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反复发热的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新生儿肺炎患者80例。性别1-29d,平均性别(5.2±2.1)d;男46例,女34例;发病2-10天,平均(5.0±2.3)d。本组均采用常规退热、消炎止咳治疗措施,静脉滴注沐舒坦,7.0mg/次,2次/d,6d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在上述基础上,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0.5mg悬液,加入20ml生理盐水,15min/次,2次/d。结果:本组,痊愈22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本组,退热时间2.4±0.8天,肺啰音消失时间3.9±1.5天。本组,2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4.0%。以肺炎反复发热做为因变量,临床指标做为自变量,进行高危因素Logistic分析,将性别、早产、羊水吸入、营养状况个因素赋值,结果显示,羊水吸入与营养状况差是导致新生儿肺炎反复发热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反复发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要重点关注羊水吸入和营养状况差的新生儿,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显著,有较少的不良反应、适于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中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核酸检测方法进行系统性验证。方法根据血浆样本实际情况,并结合试剂盒要求,建立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中2019-nCoV核酸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从专属性、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重复性及中间精密度对该方法进行系统性的验证,对20份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样本进行性能确认。结果专属性:阳性样本及阴性样本均能被有效检出;检测限:1×LOD~2×LOD企业参考品19次检测开放阅读框1a/b和/或核衣壳蛋白基因为阳性;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两种阳性对照基因以及内部质控在不同荧光通道的循环阈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符合要求。性能确认:康复者恢复期血浆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检测方法专属性强、稳定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2019-nCoV核酸检测。
简介:摘要:在工业、交通和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因各类事故所致的多发性外伤患者明显增加。随着损伤的持续增大,不同类型的外伤病人的损伤情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单一损伤率降低,多重损伤和复发性损伤明显增多,损伤类型也越来越多,损伤程度也越来越重。在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和生产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达10万人以上。多发伤的急诊抢救期,由于对创伤病人病情变化的不确定性和严重程度缺乏认识,容易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而多发伤的急诊抢救期的护理干预更加重要,医疗工作者应不断完善急救措施,不断降低死亡率、伤残率,提高急救成功率。基于此,本文对多发伤急诊抢救期的护理干预进展,展开叙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临床上患者常见疾病的类型、特征、分布状况等。方法选取神经内科临床常见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统计、分析其个人信息、疾病类型、诊疗结果等。结果神经内科临床上患者的发病情况,年龄分布6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最高,占53.3%;性别分布男占59.2%,高于女性;疾病类型分布以脑血管类疾病为主,其中以脑梗死的发病率最高,占43.3%,高于其他疾病类型。结论对神经内科临床上患者常见的疾病,在年龄、性别分布,疾病类型以及总体诊疗效果等进行整理归纳,并对此分析总结经验,日后才能做出更为适当的疾病防治、诊疗措施,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亦能提升本科室的诊疗质量和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患者颌下腺MRI的表现及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收集确诊为SS的31例女性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的颌下腺MRI图像。观察T1WI、T2WI及抑脂T2WI图像,并对患者颌下腺进行脂肪信号分级。测量受试者双侧颌下腺体积,并观察两组体积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均呈双侧颌下腺信号不均改变,T1WI和T2WI均为多发弥漫分布脂肪信号,抑脂T2WI呈低信号。在62个腺体中,常规MRI检出病变50个,无假阳性结果。对照组15例30个颌下腺腺体内未见脂肪信号,脂肪信号分级为0级。颌下腺脂肪信号分级的敏感度为80.7%,阳性预测值为100%,特异度为100%。颌下腺脂肪信号分级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03。病例组颌下腺体积小于对照组体积(P<0.05),病例组非0级颌下腺体积小于0级颌下腺体积(P<0.05)。病例组颌下腺体积与脂肪信号分级相关性较差(r=-0.102,P>0.05),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颌下腺MRI检查可以作为辅助诊断SS的影像学检查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画视频陪伴对全身麻醉(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手术的学龄前儿童术前分离焦虑和麻醉诱导配合度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9月1日至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吸入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80例,年龄3~6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视频组,每组40例。视频组患儿自术前等候、与父母分离至麻醉诱导意识消失过程持续观看动画视频,常规组患儿该过程中无视频陪伴。记录两组患儿进入等候区即刻(T1)、与父母分离时(T2)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评分,麻醉诱导时记录诱导合作量表(ICC)评分,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期间记录苏醒时间,恶心呕吐、喉痉挛、严重咳嗽、低氧血症、窦性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术后第1天随访记录疼痛、头晕、恶心呕吐、嗜睡等术后不良反应,并进行患儿家长麻醉满意度评分。结果T1时,两组患儿mYPAS评分及mYPAS评分>30分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视频组患儿mYPAS评分和mYPAS评分>30分的比例分别为(34.41±13.23)分和52.50%,低于常规组患儿的(50.64±20.96)和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视频组ICC评分为(1.83±2.26)分,低于常规组的(4.03±2.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频组ICC=0比例为37.50%,高于常规组12.50%,而ICC=4~10比例为17.50%,低于常规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PACU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视频组家长麻醉满意度评分为(9.23±0.89)分,高于常规组的(8.63±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动画视频陪伴能够减轻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手术的学龄前儿童术前分离焦虑,改善吸入麻醉诱导配合度,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妇产科护理干预在围手术期预防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们选择了106名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将入选的妇产科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围手术期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术前健康教育、术中无菌操作监督及术后切口护理、疼痛管理、早期活动等;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康复速度及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结论:妇产科护理干预在围手术期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综合护理措施对孕前超重及肥胖的孕妇在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孕前超重及肥胖的孕妇,随机分为个性化综合护理方法护理组与常规方法护理组,每组30例。