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制一款无需摄片即可了解脊柱形态的可视化智能方法。方法采用"单摄像机、多视角"的系统构建方案以便后期应用于便携式设备。在原理验证实验中,利用相机测量一系列画在纸上然后贴在板上的标记物的三维坐标,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精度。真实试验纳入了自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长海医院骨科就诊的11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脊柱全长正侧位片以及基于该方法与Surgimap软件测量的冠状面Cobb角度数,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原理验证实验中,认为利用五个图像计算Cobb角为最优策略,所得XOY和YOZ平面Cobb角的误差值基本控制在1°和2°之内,精度为1°。真实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测量冠状面Cobb角具有可信度,但具体应用时仍需进一步优化。结论该方法成本较低,便于普及与使用,无放射性危害,为今后家庭或社区式小儿脊柱形态监测,以及动态信息反馈提供客观依据,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外固定股骨近端接骨板(PFP)及锁定加压接骨板(LCP)辅助双植骨头钉孔道内松质骨、异体骨混合打压植骨及骨不连断端结构植骨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收治且完整随访的2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资料。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52.3岁(27~65岁)。骨不连类型:萎缩型18例,缺血型3例。患者骨不连手术与骨折初次手术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0.3个月(9~13个月),骨折手术均采用髓内固定(PFNA):闭合复位10例,切开复位11例(其中钢丝捆扎8例)。骨不连均采用髓外固定(PFP+LCP)辅助双植骨(头钉孔道内松质骨、异体骨混合打压植骨+骨不连断端结构植骨)治疗。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2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4个月(10~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骨不连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2个月(4~6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血肿,再次行清创术。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为85.7分(84~92分)。结论PFP接骨板能够有效纠正内翻畸形并坚强固定,LCP接骨板+皮质骨结构植骨能够提供内侧力学支撑,松质骨+异体骨混合打压植骨能够有效增加头钉孔道内骨量,增加近端螺钉的把持力。该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能获得较好的髋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解毒生肌汤雾化熏洗与麻仁软胶囊联用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9年1月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11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5例。2组均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照组于术后给予麻仁软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解毒生肌汤雾化熏洗。2组均连续治疗14 d。采用VAS量表评价肛门疼痛程度,观察肛门水肿情况并进行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水平;观察并记录术后14 d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7%(51/55)、对照组为74.6%(41/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3,P<0.01)。研究组VAS评分、肛门水肿评分术后7 d(t值分别为9.144、8.541)、14 d(t值分别为13.720、12.819)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VEGF、bFGF、PDGF水平术后7 d(t值分别为7.491、2.972、5.170)、14 d(t值分别为6.117、3.031、4.599)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4/55),对照组为3.6%(2/5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5,P=0.401)。结论解毒生肌汤雾化熏洗联合麻仁软胶囊可明显改善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速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干骨不连翻修手术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3月至201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采用翻修手术治疗的62例肱骨干骨不连患者资料。男43例,女19例;年龄20~73岁,平均42.3岁。骨不连类型:萎缩型19例,缺血型14例,肥大型29例。记录并分析患者人口统计学数据、临床数据、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并通过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和简明疼痛度量表(BPI)评价肱骨干骨不连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估患者肘关节功能。结果入院时患者SF-12中的生理总评分(PCS)评分为(24.3±5.2)分,SF-12中的心理总评分(MCS)评分为(26.3±3.8)分,BPI中的中严重程度(BPI-S)评分为(6.5±1.9)分,BPI中的疼痛干扰(BPI-I)评分为(6.7±2.5)分。术后1年随访时,PCS评分平均(43.6±8.1)分,MCS评分平均(34.7±4.4)分,BPI-S平均(4.9±1.2)分,BPI-I平均(4.4±1.4)分。以上四组指标术前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MEPS标准,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2%(59/62)。通过与文献数据比较,肱骨干骨不连患者术后PCS评分与Barrentt食管、原发性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硅肺患者的P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CS与脑卒中患者M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干骨不连是一种破坏性的慢性疾病,对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负面影响。虽然对肢体疼痛的影响可以通过翻修手术来缓解,但整个治疗过程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永久的心理创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5月—2019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7例)及延安大学附属医院(17例)收治的共7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男65例、女9例,年龄21~65岁)纳入本回顾性队列研究。依据临床表现、体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等将患者分为吸入性损伤组(56例)和非吸入性损伤组(18例)。针对2组患者基线资料中烧伤总面积存在的差异,采用个案-控制匹配以烧伤总面积为标准进行1∶2匹配后吸入性损伤组26例、非吸入性损伤组13例。统计2组患者伤后第1、2、3个24 h患者总补液系数、电解质补液系数、胶体补液系数、水分输入量及电解质胶体比、尿量、累计入出比和伤后24、48、72 h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血细胞比容(HCT)。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校正、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匹配后,组间总体比较,2组患者伤后第1~3个24 h总补液系数、水分输入量差异明显(F=4.202、10.671,P<0.05或P<0.01)。伤后第1、2、3个24 h,2组患者总补液系数、电解质补液系数、胶体补液系数、电解质胶体比相近(t=-1.336、-1.452、-1.998,-0.148、0.141、0.561,0.916、-0.046、-0.509,-1.024、0.208、0.081,P>0.05)。