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单侧DAMIS手术中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LFCN)后患者生活状态、髋关节功能是否受到较大影响。方法:纳入2021.01-2023.08期间进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的80例患者,均采取DAMIS手术方法,根据手术是否存在LFCN分为对照组(无LFCN)、观察组(存在LFCN),每组各40例,分析两组差异。结果:两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手术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6月后,两组在髋关节评分上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比组相比,试验组的心理维度和生理维度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LFCN者与未损伤者在临床手术指标上无差异,且术后髋关节恢复程度也无差异,但LFCN后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程度降低,这与损伤症状和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

  • 标签: 单侧DAMIS术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髋关节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粮食与食品安全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对去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正确了解我国的粮食与食物安全现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粮食安全 食品安全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道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5月和2023年5月,于此期间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设定2个组别,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以椎板间入路经皮穿刺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为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以通道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为治疗方案,对两种不同方案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1d和术后15d的疼痛情况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腰椎功能评分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腰椎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通道显微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患者的疼痛较轻、恢复速度较快,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较高。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通道显微镜下髓核摘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多学科协作(MDT)式急诊护理的构建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9月——2023年8月急诊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共计70例,设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分成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5例。常规组提供常规护理,实验组提供多学科协作式急诊护理,为判断其构建价值,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心功能指标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高、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更低,比较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比较P<0.05。结论:实施MDT式急诊护理可有效恢复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功能,保证并发症影响降低,建议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 多学科协作 一氧化碳中毒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后对急救效率和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0例,利用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人数相同。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效果和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入院2d脱离危险,2周内无自觉症状人数更多,病情不稳定继续留院人数更少(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更高,高流量面罩吸氧时间更短(P<0.05)。结论:给予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明显,急救效率较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 急救效率 神经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油库管理中,实施了全过程安全管理的理念。必须优化和改进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技术流程。只有这样,现场生产和管理能力才能跟上业务需求的发展。油库是典型的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在设计之初,原储存装置和工艺设备布局已占据主要规划区域。因此,在后期改扩建中,除了使用预留区域外,新的储存设施和工艺设备将与原有的设施和工艺交叉,这可能会造成相对较大的风险,并容易导致二次事故。不难发现,造成油库运营事故的最重要原因是油库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没有及时对现场变化进行管理调整,消除风险点,导致后续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油库安全运行 节能 管理
