例(8.4%)患者为自行停药;按照服用羟氯喹的累积剂量分为3组,分别为<500 g、500~1 000 g、>1 000 g,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82,P=0.041),以>1000 g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37.1%)。本研究中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实践中羟氯喹已经在风湿性疾病的治疗上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但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仅为6.1%,并与累积剂量有关,持续应用过程中应及时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活动期SLE患者IL-38表达水平变化,并探讨IL-38对IκB激酶复合物(IκK)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L-38、IκB激酶复合物基因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IL-38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IκKα/β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①活动期SLE患者IL-38 mRNA表达水平(0.36±0.09)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0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7,P<0.01);活动期SLE患者IL-38蛋白表达水平(5.86±2.76)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8.48±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6,P<0.05);②活动期SLE患者IκKα和IκKβ mRNA表达水平(7.45±0.31)和(6.01±1.5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16±0.04)和(1.1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7,P<0.05;Z=-4.37,P<0.01);且活动期SLE患者IL-38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IκKα和IκKβ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8,P<0.05;r=-0.83,P<0.05);③活动期SLE患者非磷酸化IκKα/β蛋白表达水平(2.38±0.03)高于健康对照组(1.0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6,P<0.05);磷酸化IκKα/β蛋白表达水平(1.90±0.03)高于健康对照组(1.0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P<0.05);④在体外实验中,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加入IL-38后,IκKα和IκKβ mRNA表达水平(1.70±0.12)和(2.52±0.10)较未处理活动期SLE患者明显下降(2.56±0.28)和(3.82±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6,P<0.05;Z=-1.37,P<0.05);⑤在体外实验中,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加入IL-38后,非磷酸化IκKα/β蛋白表达水平(1.54±0.06)较未处理活动期SLE患者组明显下降(2.9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P<0.05);磷酸化IκKα/β蛋白表达水平(0.970±0.012)较未处理活动期SLE患者组明显下降(1.572±0.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P<0.05)。结论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IL-38表达降低,并且与IκKα和IκKβ水平呈负相关;在体外实验中,IL-38能够降低IκB激酶复合物的表达,推测在SLE患者体内IL-38水平下降,造成IκB激酶复合物的过度表达,使NF-κB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引发机体免疫异常从而参与了SLE的发病。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患者在门诊就诊期间实施门诊叫号系统优化对其满意度的影响情况。方法 2023年10月至2023年12月,使用优化前门诊叫号系统对就诊患者(435例)进行叫号,作为对照组;2024年1月至2024年3月,采用优化后门诊叫号系统对就诊患者(435例)进行叫号,作为观察组,分析门诊叫号系统优化前后的应用情况。结果 患者满意度统计可见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在门诊候诊期间,纠纷事件发生率以观察组得到较为有效控制(P<0.05)。结论 在实践应用中对门诊叫号系统进行优化,能够维护门诊候诊环境,减少纠纷事件发生,让患者在候诊期间保持良好状态及候诊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溃疡坏死型气管支气管结核(Ⅱ型TBTB)经规范化疗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后的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气道瘢痕狭窄形成时间,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胸科医院通过支气管镜诊治的222例初治Ⅱ型TBTB的连续病例为研究对象,追踪观察其治疗前气道坏死物的质地、是否堵塞管腔、肉芽增殖、气道狭窄情况,治疗后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瘢痕修复时间及狭窄程度,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222例患者在支气管镜下共发现508个溃疡坏死的气道病变部位,中位2个(1~6个);治疗前有170例(76.6%)的气道病变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79例(35.6%)的坏死物质韧,86例(38.7%)的坏死物堵塞管腔;132例(59.5%)患者合并肉芽增殖病变;治疗后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1~32周,M(Q1,Q3)为6(3,9)周;气道瘢痕狭窄修复时间2~73周,M(Q1,Q3)为14(10,19)周;治疗后201例(90.5%)患者气道出现不同程度的瘢痕狭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的影响因素为质韧坏死物(HR=1.52,95% CI:1.10~2.10);气道瘢痕狭窄形成的影响因素为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6~9周(HR=2.73,95% CI:1.84~4.05)。结论Ⅱ型TBTB中90.5%的患者在治疗后遗留气道瘢痕狭窄,其气道坏死物消失中位时间为6周,气道瘢痕狭窄形成中位时间为14周,介入疗程中关注质韧坏死物的清除及坏死物清除的效率,可降低气道瘢痕狭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溃疡坏死型气管支气管结核(Ⅱ型TBTB)经规范化疗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后的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气道瘢痕狭窄形成时间,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胸科医院通过支气管镜诊治的222例初治Ⅱ型TBTB的连续病例为研究对象,追踪观察其治疗前气道坏死物的质地、是否堵塞管腔、肉芽增殖、气道狭窄情况,治疗后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瘢痕修复时间及狭窄程度,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222例患者在支气管镜下共发现508个溃疡坏死的气道病变部位,中位2个(1~6个);治疗前有170例(76.6%)的气道病变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79例(35.6%)的坏死物质韧,86例(38.7%)的坏死物堵塞管腔;132例(59.5%)患者合并肉芽增殖病变;治疗后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1~32周,M(Q1,Q3)为6(3,9)周;气道瘢痕狭窄修复时间2~73周,M(Q1,Q3)为14(10,19)周;治疗后201例(90.5%)患者气道出现不同程度的瘢痕狭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的影响因素为质韧坏死物(HR=1.52,95% CI:1.10~2.10);气道瘢痕狭窄形成的影响因素为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6~9周(HR=2.73,95% CI:1.84~4.05)。结论Ⅱ型TBTB中90.5%的患者在治疗后遗留气道瘢痕狭窄,其气道坏死物消失中位时间为6周,气道瘢痕狭窄形成中位时间为14周,介入疗程中关注质韧坏死物的清除及坏死物清除的效率,可降低气道瘢痕狭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会支持对新确证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PLWHA)抑郁合并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艾滋病治疗门诊就诊的新确证PLWHA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及确证前HIV高危行为史,社会支持、抑郁和PTSD情况。抑郁合并PTSD的患者为P+D组,无抑郁无PTSD的患者为N组,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变量之间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合并PTSD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320例PLWHA中,抑郁合并PTSD的患者(P+D组)72例(22.50%),无抑郁无PTSD的患者(N组)161例(50.31%),两组的性别(χ2=9.84)、感染途径(χ2=11.16)、是否使用过毒品(χ2=30.00)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社会支持总分[(30.64±10.90)分,(25.51±8.55)分]、客观社会支持[(7.20±3.08)分,(5.76±2.24)分]、主观社会支持[(16.70±6.87)分,(14.04±5.61)分]、社会支持利用度[(6.74±2.59)分,(5.71±2.60)分]的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3.57,2.88,2.81,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β=-1.48,OR= 0.23, 95%CI=0.09~0.61)是PLWHA抑郁合并PTSD的保护因素,低水平社会支持(β=1.40,OR=4.05,95%CI=1.36~12.10)是PLWHA抑郁合并PTSD的危险因素。结论PLWHA人群抑郁合并PTSD的患病率较高,应当注重性别和社会支持对PLWHA抑郁合并PTSD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