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 CT,MSCT)胃癌征象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胃癌患者不同血管内皮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factor,VEGF)表达情况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值,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胃癌CT征象与VEGF表达及MVD值的关系。 结果 86例胃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40.70%(35/86)。VEGF阳性组MVD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VEGF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浆膜侵犯及强化幅度≥30HU者VEGF阳性表达率、MVD值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浆膜侵犯及强化幅度<30HU者(P<0.05);在肿瘤直径、腹腔转移上VEGF阳性表达率、MVD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胃癌的MSCT征象与肿瘤血管生成指标VEGF、MVD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胃癌侵袭、血管生成与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肝脏脂肪含量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3月至6月纳入184名北京社区中老年居民,其中男68名、女116名,对其进行腹部MRI mDIXON-Quant序列扫描和腰椎定量CT(QCT)扫描,测量肝脏脂肪含量和腰1~腰3椎体骨密度。根据肝脏脂肪含量的四分位数分为四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肝脏脂肪含量组间骨密度及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等变量的差异,并对肝脏脂肪含量和骨密度做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随着肝脏脂肪含量的升高,BMI、腰围呈上升趋势,而腰椎骨密度逐渐降低。肝脏脂肪含量与腰椎骨密度呈低度负相关(r=-0.203,P=0.003),校正年龄、体重之后,仍呈负相关(r=-0.291,P<0.001),男性中r=-0.283(P=0.021),女性r=-0.210(P=0.025)。结论中老年人群肝脏脂肪含量与腰椎骨密度呈低度负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左室几何构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睡眠室的OSAS患者221例,依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分为4组:正常构型(NG)组110例,向心性重构(CR)组56例,向心性肥厚(CH)组32例和离心性肥厚(EH)组23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厚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等,计算LVMI、RWT和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比较四组间的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SaO2)、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SaO2)、血氧饱和度小于90%的时间占全部睡眠时间的百分比(T90)、氧减指数(OD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EAT厚度及超声心动图参数,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EAT厚度与上述参数及左室几何构型的关系。结果①EAT厚度在CH组[(0.50±0.09)cm]和EH组[(0.46±0.07)cm]较NG组[(0.33±0.11)cm]和CR组[(0.36±0.15)cm]明显增厚(均P<0.05)。各组间年龄、SBP、DBP、AHI、ODI、T90、LVMI、RWT和E/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AT厚度与年龄、SBP、DBP、AHI、TG、TC和LVMI、RWT、左室几何构型呈正相关,与Mean-SaO2和Lowest-SaO2呈负相关。③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AT厚度与AHI、TG、TC和左室几何构型独立相关。结论EAT厚度与异常左室几何构型独立相关,提示EAT可能参与了左室的结构重塑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相关性。结果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援外医疗所在地汤加王国VAIOLA医院精神科收治的7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疾病组,男32例,女38例,年龄(68.2±6.9)岁,年龄范围为59~76岁,病程范围为2~9年,另选取同时期汤加王国VAIOLA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0例成年人作为健康组,男35例,女35例,年龄(69.1±6.1)岁,年龄范围为58~76岁。比较两组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以及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评分改变情况,分析上述因子与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IL-2[(10.68±2.93)pg/ml]、IL-6[(8.45±3.99)pg/ml]、TNF-α[(15.24±4.39)pg/ml]水平较健康组高[(8.63±2.54)pg/ml]、[(4.26±1.02)pg/ml]、[(11.77±4.5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患者治疗后IL-2[(6.75±2.45)pg/ml]、IL-6[(3.22±4.02)pg/ml]、TNF-α[(7.82±4.01)pg/ml]水平较治疗前低[(10.68±2.93)pg/ml]、[(8.45±3.99)pg/ml]、[(15.24±4.3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的MMSE评分[(18.74±2.51)分]低于健康组[(26.36±2.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分析可见,IL-2水平与MMSE评分无相关关系(r=0.46、95%CI:0.23~0.43,P>0.05)。IL-6、TNF-α水平与MMSE评分有相关关系(r=0.48、0.47,95%CI:0.29~0.58、0.32~0.61,P<0.05)。