  • 简介:摘要:改革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历史课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其教学要求也随之提高。基于当前的教学环境,尤其是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要求,值得广大教师深思,基于此,本文探究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

  • 标签: 新高考 高中历史 优化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膜瓣植入联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6月间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桡骨远端骨膜瓣植入联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桡骨远端骨膜瓣植入联合空心双头加压螺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的Krimmer评分、Mayo系统腕关节评估、腕关节X射线测量值(患侧桡骨尺偏角、桡骨掌倾角及桡尺骨茎突长度差)及腕关节功能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Krimmer评分高于对照组,Mayo系统腕关节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侧桡骨尺偏角、桡骨掌倾角及桡尺骨茎突长度差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侧掌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低于健侧,对照组掌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桡偏活动度及握力低于健侧(P<0.05)。结论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患者采用桡骨远端骨膜瓣联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骨折固定术,内 腕舟状骨骨折 可吸收螺钉 桡骨远端骨膜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9版中国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检测指南对浸润性乳腺癌免疫组化(IHC)检测HER-2(++)患者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判读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69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根据2014版和2019版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IHC检测结果判读均为HER-2(++)。进一步行HER-2/17号染色体着丝粒(CEP17)双探针FISH检测,分别根据2014版和2019版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对检测结果进行判读,分析2019版指南对HER-2检测结果判读的影响。结果根据2014版指南判读,569例患者中,HER-2阳性139例(24.43%),HER-2阴性363例(63.80%),不确定67例(11.78%)。根据2019版指南判读,569例患者中,第1组115例(20.21%),第2组9例(1.58%),第3组15例(2.64%),第4组67例(11.78%),第5组363例(63.80%); HER-2阳性130例(22.85%),HER-2阴性439例(77.15%)。与2014版指南比较,根据2019版指南判读后HER-2阳性率由24.43%(139/569)降低为22.85%(130/5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94,P=0.577);HER-2阴性率由63.80%(363/569)增加到77.15%(439/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92,P<0.05)。43例IHC不完整的弱至中等强度细胞膜染色、根据2014版指南判读为HER-2(++)、根据2019版指南判读为HER-2(+)的患者,其FISH检测结果根据2014版指南判读,HER-2阳性1例(2.33%),不确定6例(13.95%),HER-2阴性36例(83.72%);根据2019版指南判读,43例患者均为HER-2阴性。结论按照2019版指南判读IHC检测HER-2(++)患者的FISH检测结果,部分患者由根据2014版指南判读的HER-2(++)变为HER-2(+),使FISH检测的HER-2阳性率出现小幅度降低,HER-2阴性率升高,并消除了FISH检测不确定的结果,为筛选HER-2靶向治疗获益患者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肠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加深对该罕见疾病的了解和认知,避免误诊。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NK细胞肠病2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及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情况,电话随访患者。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0岁及28岁,患者均因体检入院,无明显胃肠道症状,内镜示例1胃体部可见黏膜微隆起及少量充血、糜烂,例2直肠黏膜可见充血糜烂。显微镜下观察2例病灶均较局限,表现为黏膜固有层内较多淋巴样细胞浸润,例2可见浸润至黏膜肌层,例1病变区黏膜内腺体减少,腺腔略受挤压变形,2例均未见浸润或破坏腺体现象;淋巴样细胞具有不典型性,胞体中等-偏大,胞质中等-略丰富,嗜酸性或透亮,例2少数细胞胞质内可见特征性的嗜酸性颗粒;2例核均圆形、卵圆形及不规则形,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未见明确核分裂象;例1可见少量坏死;2例均未见血管中心性生长及破坏现象。免疫表型:不典型淋巴样细胞表达CD56、颗粒酶B及T细胞胞质内抗原1,2例CD3均可见部分细胞胞质阳性,例2 CD4可见部分细胞弱阳性,CD5、CD8、CD30、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及B细胞标志物(CD20、CD79α)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60%及30%。2例EBER原位杂交均阴性,TCR基因重排均呈多克隆性重排。随访:2例患者均未经特殊治疗,生存良好。结论NK细胞肠病罕见,生物学行为类似于良性肿瘤,偶可复发;组织学及免疫表型易与NK/T细胞来源的淋巴瘤混淆,结合内镜特点、EBER原位杂交阴性、TCR基因多克隆性重排及良好的预后,可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导致过度治疗。

