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共76名手术的外科病人,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名。对照组病人均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按精细化管理,并对两组病人的感染情况及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感染率为2.63%,而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5.7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手术室 精细化护理 围术期 患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中心静脉压(CVP)和有创动脉血压(IBP)测量过程中的校零时机及零点位置,为临床诊治提供更科学准确的监测结果。方法运用液体容器实验模型模拟连续压力监测系统的测压过程,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并结合血压的生理学及心血管解剖学知识,分析校零及标定CVP和IBP零点位置过程中充液导管系统内压力的组成及影响因素。结果校零时充液导管系统内的压力由大气压、加压袋压力、墨菲滴管液面与压力传感器的垂直距离(ΔH)水柱重力和导管壁阻力组成,此压力数值为基线0 mmHg(1 mmHg≈0.133 kPa);测压过程中当压力传感器置于容器最高液平面下10 cm水平位置时,不同的导管尖端位置测得的压力均为10 cmH2O(1 cmH2O≈0.098 kPa);当压力传感器置于容器最高液平面水平时,测得压力为0 mmHg。结论仅在评估到大气压、加压袋压力、ΔH水柱重力和导管壁阻力其中1个或多个条件发生变化时才需要重复校零;测量过程中应随时调整压力传感器于零点位置以消除静水压的影响,确保数值客观、准确。

  • 标签: 中心静脉压 有创动脉血压 校零 零点位置 测量 准确性
  • 作者: 宋扬 王盛书 王建伟 刘少华 陈仕敏 李雪航 赵亚力 李靖 朱乔 甯超学 王建华 刘淼 何耀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研究所,衰老及相关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53 武警新疆总队特战支队卫生队,阿克苏 843000,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研究所,衰老及相关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53 中央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服务局保健室,北京 100082,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研究所,衰老及相关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老年疾病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南百岁老人营养状况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2014-2021年调查数据,本研究共纳入1 002名基线资料完整的海南百岁老人,随访其生存与死亡结局。根据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将百岁老人的营养状况分为营养良好(12~14分)、营养不良风险(8~11分)和营养不良(0~7分)3组。利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百岁老人的生存状况;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营养状况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结果2021年5月31日随访结束后,共发现522名百岁老人死亡,7年全因死亡率为52.10%(522/1 002)。与营养良好组相比,营养不良导致的平均减寿为0.62年。生存分析显示,营养不良组全因死亡率高于其他组(χ2=16.45,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营养良好的百岁老人相比,营养不良组全因死亡风险更高(HR=1.65,95%CI:1.18~2.31)。亚组分析发现女性百岁老人该关联更为显著。结论营养不良与海南百岁老人高全因死亡风险相关,提示应及时评估和关注百岁老人特别是女性老人营养状况对其健康长寿及死亡的影响。

  • 标签: 百岁老人 营养状况 全因死亡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海南百岁老人SBP及DBP水平及相关因素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方法数据来自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1 002名百岁老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BP和DBP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对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截至2021年5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4.16年,死亡密度为15.24/100人年。人群按照SBP、DBP四等分后,SBP的Q1组和DBP的Q2组死亡密度最低(分别为12.73/100人年和14.10/100人年)。在总人群中,SBP水平与Q1组相比,Q2、Q3、Q4组与全因死亡均呈正相关。在女性中,SBP以Q1组为参考值,Q2、Q3和Q4组与死亡关联的HR值分别为1.343、1.355和1.420;DBP以Q2组作为参考值,Q1、Q3、Q4组与死亡关联的HR值分别为1.468、1.800和1.504,大致呈“U”形相关。交互作用分析发现,SBP与BMI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结论海南百岁老人的SBP和DBP水平与全因死亡存在关联;百岁老人的DBP可能存在死亡风险较低的适宜水平及范围;不同BMI状态可能影响血压水平与死亡结局的关联。

  • 标签: 百岁老人 血压 全因死亡 体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海南百岁老人抑郁症状与全因死亡风险间的关联。方法基于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对纳入基线且资料完整的1 002人随访其生存与死亡结局。抑郁症状根据简易老年抑郁量表(GDS-15)调查获得评分,并划分成正常(≤5分)、轻度抑郁(6~9分)和重度抑郁(≥10分)。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抑郁症状与全因死亡风险间的关联强度。结果截至2021年5月31日,随访时间M(Q1,Q3)为4.16(1.31,5.04)年,死亡人数为522人,死亡密度为152.39/1 0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人口社会学特征、生活方式等协变量后,GDS-15评分每增加1分,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1%(HR=1.031,95%CI:1.002~1.061);与正常百岁老人相比,重度抑郁者死亡风险增高35.9%(HR=1.359,95%CI:1.023~1.806),重度抑郁者平均减寿1.94年。在女性百岁老人中,相比于正常组,轻度抑郁和重度抑郁组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9.3%(HR=1.293,95%CI:1.053~1.590)和42.3%(HR=1.423,95%CI:1.047~1.935),重度抑郁者平均减寿1.71年。结论海南百岁老人中抑郁症状与全因死亡风险增高及减寿相关。

