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IMLE)并发。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长春爱尔眼科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近视768例(1 500眼)行SMILE矫正临床资料,观察其并发。结果术后并发共21眼(1.40%),其中弥漫性板层角膜炎3眼(0.20%),角膜基质层间雾状浑浊4眼(0.27%),感染1眼(0.07%),欠矫3眼(0.20%),过矫3眼(0.20%),屈光回退2眼(0.13%),切口处上皮植入1眼(0.07%),角膜帽下异物2眼(0.13%),角膜板层层间微皱褶2眼(0.13%)。结论SMILE并发较少,手术安全性、稳定性较好。

  • 标签: 飞秒激光 取出术,透镜,基质,角膜,小切口 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及穴位按摩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7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分别为护理组和穴位按摩联合心里干预组,各组35例。般护理组通过护理介入、穴位按摩联合心里干预组进行穴位按摩等心理参与小组通过心理上护理参与和穴位按摩癌症疼痛和生活质量影响进行护理分析。结果:穴位按摩联合心里干预组护理后患者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穴位按摩联合心理参与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般护理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穴位按摩 肺癌患者 癌性疼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外科门诊拔牙严重并发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口腔外科门诊拔牙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月,筛选其中80例出现严重并发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实际并发其实施针对性治疗,分析治疗效果、舒适度。结果 80例患者经过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75/80),舒适度评分相较于治疗前显著提升,P

  • 标签: 口腔外科门诊 拔牙 并发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腔支气管导管(SLBT)在胸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0月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收治60例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肺楔形切除、肺段或肺叶切除患者,男29例,女31例,年龄(55.2±14.6)岁,年龄范围为17~87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SLBT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BT)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插管后定位时间、摆放体位后定位时间、单肺通气后肺塌陷时间、手术视野暴露情况,单肺通气5 min后气道峰压及术中导管移位次数,患者完全清醒拔管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72 h咽痛及声音嘶哑情况。结果SLBT组患者插管后定位时间[(78.0±6.3)s]短于DLBT组[(115.0±11.2)s],单肺通气后肺塌陷时间[(331.0±25.0)s]长于DLBT组[(198.0±17.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BT组单肺通气5 min后气道峰压[(19.5±4.2)cm H2O,1 cm H2O=0.098 kPa ]低于DLBT组[(27.0±3.7)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BT组患者完合清醒拔管后即刻咽痛评分(1.00分)低于DLBT组(2.00分),SLBT组患者完全清醒拔管后即刻及术后24 h声音嘶哑评分(0.50分、0分)低于DLBT组(1.00分、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BT在胸腔镜手术中插管时间、摆放体位后定位时间、手术视野暴露情况、术中导管移位情况与DLBT基本相当,可降低气道阻力,减轻患者术后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情况,但其肺塌陷时间偏长。

  • 标签: 麻醉 单腔支气管导管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155骨肉瘤细胞生长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正常成骨细胞作为对照组,骨肉瘤细胞作为实验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骨肉瘤细胞株(n=4)中miRNA表达量。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miRNA骨肉瘤细胞增殖生存能力影响和调节机制。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iR-155在骨肉瘤细胞株U2OS,Saos-2和MG-63中表达量分别为5.10±0.32、6.82±0.48及10.12±0.39,显著高于其对照组正常成骨细胞hFOB1.19表达量(1.01±0.13,t=13.10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K-8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0.37±0.02、0.58±0.02、0.80±0.04)比较,在转染miR-155后48、72、96 h,MG-63细胞A值分别是0.49±0.03、0.77±0.03、0.93±0.02,其增殖能力明显增强(t=11.2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过表达miR-155组中MG-63凋亡率为(0.90±0.13)%,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中凋亡率[(5.92±0.80)%,t=17.9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结合Western blot显示miR-155可能通过转录后水平调节MAP3K10表达。结论miR-155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且可促进骨肉瘤细胞增殖。

  • 标签: 骨肉瘤 微小RNA-15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细胞患者淋巴结转移术前预测因子,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或活检173例肾细胞患者临床资料。男109例,女64例;年龄(53.29±13.58)岁;肿瘤直径中位数70(23~150)mm;68例有局部症状,24例伴全身症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56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有假包膜96例,伴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23例;T1~2期114例,T3~4期59例;远处转移22例;可疑淋巴结转移(cN1期)88例,淋巴结阴性(cN0期)85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淋巴结阳性术前预测因素。根据上述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C指数和Bootstrap自抽样法验证列线图区分度和致性。结果173例中,pN1期49例(28.32%),pN0期124例(71.68%);88例cN1期患者中42例(47.73%)病理淋巴结阳性;85例cN0期患者中7例(8.24%)病理淋巴结阳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ECOG评分、临床症状、肿瘤假包膜、远处转移、临床T分期、影像学可疑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直径、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镜下血尿均与病理淋巴结阳性相关(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低、临床T分期高、影像学可疑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直径大和镜下血尿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利用上述独立预测因子建立列线图模型预测淋巴结转移概率,模型C指数为0.954,自抽样内部验证显示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致性。结论患病年龄低、镜下血尿、影像学可疑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直径大和临床T分期高肾癌淋巴结转移独立预测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鉴别和校准能力,有助于术前预测肾癌淋巴结转移风险。

