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脊柱创伤患者应用微创治疗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脊柱创伤治疗的患者76例,按照1:1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两组,参照组38例与试验组38例,参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应用微创治疗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VAS疼痛值、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脊柱cobb角和前缘压缩高度进行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降低,且试验组各指标均低于参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VAS疼痛值评分进行对比,术前两组间差异不大,p>0.05,术后24h和术后7d疼痛值均有减低,且试验组VAS疼痛值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试验组总发生率5.26%低于参照组总发生率23.68%,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脊柱创伤患者应用微创治疗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感,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恢复进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术后患者疼痛及睡眠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86例P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43例) ,对照组(43例)。予以对照组PLC患者常规干涉,观察组以对照组干预的方法作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予以PLC患者全面护理。对护理前后两组的疼痛情况、睡眠情况、护理满意度实施对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3.72%(36/43)(P<0.05)。结论:全面护理可改善PLC患者疼痛情况,优化患者睡眠质量,同时还可提升满意度,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制一款无需摄片即可了解脊柱形态的可视化智能方法。方法采用"单摄像机、多视角"的系统构建方案以便后期应用于便携式设备。在原理验证实验中,利用相机测量一系列画在纸上然后贴在板上的标记物的三维坐标,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精度。真实试验纳入了自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长海医院骨科就诊的11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脊柱全长正侧位片以及基于该方法与Surgimap软件测量的冠状面Cobb角度数,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原理验证实验中,认为利用五个图像计算Cobb角为最优策略,所得XOY和YOZ平面Cobb角的误差值基本控制在1°和2°之内,精度为1°。真实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测量冠状面Cobb角具有可信度,但具体应用时仍需进一步优化。结论该方法成本较低,便于普及与使用,无放射性危害,为今后家庭或社区式小儿脊柱形态监测,以及动态信息反馈提供客观依据,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针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护理时,选择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数据库中调取时间段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开展实验,纳入其中72例患者作为实验样本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命名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36例)。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护理作为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全面护理对患者护理完成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记录,同时对生活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本次实验结果中,实验组患者护理完成后,生活质量分为(89.4±5.6),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1.9±6.1)分,并且实验组患者的饮食、认知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针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护理方案选择时,全面护理干预有助于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改善,对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来说有积极意义,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以寻找预防方法及治疗对策,以促进患者预后。方法对来自本医院从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所接收治疗的神经外科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58例,其中包括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并发下肢静脉血栓与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合并症、意识障碍与否、偏瘫与否、体重指数正常与否,总结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关护理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沙利度胺+益赛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1年8月-2022年8月入组116例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统计,组别:抽取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柳氮磺胺嘧啶治疗,后者沙利度胺+益赛普治疗,统计指标为临床疗效与临床指标、安全性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关节功能状态、枕壁实验、扩胸度、外周关节肿胀数、C反应蛋白无对比意义,P>0.05;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关节功能状态、枕壁实验、扩胸度、外周关节肿胀数、C反应蛋白指标对比后者优于前者,临床有效性、安全组比对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益赛普+沙利度胺对症治疗有效缩短患者康复周期,在短时间内恢复其关节功能,改善患者躯体炎性反应,同时具有一定治疗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re-sTg)和甲状腺球蛋白减少指数(TRI)对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预后缓解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行131I治疗的194例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的中-低危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TC 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Pre-sTg和TRI是D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pre-sTg以≤8.64 ng/ml为临界值预测疗效尚可时,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62.96%,阳性预测值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62.96%,符合率为69.07%;TRI 以>84.80%为临界值预测疗效尚可时,灵敏度为54.29%,特异度为70.37%,阳性预测值为81.72%,阴性预测值为28.24%,符合率为58.25%。结论Pre-sTg和TRI是131I清甲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预测131I清甲治疗的早期疗效有较高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后早期幽门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3-2023.3期间收治的院收治的91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接受普通的肠外营养干预,观察组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对比两组的营养指标以及炎性反应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的各项营养指标以及炎性反应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营养指标以及炎性反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幽门后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炎性反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外固定股骨近端接骨板(PFP)及锁定加压接骨板(LCP)辅助双植骨头钉孔道内松质骨、异体骨混合打压植骨及骨不连断端结构植骨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收治且完整随访的2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资料。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52.3岁(27~65岁)。骨不连类型:萎缩型18例,缺血型3例。患者骨不连手术与骨折初次手术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0.3个月(9~13个月),骨折手术均采用髓内固定(PFNA):闭合复位10例,切开复位11例(其中钢丝捆扎8例)。骨不连均采用髓外固定(PFP+LCP)辅助双植骨(头钉孔道内松质骨、异体骨混合打压植骨+骨不连断端结构植骨)治疗。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2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4个月(10~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骨不连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2个月(4~6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血肿,再次行清创术。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为85.7分(84~92分)。结论PFP接骨板能够有效纠正内翻畸形并坚强固定,LCP接骨板+皮质骨结构植骨能够提供内侧力学支撑,松质骨+异体骨混合打压植骨能够有效增加头钉孔道内骨量,增加近端螺钉的把持力。该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能获得较好的髋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于提升患者疾病康复效果的具体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的 60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患者,研究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结果:研究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有效提升患者疾病康复效果,值得在目前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