结论IL-6与TNF-α的高表达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关系,在预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非典型性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AT/RT)的MRI表现特征及其与Ki-67标记指数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1月至2021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颅内AT/RT病例的MRI表现,并进一步研究MRI表现与Ki-67标记指数的相关性。结果11例颅内AT/RT中9例发生于后颅窝;肿瘤最大径为(37.08±2.57) mm;8例病灶出现囊变;6例病灶出现出血;3例病灶周围有轻度水肿;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b=1000 s/mm2)示7例扩散受限高信号,4例轻度扩散受限稍高信号。1例患者未行MR增强扫描,其余7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呈轻度不均匀强化。Ki-67标记指数范围为30%~80%,高表达组(Ki-67>40%) 6例,低表达组(Ki-67≤40%) 5例,两组在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瘤内出血、瘤内囊变、瘤周水肿、增强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ADC值与Ki-67标记指数呈负相关(r=-0.866,P<0.01)。结论颅内AT/RT常有囊变、出血,MRI信号多不均匀,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ADC值与Ki-67标记指数呈负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2013-2018年手足口病病例分离的柯萨奇病毒A组8型(CV-A8)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对全基因组各编码区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手足口病患者分离的11株CV-A8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Sequencher 5.0、MEGA 7.0等软件对获取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序列比对显示11株CV-A8基因组长度在7 393~7 400 bp之间,与原型株比较,在编码区无碱基插入或缺失,在非编码区存在个别碱基的插入或缺失。11株CV-A8毒株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8.3%~98.6%和92.6%~99.7%;与CV-A8原型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8.3%~98.2%和92.6%~99.7%。对CV-A8的VP1区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可将CV-A8分为5个基因型:A、B、C、D和E,本研究11株CV-A8分属于C(1株)、D(2株)、E(8株)3个基因型。11株CV-A8毒株全基因组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1.3%%~98.8%和95.9%~99.5%,P2区进化树图显示,本研究的8株E基因型CV-A8和CV-A4、CV-A14和CV-A16原型株进化距离最近,P3区进化树图显示,本研究8株E基因型CV-A8和CV-A5、CV-A16、CV-A14和CV-A4进化距离最近。结论本研究中11株CV-A8其衣壳区呈现基因多样性,非衣壳区呈现重组多样性,提示CV-A8正在经历变异动态变化; CV-A8有可能成为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CV-A8。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在无生命物品表面及不同温度下的存活状况。方法以"新型冠状病毒、环境、温度、表面、耐受力、活力、存活、稳定性、灭活、SARS-CoV-2、surface、inanimate、environments、environmental、matrices、factors、conditions、contact、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transmission、stability、persistence、viability、survival、survivability、infectivity、transmission"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学术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检索日期为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5日。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文献中数据后采用改良的MINORS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17.0软件进行Begg’s检验和Egger’s检验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2019-nCoV在无孔物品(不锈钢、玻璃和塑料)表面的存活能力与在有孔物品表面(布、木板、纸币、棉花、纸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4, P<0.001; Z=17.85, P=0.004; Z=38.20, 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相同条件下,2019-nCoV在纸币与玻璃、塑料表面的存活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 P=0.420; Z=1.79, P=0.070)。2019-nCoV在4℃、25℃条件下的半衰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7.49 h, 95%CI: 7.00~87.99, Z=2.30, P=0.020]。2019-nCoV在25℃、35℃条件下的半衰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5.46 h, 95%CI: 0.13~10.78, Z=2.01, P=0.040]。结论相同条件下,2019-nCoV在无孔物品表面的存活时间高于有孔物品表面,温度越高存活时间越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表面形态学方法分析重度尼古丁依赖者各脑区皮质厚度的改变,并进一步研究与吸烟相关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41名重度尼古丁依赖者[年龄25~52(38±8)岁]和56名不吸烟的志愿者[年龄22~51(36±8)岁]的资料。所有受试者均行3.0 T MRI扫描,应用FreeSurfer软件分析两组间皮质厚度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重度尼古丁依赖组与吸烟相关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重度尼古丁依赖组在大脑9个区域皮质厚度降低,其中左侧大脑皮质包括:颞中、中央前、额上及脑岛皮质[(2.78±0.10)比(2.92±0.17)mm、(2.57±0.15)比(2.70±0.14)mm、(2.63±0.18)比(2.76±0.15)mm、(3.01±0.10)比(3.13±0.13)mm](均P<0.01),右侧大脑皮质包括:颞极、额中前端、额上、中央后、额下岛盖部皮质[(3.12±0.14)mm比(3.26±0.19)mm、(2.71±0.16)mm比(2.87±0.18)mm、(2.96±0.15)mm比(3.10±0.20)mm、(2.57±0.15)mm比(2.71±0.15)mm、(2.54±0.11)mm比(2.65±0.15)mm](均P<0.05)。左侧脑岛皮质厚度与初始吸烟年龄呈正相关(r=0.403,P=0.009),其余脑区皮质厚度与吸烟相关特征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度尼古丁依赖者的皮质厚度有明显变化,且左侧脑岛皮质厚度与初始吸烟年龄存在相关性。