  • 标签: 癌,肾细胞 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结转移 术前预测模型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位体化360°支持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家庭婚姻功能和生命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风湿免疫科就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宣教和出院随访,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宣教和出院随访基础上实施多位体化360°支持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比较2组家庭婚姻功能和生命质量,并于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评估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家庭婚姻功能总分、婚姻满意度、解决冲突方法、与亲友关系、夫妻交流评分分别为(2.3 ± 0.5)、(24.6 ± 6.1)、(25.7 ± 7.1)、(28.2 ± 6.9)、(28.8 ± 6.9)分,干预后3个月分别为(2.5 ± 0.7)、(31.6 ± 5.0)、(31.7 ± 5.3)、(28.1 ± 6.8)、(29.0 ± 7.1)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71~8.631,P<0.01);对照组干预前分别为(2.3 ± 0.6)、(24.5 ± 6.2)、(25.2 ± 7.2)、(32.5 ± 6.0)、(33.9 ± 6.3)分,干预后3个月分别为(2.3 ± 0.4)、(24.5 ± 6.2)、(26.1 ± 6.9)、(29.1 ± 4.8)、(28.5 ± 7.2)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878~6.323,P<0.05或0.01)。2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675~8.631,P<0.01)。观察组生命质量中规划、亲密关系干预前分别为(62.8 ± 27.2)、(62.8 ± 25.2)分,干预后3个月为(75.5 ± 25.4)、(78.2 ± 2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50、3.639,P<0.01),对照组干预前分别为(62.5 ± 27.6)、(65.8 ± 25.2)分,干预后3个月分别为(65.7 ± 24.9)、(63.5 ± 2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75、3.132,P<0.01)。2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50、3.639,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坚持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累计坚持率83.67%(82/98),对照组累计坚持率44.89%(44/9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511,P<0.01)。结论多位体化360°支持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家庭婚姻功能,提高患者疾病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多位一体化 家庭婚姻功能 治疗依从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武丽君 董凌莉 李涯松 肖长虹 史晓飞 张岩 李芹 赵毅 周彬 方勇飞 戴冽 叶志中 周毅 尉世同 刘剑平 李娟 石桂秀 孙凌云 邹耀红 李敬扬 李鸿斌 刘湘源 张奉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乌鲁木齐 830001,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风湿免疫科,武汉 400030,浙江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杭州 310014,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广州 510315,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洛阳 471003,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西安 710038,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昆明 65022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成都 610041,四川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成都 610072,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医与风湿免疫科,重庆 400038,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广州 510235,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518033,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广州 510632,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风湿内科 264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血液内科,南充 637000,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风湿病科,广州 510515,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361003,南京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 210008,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214002,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 412007,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呼和浩特 010050,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100191,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10003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我国RA患者在临床实践中托珠单抗使用模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招募407例来自全国23个中心接受托珠单抗治疗RA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并收集托珠单抗使用模式,有效性,以及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等。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396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330例(83.3%)接受托珠单抗联合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csDMARD)治疗,托珠单抗单药治疗比例为16.7%(66/396)。基线时,224例(56.6%)患者和38例(9.6%)患者分别在csDMARDs和其他生物制剂改善病情抗风湿药(bDMARDs)失败后开始注射托珠单抗。随访6个月期间,托珠单抗平均用药频率为(3.7±1.6)次,平均托珠单抗剂量为(7.4±1.2)mg/kg体质量,平均给药间隔时间为(40±13)d。6个月时,102例(25.8%)患者继续接受托珠单抗治疗。6个月时观察到疾病活动度、关节症状、患者报告结局等均显著改善。90例(22.7%)患者发生过至少1次治疗后出现不良事件,8例患者发生过至少1次严重不良事件。结论RA患者使用托珠单抗治疗6个月时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患者使用托珠单抗持续性需改善。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抗风湿药 生物制剂 托珠单抗 非干预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急性加重期临床指导意义,血嗜酸性粒细胞在住院治疗中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1月到2021年5月期间本院在院20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为样本,分组依据患者入院时血嗜酸性粒细胞2%为分组阈值,血嗜酸性粒细胞2%及以上为阳性组,血嗜酸性粒细胞2%以下为阴性组,探析治疗阶段血嗜酸性粒细胞在住院治疗中意义。结果:阴性组治疗有效率74.07%,阳性组有效率92.31%,阳性组有效率更高,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分析中,组间EOS、CRP、NLR、D-二聚体数据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可以避免激素滥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血嗜酸性粒细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罕见黏多糖贮积Ⅱ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Ⅱ,MPS Ⅱ)患儿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方法分析患儿临床特点、酶学、相关代谢产物及家系IDS基因变异检测结果。结果患儿表现为全面发育迟缓、粗犷面容、反复呼吸道感染、听力下降、腹股沟斜疝、肝脾肿大、骨骼畸形等。尿黏多糖明显升高,尿硫酸皮肤素阳性,白细胞IDS酶活性显著降低。基因检测提示患儿携带IDS基因c.676C>G变异,遗传自母亲。结论患者被确诊为MPS Ⅱ,IDS基因c.676G为其致病变异,既往未见报道。基因分析结合酶学分析MPS诊断分型有效方法。