  • 标签: 胃肠疾病 杀伤细胞,天然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yclin D1免疫组织化学阴性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确诊为Cyclin D1阴性MCL的病例,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其病理学特点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并收集临床资料。结果收集到MCL共212例,其中Cyclin D1阴性的MCL共5例(5/212,2.4%)。临床特征方面,5例Cyclin D1阴性MCL病例中,男性3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64岁(年龄范围59~70岁)。病变部位均位于淋巴结。5例均无B症状,4例可见骨髓累及(4/5)。病理学特征方面,4例为经典型,1例为多形性变型。5例Cyclin D1均阴性(有阳性对照且重复2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但均表达SOX11(5/5),4例CD5阳性(4/5),5例均不表达CD10和bcl-6,1例弱表达CD23(1/5)。分子遗传学改变方面,经FISH检测3例见CCND1易位,1例见CCND2易位,5例均未见CCND3易位。结论Cyclin D1阴性MCL非常少见,需综合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基因检测综合诊断,有时与其他小细胞型B细胞淋巴瘤鉴别诊断困难。常规开展CCND1/CCND2/CCND3基因易位检测,并结合SOX11表达是此类少见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淋巴瘤 病理学,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累及胃肠道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9月诊断的1例肠道活检的AITL,复习临床特点,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BIOMED2法)及二代测序检测1 166个基因,并复习总结文献中报道的AITL累及胃肠道的特征。结果患者女,53岁,肠镜示回盲部至直肠多发结节状、息肉样隆起;HE示典型AITL的形态,肿瘤主要浸润黏膜固有层,局部侵及黏膜下层,未见固有腺体侵犯及黏膜表面溃疡;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表达T系标志物(CD3、CD4、CD5)及滤泡辅助T细胞标志物(PD-1及CXCL13),CD21示滤泡树突状细胞网增生紊乱,Ki-67阳性指数约40%;EBER原位杂交见散在细胞阳性;二代测序检测发现3组融合基因:EIF4E3-FOXP1、RP11-434C1.1-ETV6、RP11-380O24.1-SRGAP3。随访2个月,患者化疗1个疗程后因肠出血死亡。结论胃肠道部位AITL罕见,常为淋巴结AITL累及所致,患者预后差,形态学及免疫表型与淋巴结AITL相似,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及基因检测可避免漏诊及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膜瓣植入联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6月间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桡骨远端骨膜瓣植入联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桡骨远端骨膜瓣植入联合空心双头加压螺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的Krimmer评分、Mayo系统腕关节评估、腕关节X射线测量值(患侧桡骨尺偏角、桡骨掌倾角及桡尺骨茎突长度差)及腕关节功能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Krimmer评分高于对照组,Mayo系统腕关节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侧桡骨尺偏角、桡骨掌倾角及桡尺骨茎突长度差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侧掌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低于健侧,对照组掌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桡偏活动度及握力低于健侧(P<0.05)。结论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患者采用桡骨远端骨膜瓣联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骨折固定术,内 腕舟状骨骨折 可吸收螺钉 桡骨远端骨膜瓣
  • 简介:摘要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对罕见,而同时含有多种不同上皮性及肉瘤成分的混合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在胆囊则更为罕见。胆囊混合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往往导致延期诊断,其预后也比单纯性肿瘤更差,因此正确的病理诊断对临床评估患者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报道1例发生在胆囊同时含有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腺癌和肉瘤成分的混合性肿瘤,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并进行讨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9版中国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检测指南对浸润性乳腺癌免疫组化(IHC)检测HER-2(++)患者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判读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69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根据2014版和2019版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IHC检测结果判读均为HER-2(++)。