简介: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肺炎的X线征象及误诊原因。方法对12例包括4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肾移植术后合并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2例无明显肺部改变,其余10例X线改变早期为两肺野纹理增强、模糊不清、呈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其中,4例肺内出现小结节病灶,2例肺内散在分布斑片样病灶。对12例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追踪观察,7例患者发病后2d-7d肺内不同程度出现新斑片样病灶。4例患者早期X线误诊为肺间质水肿、粟粒性肺结核,肺霉菌病以及肺部感染各1例。本组X线误诊率为33%。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出现上述肺部改变,应综合分析并考虑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为原料制备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灭活血浆的工艺及其质量标准。方法采集2020年1—3月期间中国武汉441人份COVID-19康复者捐献的恢复期血浆,开展2019-nCoV、HIV和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的筛查,进行亚甲蓝光照灭活,并通过检测蛋白含量、抗2019-nCoV抗体、凝血因子Ⅷ活性等,判断亚甲蓝光照灭活对血浆的影响并建立质量标准。结果亚甲蓝光照灭活前后灭活血浆的蛋白含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血浆的凝血因子Ⅷ含量≥0.50 IU/ml,抗体滴度未出现明显下降,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质量要求。结论确立了以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制备抗2019-nCoV灭活血浆的关键质量控制及工艺参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截至2020年1月31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早期流行动态,估计该疫情的基本再生数(R0)、潜伏期和世代间隔等流行病学参数。方法使用威布尔、伽马和对数正态分布拟合从报告病例信息中获取的潜伏期和世代间隔数据的概率分布,采用Akaike信息准则确定最优模型。考虑到疫情还在流行中,应用指数增长模型拟合了2020年1月15-31日的疫情数据,并利用指数增长法、最大似然法和SEIR模型估计R0。结果截至2020年1月26日早期疫情遵循指数增长模式,随后增长趋势有所减缓。平均潜伏期为5.01(95%CI:4.31~5.69)d;平均世代间隔为6.03(95%CI:5.20~6.91)d。3种方法估计的R0分别为3.74(95%CI:3.63~3.87),3.16(95%CI:2.90~3.43)和3.91(95%CI:3.71~4.11)。结论世代间隔和潜伏期都更符合伽马分布,世代间隔均值比潜伏期均值长1.02 d;R0较高,疫情形势较为严峻;1月26日是疫情动态的一个转折点,之后疫情增长趋势有所减缓。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热力灭活和3种常见化学消毒剂对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的灭活效果,为肠道病毒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活动后的消毒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消毒剂浓度下,按照不同的作用时间处理一定滴度的EV-A71病毒,将灭活处理后的病毒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逐日观察并记录细胞病变效应,最后计算病毒处理液的病毒滴度。结果EV-A71病毒在56 ℃加热灭活30 min后可被有效灭活(灭活对数值>6),在65 ℃加热灭活30 min、70 ℃加热灭活10 min后,无细胞病变效应发生;3种化学消毒剂在一定浓度和作用时间下可以有效灭活EV-A71病毒。结论EV-A71病毒的灭活效果与热力灭活温度、化学消毒剂浓度和处理作用时间等因素有关,对EV-A71的灭活曲线进行研究,有利于在不同灭活环境下灭活条件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6年我国归因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结合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全国人口数及人群归因分值(PAF)计算2016年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及男性和女性人群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发病数和死亡数。使用Segi's人口计算年龄标化发病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结果2016年全国有124 772例(6.32/10万)肿瘤新发病例归因于HPV感染,包括女性肿瘤117 118例,男性肿瘤7 654例。宫颈癌居发病首位,其次为肛门癌、口咽癌、阴茎癌、阴道癌、喉癌、口腔癌和外阴癌。全国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死亡41 282例(2.03/10万),包括女性37 417例,男性3 865例。死亡数依次为宫颈癌、肛门癌、口咽癌、阴茎癌、喉癌、阴道癌、口腔癌、外阴癌。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快速上升,在50~54岁达高峰,之后大幅下降;非宫颈癌部位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可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发病数(57 089例)和死亡数(19 485例)小于城市地区(发病67 683例、死亡21 797例),农村宫颈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非宫颈部位肿瘤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城乡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中国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发病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发病人数占比较大,且发病死亡呈现增高趋势。宫颈癌和男性肛门癌的防控是遏制归因于HPV肿瘤发病和死亡增高趋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