  • 标签: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 IDS基因 酶学分析 致病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患者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认知功能相关性。方法选取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接诊抑郁患者75例为观察对象,归入抑郁组。另选取健康受试者50例为对照组。根据精神分裂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评价两组研究对象认知功能,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抑郁组MCCB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言语学习、视觉学习、推理和问题解决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0.774、2.774、9.840、5.064、7.915,均P<0.01);血清hs-CRP水平[(13.05±2.94)mL]显著高于对照组[(1.13±0.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95,P<0.01)。中度、重度抑郁患者MCCB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言语学习、视觉学习、推理和问题解决评分均明显低于轻度抑郁患者;血清hs-CRP水平[(10.41±2.21)mg/L、(25.71±4.04)mg/L]显著高于轻度抑郁患者[(3.03±0.49)mg/L](t=3.015、3.370;3.903、3.441;3.541、3.604;4.503、4.661;4.001、3.980;4.035、3.669,均P<0.01);重度抑郁患者MCCB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言语学习、视觉学习、推理和问题解决评分明显低于中度抑郁患者;血清hs-CRP水平[(25.71±4.04)mg/L]显著高于中度抑郁患者[(10.41±2.21)mg/L](t=8.331、5.227、10.031、6.003、9.416、11.005,均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抑郁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认知功能MCCB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言语学习、视觉学习、推理和问题解决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均P<0.01)。结论抑郁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能反映患者抑郁严重程度,且与患者认知功能相关。

  • 标签: 抑郁症 超敏C反应蛋白 认知障碍 损伤 相关性 炎症 血管性 内皮,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角膜屈光手术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于长春爱尔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角膜屈光手术患者82例(164眼),年龄18~32(23.5±4.2)岁。术前等效球镜度(SE)为-8.38~-0.88(-4.75±1.69)D。根据双眼SE差值将患者分为2组:屈光参差组21例(42眼),双眼SE差值≥1.00 D;屈光参差组61例(122眼),双眼SE差值<1.00 D。所有患者行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常规眼科检查及调节功能(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单、双眼调节灵敏度和调节反应)与聚散功能(远、近水平隐斜视,正、负融像性聚散范围和调节性集合/调节量)检测。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进行分析。结果:屈光参差组调节功能中左眼调节灵敏度在术后1周较术前降低,术后1、3、6个月均较术前增加(F=2.552,P=0.045);聚散功能中近正融像破裂点和恢复点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减小(F=4.245,P=0.016;F=3.686,P=0.009)。屈光参差组调节功能中术后各时间点正相对调节和调节幅度较术前均增加(F=16.118,P<0.001;F=14.839,P<0.001);聚散功能中远隐斜在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减小(F=2.898,P=0.029),远负融像破裂点和恢复点、远正融像恢复点和近正融像破裂点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减小(F=7.310,P<0.001;F=5.131,P=0.001;F=8.184,P<0.001;F=10.919,P<0.001)。远正融像破裂点和近正融像恢复点术后逐渐下降,术后1、6个月相比术前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14,P<0.001;F=6.942,P<0.001)。近负融像恢复点术后1个月相比术前明显增加,术后3、6个月逐渐下降,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11,P=0.037)。屈光参差组和屈光参差组右、左眼单眼调节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随时间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右眼:F时间=0.555,P=0.655,F组别=4.639,P=0.034,F交互=0.555,P=0.655;左眼:F时间=2.611,P=0.048,F组别=5.709,P=0.019,F交互=1.287,P=0.279;双眼:F时间=2.256,P=0.086,F组别=4.314,P=0.041,F交互=0.847,P=0.465)。结论:近视患者角膜屈光手术后双眼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维持术前水平,证明角膜屈光手术对视功能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视功能 调节 聚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干原发恶性肿瘤保肢手术治疗及重建方法,并分析其并发及功能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37例股骨干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资料,男22例,女15例;年龄(20.56±4.72)岁(范围:8~46岁)。37例Enneking恶性肿瘤分期均为ⅡB期,肿瘤病灶累及股骨长度范围10~24 cm,均未发生病理性骨折;术前行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骨肉瘤22例,软骨肉瘤8例,尤文肉瘤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骨肉瘤与尤文肉瘤均行新辅助化疗。8例行人工全股骨假体置换术(置换组),14例行大段异体骨移植髓内钉内固定术(异体骨组),同种异体骨-假体复合物(allograft-prosthetic composite,APC)术8例(APC组),3D打印假体7例(3D打印组)。肢体功能按照世界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93系统评分,对比分析各组之间肢体功能及优良率。结果37例随访时间(23.15±16.74)个月(范围:6~62个月)。至末次随访,9例(30.76%)出现肺转移,其中6例患者死于肿瘤多发转移,余28例无瘤存活。37例术后MSTS93评分(22.55±2.57)分(范围:18~28分),3D打印组为(27±1.74)分,异体骨组为(22.85±2.59)分,置换组(20.25±2.25)分,APC组(20.5±2.07)分,3D打印组功能评分与其他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体下肢功能优良率为79.41%,其中3D打印组优良率为100%,异体骨组优良率为78.5%,APC组为87.5%,置换组优良率为62.5%,各组之间肢体功能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置换组术后患者髋关节均未发生脱位,3例异体骨组及2例APC组异体骨段发生骨折不愈合;置换组1例术后血肿压迫坐骨神经,行急诊清创后神经功能恢复;1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经换药清创后愈合。总体并发发生率为24.32%(9/37)。结论股骨干原发恶性肿瘤患者通过肿瘤范围不同选择合适手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恢复下肢功能,从而达到保肢目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D打印假体在股骨干肿瘤治疗中提供了新选择方案。