进一步行HER-2/17号染色体着丝粒(CEP17)双探针FISH检测,分别根据2014版和2019版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对检测结果进行判读,分析2019版指南对HER-2检测结果判读的影响。结果根据2014版指南判读,569例患者中,HER-2阳性139例(24.43%),HER-2阴性363例(63.80%),不确定67例(11.78%)。根据2019版指南判读,569例患者中,第1组115例(20.21%),第2组9例(1.58%),第3组15例(2.64%),第4组67例(11.78%),第5组363例(63.80%); HER-2阳性130例(22.85%),HER-2阴性439例(77.15%)。与2014版指南比较,根据2019版指南判读后HER-2阳性率由24.43%(139/569)降低为22.85%(130/5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94,P=0.577);HER-2阴性率由63.80%(363/569)增加到77.15%(439/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92,P<0.05)。43例IHC不完整的弱至中等强度细胞膜染色、根据2014版指南判读为HER-2(++)、根据2019版指南判读为HER-2(+)的患者,其FISH检测结果根据2014版指南判读,HER-2阳性1例(2.33%),不确定6例(13.95%),HER-2阴性36例(83.72%);根据2019版指南判读,43例患者均为HER-2阴性。结论按照2019版指南判读IHC检测HER-2(++)患者的FISH检测结果,部分患者由根据2014版指南判读的HER-2(++)变为HER-2(+),使FISH检测的HER-2阳性率出现小幅度降低,HER-2阴性率升高,并消除了FISH检测不确定的结果,为筛选HER-2靶向治疗获益患者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皮肤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pcENKTCL-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所有确诊为pcENKTCL-NT病例15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结合形态学、免疫表型、原位杂交及基因检测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男女比为1.0∶1.1,年龄29~86岁,中位年龄59.3岁,患者均因皮肤病变入院就诊。皮损表现,可表现皮肤溃疡,散在片状红丘疹,局部伴有水疱;可呈质硬的结节状肿块,部分呈融合性片状红斑;可表现为多个散在大小不等结节,部分皮损类圆形破溃。皮损分布,下肢8例,胸部4例(1例合并上肢病变),躯干2例,颈部1例。多数患者对DDGP联合治疗方案(顺铂、地塞米松、吉西他滨、培门冬酶)敏感。组织学上,多数病变表现肿瘤细胞侵犯表皮,可见皮肤附属器累及,真皮浸润,呈弥漫分布,并有血管及管周破坏,部分可见皮下脂肪组织累及。细胞形态学上,多数为小~中淋巴细胞混合,部分为大细胞、混合细胞或小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所有病例瘤细胞表达标记CD3、CD3ε及T细胞胞质内抗原1(TIA-1),不表达CD20及CD8,绝大部分病例表达CD56及颗粒酶B,多数病例不表达CD5,Ki-67阳性指数50%~90%,原位杂交所有病例均检出EB病毒阳性,部分CD56阴性病例发现T细胞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15例患者(随访5~45个月),其中1例失访,5例患者确诊后于5~13个月内死亡,死亡占比5/14,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8.6个月。结论pcENKTCL-NT少见,但侵袭性强,预后差,皮损表现及组织病理形态相对多样,诊断中应结合临床、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EB病毒原位杂交,必要时结合分子遗传学检测,同时注意与其他相似病变进行鉴别,以免漏诊、误诊。

  • 标签: 皮肤肿瘤 淋巴瘤,结外NK-T细胞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具有11号染色体长臂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Burkitt-like lymphoma with 11q aberration,BLL-11q)的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断的6例BLL-11q,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BER原位杂交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临床信息并进行随访。结果6例BLL-11q患者免疫功能均正常,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0~38岁,中位年龄29岁。6例均发生于淋巴结,且均位于头颈部。Ann Arbor分期5例为Ⅰ~Ⅱ期,1例为Ⅳ期。淋巴结结构大部分或全部破坏,肿瘤细胞弥漫性增生浸润,其中4例类似Burkitt淋巴瘤,2例形态介于Burkitt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之间不能分类,核分裂象多见,凋亡及坏死明显,5例可见“星空”现象。肿瘤细胞均弥漫性强表达CD20、CD10及bcl-6,Ki-67阳性指数均>95%,1例CD21染色可见滤泡树突状细胞(FDC)网。不同程度的表达C-MYC。CD3、bcl-2、MUM1、CD30、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均为阴性。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阴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C-MYC、bcl-2、bcl-6分离均为阴性,11q23.3获得伴11q24.3丢失均为阳性,其中1例出现11q23.3的扩增。同时,本组病例进行了IgH及IRF4基因分离探针的检测,6例病例均为阴性。随访时间4~19个月,均无病生存。结论BLL-11q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瘤,形态及免疫表型类似Burkitt淋巴瘤,但缺乏MYC基因重排,存在特征性的11q异常,应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避免误诊和漏诊。

