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间歇清洁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间歇清洁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压力的变化,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泌尿系感染和肾积水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膀胱功能均有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实验组的减少程度显著比对照组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肾积水发生率和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实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清洁导尿能显著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减少残余尿量,降低泌尿系感染率和肾积水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在脊髓损伤(SCI)患者不同时期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84例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n=42)在SCI不同时期予以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并进行康复训练;参照组(n=42)则予以常规康复疗法,对比二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膀胱分级1--2级占比显著高于参照组(97.62%>80.95%),实验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自主排尿量、残余尿量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4.76%<23.81%),组间比较P<0.05。结论在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的康复护理中采用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法,对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层级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34名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个等级,主要为护理组长、责任组长和护理人员三个层级,明确各个层级的岗位进行护理工作,采用层级管理制度。按照管理时间的不同分为管理前和管理后,管理前时间为2014年4月~7月,应用层级管理时间为2014年8月~11月,护理部门制定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从而评价层级管理的效果。结果采用了层级管理后,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P<0.05)。结论采用层级管理能够明确护理责任,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和质量,有助于医院护理的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内镜表现及内镜下治疗效果。方法纳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内镜下治疗的27例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超声内镜表现、病理特征及内镜下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的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黏膜下隆起,超声内镜检查示病变长径(0.69±0.44)cm(0.32~2.00 cm),来源于黏膜下层14例(51.9%)、黏膜肌层8例(29.6%)、黏膜层5例(18.5%),诊断准确率92.0%。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6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21例,ESD术后出血发生率4.8%。术后病理为G1级20例(74.1%),G2级6例(22.2%),G3级伴淋巴管癌栓1例(3.7%)。术后随访3~36个月总生存率96.3%,对于局限于黏膜下层以内、无脉管浸润的G1、G2级神经内分泌瘤患者,EMR术后复发率较ESD高(33.3%比0,P=0.042);EMR与ESD术后出血、穿孔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内镜可用于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术前诊断,对2 cm以内、黏膜下层以内、无脉管浸润的G1、G2级胃肠神经内分泌瘤ESD治疗复发率低于EMR。
简介: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体系由大到强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的发展使得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在这种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而其中造价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其对于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实现降本增效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造价管理主要集中在施工环节,这种方式无法充分发挥造价管理的作用和价值,所以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也应运而生。全过程造价管理是一种新型的造价管控方法,其在建筑经济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能够实现进一步缩减建设成本的同时,也能够保证施工质量,进而为企业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将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