个性化综合护理方法组采用专门针对个体情况设计的护理方案,常规方法护理组则采用标准护理措施。评估两组孕妇在产后出血、羊水过多、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的概率,血糖控制情况,以及产后满意度。结果 个性化综合护理方法护理组在减少产后出血、羊水过多、感染等症状的发生上显著优于常规方法护理组,其发生概率仅为6.00%对比30.00%(P<0.05)。同样,在血糖控制方面,个性化护理组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均显着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个性化护理组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达到93%的总体满意度(P<0.05)。新生儿并发症的情况也显示出个性化护理组在巨大儿、畸形儿、新生儿窘迫症及低体重儿状况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孕前超重及肥胖孕妇在妊娠期患糖尿病的风险,并在并发症控制、血糖管理与患者满意度方面表现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产生的影响,探究可靠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在我院儿科门诊选择80名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所有患儿接受治疗的时间都处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内。对抽签的方法进行利用,以此将患儿分成两个小组,也就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40名患儿。将组别作为参考依据,分别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38名家属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满意率是95.00%;对照组有31名家属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满意率是7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采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法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将显著提高,因此需要提高对护理工作的关注度,并对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合理运用,提升儿科门诊护理的细致化水平,进而为患儿健康提供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孕中期唐氏综合症筛查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妊娠结局与心理护理的关联性。方法 本研究基于表1和表2的数据,分两组对比分析低风险组(5702例)和临界、高风险组(450例)。进行护理并记录流产、早产、胎儿死亡、先天性疾病的发生率以及其与MOM值HCG、MOM值AFP和MOM值uE3的关系。结果 低风险组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0.40%,显著低于临界、高风险组的6.67%,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P=0.0033)。临界、高风险组中不良妊娠个例中MOM值HCG、MOM值AFP和MOM值uE3均表现异常,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3)。结论 唐氏综合症筛查对于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高、临界风险组孕妇需要重点关注MOM值的变化,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和监测,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贵州省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疫区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进行钩体分离鉴定和分子分型,了解其病原学特征,为当地钩体病的防治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集贵州省钩体病疫区黔东南州黎平县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血液和尿液标本进行钩体分离培养,对分离的钩体疑似菌株通过致病性钩体G1/G2-PCR方法进行初步鉴定,进一步采用钩体血清群特异PCR进行分群鉴定,然后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其进行分子分型,并与国内常见血清群参考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35例发热病例血液中分离得到3株钩体疑似菌株,分离率为8.6%,分别命名为17BX002、17BX003和17AJX008;3株菌株经钩体特异性G1/G2-PCR鉴定为致病性钩体;钩体血清群PCR鉴定显示,17BX002株为流感伤寒群钩体,其余2株菌为阴性(排除其为黄疸出血群、赛罗群、犬型、秋季群、流感伤寒群和七日热群);进一步的MLST显示,17BX002株为ST106型,与流感伤寒群聚类最近,而其余2株为ST96型,与巴达维亚群菌株一致。结论高发季节贵州省疫区不明原因发热病例中存在钩体感染病例,流感伤寒群和巴达维亚群为贵州省新发现钩体菌群。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妇产科专业护理与孕期个性化营养干预措施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临床影响。方法: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我们选择了108名孕产妇进了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将入选孕产妇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妇产科护理,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系统化的孕期营养干预,包括个性化饮食指导、营养素补充建议及孕期体重管理。结果:接受综合干预的孕产妇相比对照组,其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巨大儿比例减少,同时分娩方式更趋向于自然分娩,且母婴健康状况更佳。结论:妇产科护理结合孕期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促进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孕中期唐氏筛查中被识别为高风险的孕妇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后的妊娠结局。方法 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唐氏筛查并被确诊为高风险的孕妇5702名,其中低风险组5702例,临界/高风险组450例。通过对比两组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包括流产、早产、胎儿死亡及先天性疾病等)以及孕周期间生化指标(MOM值HCG、MOM值AFP、MOM值uE3)差异,观察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根据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分析表,低风险组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0.40%,显著低于临界/高风险组的6.67%(X2=191.5780,P=0.0080)。相关指标分析表显示,临床干预后,临界/高风险组的MOM值HCG、MOM值AFP、MOM值uE3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080)。结论 通过对高风险孕中期唐氏筛查孕妇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其妊娠结局和相关生化指标,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有助于提升孕妇及胎儿的健康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