  • 标签: 淋巴瘤 病理学,分子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结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n-LPL/W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5月至2020年1月诊断的n-LPL/WM 19例,分析其临床、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球蛋白(Ig)基因重排情况(BIOMED-2法),用Sanger测序法检测MYD88 L265P基因突变情况,并随访患者。结果患者男性15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61岁(年龄范围43~82岁);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14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 5例;临床表现最多见乏力、疲倦(9/19)及B症状(11/19),多数(16/18)患者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18例临床均处于进展期;血清M蛋白:IgM型15例、IgG及IgA型各1例、无分泌型2例;17例(17/18)骨髓受累及。形态学分为典型组(9例)及不典型组(10例),典型组淋巴结结构保留,以浆样淋巴细胞增生为主或小淋巴细胞、浆样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混合增生,无滤泡树突细胞(FDC)网增生及滤泡植入;不典型组可见淋巴结结构破坏(5例)、小淋巴细胞增生为主(6例)、FDC网增生和(或)滤泡植入(6例)、边缘带细胞分化(4例)及弥漫性淀粉样变性(1例),两组均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19例)、结外脂肪组织浸润(19例)及间质条带状硬化(9例)。免疫组织化学:肿瘤性B细胞均表达CD20、CD79α,肿瘤性浆细胞均表达CD38、CD138及MUM1,8例(8/8)轻链限制,7例中5例表达IgM、2例分别表达IgG及IgA,4例CD23弱阳性,Ki-67阳性指数10%~30%;两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18/18)MYD88 L265P突变。中位随访时间61个月,11例存活,8例死亡,5年存活率21.1%。结论n-LPL/WM少见,临床分期常较高,形态学易与其他小B细胞淋巴瘤伴浆样分化混淆,结合临床表现、血清M蛋白值、免疫组织化学、骨髓活检、流式细胞学及MYD88 L265P突变检测等综合分析可明确诊断。n-LPL/WM患者可能预后不良,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淋巴瘤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透视方法在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年6月—2019年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骨二科单纯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6例,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61~79岁。骨折按Neer分型,3部分骨折25例,4部分骨折1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术中采用传统X线透视法,观察组采用改良X线透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术中最后一轮正侧位X线透视所需要的次数和时间,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Neer分型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最后一轮透视所需次数3~7(4.2±1.2)次、累计时间3.5~15(5.6±2.6)min,观察组最后一轮X线透视所需透视次数2~5(2.5±0.9)次、累计时间2.5~6.5(3.1±1.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08、3.808, P值均<0.01)。观察组的手术时间(77±5)min、术中出血量(84±5)mL均小于对照组的(85±6)min、(94±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35、4.384,P值均<0.01)。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3~12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深部感染等并发症。观察组14例、对照组13例患者术后随访达12个月,其骨折愈合时间及Ne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依据Neer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观察组优7例、良6例、可1例,对照组优6例、良6例、可1例。结论改良的术中X线透视方法较传统透视方法可减少术者及患者辐射暴露,其操作相对简单、可重复性好,间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伤口感染的风险点,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X线透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一氧化碳(CO)中毒继发急性脑病及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山东淄博矿业集团中心医院高压氧科收治的CO中毒患者451例,其中发生急性脑病105例,且均继发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给予脱水、营养神经、改善循环、促醒、保护脏器、抗感染及其他支持对症治疗的同时,予以HBO治疗2~3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检测碳氧血红蛋白(COHb)及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等水平;采用12导联心电图机描记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同时经腰椎穿刺行脑脊液压力测定。结果CO中毒后入院血生化检测105例患者COHb%为40.3%~54.7%,平均为(44.5±7.9)%;cTnI、CK、CK-MB、LDH等心肌酶谱均明显升高,为正常值的5~10倍。105例患者心电图均出现显著异常;颅内压为185~230 cmH2O,平均为(210.6±22.9)cmH2O。综合治疗2~3个疗程后,COHb%为1.3%~4.7%,平均为(3.2±0.6)%;cTnI、CK、CK-MB、LDH等心肌酶谱均恢复至正常值。颅内压为160~178 cmH2O,平均为(166.4±11.9)cmH2O。治疗后95例患者(90.5%)心电图逐渐恢复正常;10例心电图异常患者(9.5%)中,5例为心肌供血不足,3例房性早搏,2例室性早搏。经统计学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O中毒容易继发急性脑病及心肌损害,HBO综合治疗CO中毒继发急性脑病及心肌损害疗效显著,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 标签: 高压氧 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脑病 心肌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