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43例晚期喉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治疗的143例晚期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5例(94.4%),女8例(5.6%);年龄35~79岁,中位年龄58岁。依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组106例和非手术综合治疗组37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情况、治疗、随访及生存情况;生存率及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143例晚期喉癌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67.9%。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晚期喉癌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有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等(P值均<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T4期、临床Ⅳ期患者采用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62.2%和59.5%,明显好于非手术综合治疗的18.2%和4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晚期喉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治疗方式等。对于临床Ⅳ期、尤其是T4期患者,采取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人病毒感染肺炎的病毒分布、临床特征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住院且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的肺炎患者,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病毒感染肺炎患者422例,年龄范围为19~99岁,平均年龄(68±17)岁,男性256例(60.7%)。甲型流感病毒阳性159例(占37.7%),人鼻病毒阳性78例(占18.5%)。重症组鼻病毒及冠状病毒检出率、有吸烟史、体质量指数<18 kg/m2以及有心力衰竭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重症组(χ2值分别为12.430、12.495、11.074、13.418、3.946,P值均<0.05),而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低于非重症组(χ2=5.364,P<0.05)。重症组患者中呼吸困难较非重症组多见(63.2%比20.2%,χ2=80.534,P<0.05)。93.7%的重症患者感染累及多肺叶,且54.0%的重症患者细菌或真菌培养阳性,高于非重症组(64.9%、10.1%)(χ2值分别为47.433、97.519,P值均<0.05)。重症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CD3+、CD4+、CD8+细胞计数均低于非重症组(Z值分别为-6.440、-5.421、-4.551、-4.416,P值均<0.05),而血清IL-2R、IL-6、IL-10水平高于非重症组(Z值分别为-2.457、-3.554、-2.339,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高血压、多肺叶累及、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以及淋巴细胞计数与重症肺炎相关。结论甲型流感病毒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毒,鼻病毒次之;吸烟、多肺叶病变、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以及淋巴细胞减少是重症病毒感染肺炎的危险因素,且重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风暴"现象。
简介:【摘要】五线谱在音乐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只有解决了五线谱的教学问题,才能把孩子们带入更高层次的音乐学习。对小学生而言五线谱学习是件复杂的事情,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进行五线谱系统性与趣味性深入探索,使五线谱教学符合小学生们的认知规律,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感受音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手术综合治疗T4b期下咽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收治的77例下咽癌T4b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57.0±8.0)岁。治疗方式均采用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总结该组患者的治疗完成率和不良反应,并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同时对死亡患者的死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77例患者76例(98.7%)完成了制订的化疗计划,73例(94.8%)完成了放疗计划。治疗过程中3级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不足11%,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2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50/77,64.9%)和2级白细胞减少(50/77,64.9%)。治疗结束后76例患者喉功能保留好,3级重度声音嘶哑发生率为7.8%(6/77),有1例(1.3%)患者因吞咽困难行胃造瘘术,其余患者发音及吞咽功能都得到了有效的保留。生存分析显示,总生存率1年为71.9%,3年为45.6%,5年为29.7%。肿瘤发生部位、是否存在肿瘤原发部位的液化坏死、是否合用分子靶向药以及使用何种放疗设备是影响晚期下咽癌T4b期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HR(95%CI)分别为1.867(1.085~3.213)、3.018(1.437~6.335)、0.372(0.181~0.764)、2.158(1.015~4.588),P值均<0.05]。发生率最高的两大死亡原因分别为疾病复发(12/32,37.5%)和颈部大血管破裂大出血(11/32,34.4%)。结论针对T4b期下咽癌,利用非手术综合治疗的方法保喉率高。此外,肿瘤发生部位、是否存在肿瘤内液化坏死、是否合用分子靶向药物、使用何种放疗设备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量减少的相关影响因素,为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肌少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肌量减少组与非肌量减少组,收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血液指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内脏脂肪/皮下脂肪(VAT/SAT)、腹部脂肪百分比/臀部脂肪百分比(A/G)、握力及步速等相关临床资料,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量减少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369例,其中合并肌少症患者42例(患病率为11.38%),合并肌量减少患者155例(患病率为42.01%)。肌量减少组的年龄、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ACR、VAT/SAT及A/G均高于非肌量减少组(P<0.05)。肌量减少组的体重指数、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ASMI及握力均低于非肌量减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UACR、A/G及VAT/SAT为肌量减少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eGFR及握力为肌量减少的保护因素。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高龄、中心型肥胖、低体重指数、低握力、低肾小球滤过率、高UACR者实施肌少症早期筛查并及早进行干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对重度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静脉溶栓后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重度AIS患者。重度AIS定义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15分。主要终点事件为发病后90 d时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的临床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次要终点事件为任何颅内出血和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颅内出血定义为在住院期间治疗后颅脑影像学检查显示的任何局部或远隔部位实质性出血,sICH定义为在治疗后7 d内影像学检查显示任何颅内出血且NIHSS评分增加≥4分。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各种终点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空腹血糖水平对转归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13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重度AIS患者,73例(64.6%)转归不良;29例(25.7%)发生颅内出血,其中10例(8.8%)为sICH。多变量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是患者发病后90 d时转归不良[优势比(odds ratio, OR)1.45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53~2.000;P=0.023]以及sICH(OR 1.235,95% CI 1.013~1.504;P=0.036)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空腹血糖预测发病后90 d时临床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31(95% CI 0.637~0.824),最佳截断值为6.25 mmol/L,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0%和82.5%。空腹血糖预测sICH的曲线下面积为0.728(95% CI 0.577~0.878),最佳截断值为7.98 mmol/L,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0%和77.7%。结论空腹血糖是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重度AIS患者发病后90 d时转归不良和sICH的独立预测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肌量减少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322例,根据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分为肌量减少组(152例)与非肌量减少组(170例)。入组对象均进行体格检查、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颈部及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在纳入的322例患者中,合并肌少症49例,患病率为15.22%;合并肌量减少152例,患病率为47.2%。肌量减少组的体重指数(BMI)、T值(T-score)、ASMI、尿酸、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低于非肌量减少组(均P<0.05)。肌量减少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级均显著高于非肌量减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肌肉量减少的危险因素,BMI、25-羟维生素D3是肌肉量减少的保护因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级具有一致性(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肌少症具有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与肌肉质量减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8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住院患者,纳入符合入组条件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469例,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肌量减少组(169例)与非肌量减少组(300例),比较两组间各观察指标差异,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将患者分为DSPN组(296例)和非DSPN组(173例),比较两组间肌量减少患病率,利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探索DSPN与肌量减少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纳入T2DM患者469例,肌量减少患者169例,DSPN组肌量减少患病率明显高于非DSPN组(40.88%比27.75%,χ²=8.17,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示DSPN是T2DM患者肌量减少发生的危险因素(OR=1.786,95%CI 1.190~2.680,P=0.005),当校正年龄、体质指数等因素后,DSPN与肌量减少的相关性仍存在(OR=1.807,95%CI 1.162~2.809,P=0.009)。结论T2DM患者肌量减少在DSPN患者中更为常见,DSPN为T2DM患者肌量减少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疗效及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88例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遵照数字随机表法将88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达到100%(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BN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LVEF提升,且观察组患者BNP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LVEF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对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而且能明显降低患者BNP水平,建议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