  • 标签: 股骨 股骨肿瘤 假体植入 骨重建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间皮瘤(MM)p16基因缺失情况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p16基因缺失在MM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48例MM临床病理资料,24例良性间皮病变/肿瘤作为对照组。FISH法检测上述病例p16基因缺失情况。结果48例MM中p16基因总缺失率为35.4%(17/48),其中纯合性缺失7例,杂合性缺失10例。腹膜、胸膜和睾丸间皮瘤p16基因缺失比例分别为12/34(35.3%)、4/11和1/2。上皮样型、肉瘤样型、双相型和未分类间皮瘤p16基因缺失比例分别为9/33(27.3%)、4/8、2/5和2/2。对照组8例反应性间皮增生、15例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和1例多囊性间皮瘤均无p16基因缺失。结论p16基因缺失相对特异地发生于MM,但灵敏度偏低。不同部位及组织学亚型之间,p16基因缺失率存在定差异,即胸膜MM略高于腹膜MM,肉瘤样型、双相型高于上皮样型。FISH法检测p16基因缺失有助于MM与反应性间皮增生、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在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护理过程中运用综合护理临床价值。方法:本实验所涉及研究主体2021年11月-2022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166例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依照单双数法将患者划分成为观察、参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别各包含患者83例。参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其展开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其展开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负面情绪评分,探寻适用于护理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手段。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示之为P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继发癫痫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格步态双重任务训练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网格步态双重任务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结果实施网格步态双重任务训练干预,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平衡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步频、步幅、步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格步态双重任务训练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平衡功能,提升患者步行能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网格步态双重任务训练 脑卒中 轻度认知障碍 干预效果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适宜护理脑梗塞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方案。方法:52例我院收治脑梗塞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本研究主体,病例选取时间范围2019年6月-2021年6月,根据单双数法将病患平分为乙组、甲组,每组26例。乙组入院后接受常规护理,甲组入院后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将两小组病患护理前后满意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综合比对。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甲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乙组更低,满意度评分对比乙组更高,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性在脑梗塞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护理实践中被证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可得到明显改善。故在上述患者护理过程中应增加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频次。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脑梗塞致吞咽功能障碍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应用于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80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二者具有显著差异性(P

  • 标签: 急性心梗 PDCA循环法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美式整脊辅助治疗方案腰椎间盘突出进行干预所取得效果探究。方法本文立项时间选择2017年4月到2018年11月,选择在此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病例38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方法进行治疗,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同等数量同样病症患者作为本文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美式整脊进行辅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文观察组经过干预以后,总有效患者为35例,总有效率为92.11%,其中显效20例,有效15例,显效率为52.63%,对照组干预之后总有效患者26例,总有效率为68.42%,其中显效13例,有效13例,显效率为34.2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评价两组调查对象干预前后疼痛评分,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疼痛无差异,P>0.05;干预结束后观察组疼痛明显比对照组更轻,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比较常见种病变类型,治疗过程中常规治疗基础上基础之上辅助美式整脊可有效提升患者康复有效率,缓解疼痛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美式整脊 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