伤后第1、2、3个24 h,吸入性损伤组患者水分输入量分别为(2 996±1 176)、(2 659±1 030)、(2 680±1 509)mL,明显高于非吸入性损伤组的(2 125±898)、(1 790±828)、(1 632±932)mL(t=-2.334、-2.639、-2.297,P<0.05)。(2)匹配后,组间总体比较,吸入性损伤组患者伤后第1~3个24 h尿量、累计入出比分别明显低于、高于非吸入性损伤组(F=12.158、9.111,P<0.01),吸入性损伤组患者伤后24~72 h心率明显高于非吸入性损伤组(F=4.675,P<0.05)。伤后24、48 h,2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MAP、HCT相近(t=-0.039、-1.688,1.399、1.299,-1.741、0.754,-0.677、0.037,P>0.05);伤后第1、2个24 h,吸入性损伤组患者尿量、累计入出比分别明显低于、高于非吸入性损伤组(t尿量=2.421、2.876,t累计入出比=-2.687、-2.943,P<0.05或P<0.01);伤后72 h,吸入性损伤组患者心率、HCT[(114±13)次/min、0.42±0.06]明显高于非吸入性损伤组[(98±18)次/min、0.38±0.06,t=-3.182、-2.123,P<0.05或P<0.01],2组患者呼吸频率、MAP相近(t=0.359、1.722,P>0.05);伤后第3个24 h,2组患者尿量、累计入出比相近(t=1.664、-1.895,P>0.05)。结论吸入性损伤可导致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需求增加,适当增加合并吸入性损伤烧伤患者的补液量有助于维持较为理想的尿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行分期治疗和终末治疗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收治的52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男37例,女14例;年龄19~62岁,平均39.9岁。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分期治疗组(A组,拆除外固定支架后更换为内固定,35例)和终末治疗组(B组,以外固定支架作为终末治疗,1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9、12个月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SF-12量表中的生理总评分(PCS)和心理总评分(MCS)、骨折愈合时间、携带外固定支架时间、并发症发生率、Johner-Wruh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估的优良率及下肢功能评分(LEFS)。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至少随访12个月,A组患者的PCS、MCS均于术后12个月均达到峰值,B组患者的PCS、MCS分别于术后6、3个月达到峰值。A组患者术后6、9、12个月的PCS、MCS均高于B组,骨折愈合时间[(19.2±4.6)周]短于B组[(23.3±5.6)周],携带外固定支架时间[(15.6±4.2)d]短于B组[(270.0±15.4)d],并发症发生率[5.7%(2/35)]低于B组[35.3%(6/17)],术后12个月LEFS评分[(88.3±7.2)分]高于B组[(78.5±5.2)分],Johner-Wruh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估的优良率[94.3%(33/35)]高于B组[70.6%(1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固定支架行终末治疗相比较,拆除外固定支架后更换为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功能,并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服用氨氯地平后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发生的变化。方法:抽选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于本院医治劳力性心绞痛的 60例患者,以其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案为分组依据,将其分入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加用氨氯地平的研究组,每组 30例。组间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结果:比较治疗前两组的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的发作持续时间均有所缩短、发作频率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均比对照组短或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服用氨氯地平后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有明显改善,故临床应积极应用,以改善其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双膝置换手术患者使用全面护理干预,改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效果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在我院进行双膝置换手术的患者 100例,作为本次的探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将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每组患者均有 50人,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双膝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明显提升护理效果,同时也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为双膝置换手术患者减轻疼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应用不同红细胞输注方式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收治的118例AIHA患者,按照不同输注方式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59例。A组输血治疗使用洗涤红细胞进行输注,B组使用去白红细胞输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比例、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网织红细胞比例、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期间过敏、紫癜、非溶血性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和去白红细胞输注均可有效缓解AIHA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血红蛋白等水平以改善贫血,且两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但由于去白红细胞价格相对较贵,临床应根据患者身体素质及经济情况选择性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代谢组学方法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1-4期非透析患者色氨酸(tryptophan, Trp)-犬尿氨酸(kynurenine, Kyn)通路的改变及意义。方法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CKD1~4期非透析患者47例,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LC-MS法对受试者血浆进行代谢物分析。应用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 (HMDB),MassBank,LipidMaps等数据库匹配不同CKD分期Kyn通路差异代谢物,绘制受试者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评估差异代谢物敏感性与特异性。采用Metaboanalyst软件进行代谢通路拓扑分析。以Kyn/Trp比值(KT值)表示Kyn通路限速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 IDO)活性。结果Kyn在CKD2期即有明显升高(P<0.05),犬尿喹啉酸(kynurenine acid, KA)在CKD3期明显升高(P<0.01),二者随CKD分期增加呈上升趋势(P<0.01)。KT值在CKD2期即有升高(P<0.05),且随CKD分期增加呈上升趋势(P<0.01)。Trp代谢在CKD早期即出现紊乱。结论Trp-Kyn通路在CKD早期即增强,Kyn、KA、IDO可能作为CKD早期诊断及进展的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