  • 标签: 百岁老人 抑郁 全因死亡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南百岁老人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方法基于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对完成基线调查且资料完整的1 002人跟踪随访其生存和死亡结局。基线血清PTH水平作为自变量,分别以连续变量、二分类变量和四分类变量纳入模型,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PTH水平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结果截至2021年5月31日,研究随访时间M(Q1,Q3)为4.16(1.31,5.04)年,死亡人数为522人,总死亡率为52.1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TH每增加10 pg/ml,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7%,HR值为1.037(95%CI:1.007~1.067);PTH水平高的Q4组全因死亡风险是PTH水平低的Q1组的1.458(95%CI:1.131~1.878)倍。结论海南百岁老人中,PTH水平的升高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可作为社区长寿老人死亡风险预测的参考指标。

  • 标签: 百岁老人 甲状旁腺激素 全因死亡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百岁老人作为研究健康老龄化的“模板人群”,探索其健康长寿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探讨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实现健康长寿的可能路径。近年来,包括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CHCCS)在内的长寿人群观察性研究报道了百岁老人主要健康特征与生存质量的关联。本文旨在综述CHCCS近年来发现的相关研究证据并结合国内同类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健康指标包括血压、血脂、血糖、血红蛋白、身体测量指标和肾功能等;生存质量及健康结局包括饮食、营养、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日常活动能力、老年综合征等。以期为制定健康老龄化政策提供相关人群流行病学证据。

  • 标签: 百岁老人 健康特征 生存质量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障碍青少年反刍思维与抑郁症状和自杀未遂的关系,及反刍思维在抑郁症状和自杀未遂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331例11~18岁抑郁障碍青少年开展问卷调查,采用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评估抑郁症状、反刍思维量表-10简表(ruminative responses scale,RRS-10)评估反刍思维,采用MINI 5.0中文版自杀模块评估自杀行为。应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χ2检验、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应用SPSS PROCESS V 3.4插件进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抑郁障碍青少年自杀未遂发生率为53.78%,其中女孩(59.48%)显著高于男孩(4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P<0.01)。与无自杀未遂组相比,自杀未遂组在PHQ-9[(11.08±9.26)分与(14.43±7.49)分,t=-3.634,P<0.01]、强迫思考[(10.76±3.89)分与(12.44±3.87)分,t=-3.926,P<0.01]、反省深思[(10.05±3.54)分与(11.20±3.33)分,t=-3.044,P<0.01]和反刍思维总量表[(20.81±6.78)分与(23.64±6.42)分,t=-3.898,P<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女孩(β=0.175,t=3.228,P=0.001)、抑郁症状(β=0.168,t=3.082,P=0.002)、反刍思维(β=0.138,t=2.364,P=0.019)是自杀未遂的风险因素。反刍思维在抑郁症状与自杀未遂之间起着完全中介效应(效应值=0.013,95%CI=0.003~0.027)。抑郁症状能显著正向预测反刍思维(P<0.01);反刍思维显著正向预测自杀未遂(P<0.05)。结论抑郁障碍青少年自杀未遂发生率较高,其抑郁症状主要通过反刍思维影响自杀未遂,临床中应对反刍思维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干预,通过心理治疗调整患者认知反应方式,减轻反刍思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自杀发生率。

  • 标签: 反刍思维 抑郁 自杀未遂 青少年
  • 作者: 宋扬 王盛书 王建伟 刘少华 陈仕敏 李雪航 杨姗姗 刘淼 何耀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研究所,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衰老与相关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53 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统计学与流行病学教研室,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研究所,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衰老与相关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疾病预防控制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统计学与流行病学教研室,北京 100853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国社区老年人群营养不良患病率进行Meta分析。方法通过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11年8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的中国地区社区老年人群(≥60岁)营养状况研究的相关文献,根据不同文献中营养评估筛查工具定义营养不良。拟合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患病率,并根据纳入文献数据情况进行亚组分析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共有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包括19 938名≥60岁的参与者。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和界定共计7种方法。文献报告的营养不良患病率水平差异较大(2.4%~52.5%),其中7篇文献报告了营养不良风险的患病率(21.3%~67.0%)。Meta分析显示,中国社区老年人群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合并患病率为41.2%(95%CI:29.5%~54.0%,I2=99.6%,P<0.05),且2017年后患病率低于2017年以前(29.6% vs. 66.6%,χ2=274.20,P<0.05)、男性低于女性(44.9% vs. 52.2%,χ2=10.67,P=0.001)、非独居者低于独居老年人群(41.2% vs. 49.6%,χ2=14.23,P<0.05)。结论中国社区老年人群营养不良的患病情况较为常见,且女性和独居老人的营养不良患病率较高。

  • 标签: 老年人 营养不良 患病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临床流行病学是基于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医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临床科研和创新思维,开展临床科研工作提供方法学支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该课程的教学尚处于发展阶段。为了适应临床医学发展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我国医学院校临床流行病学教学中学生对课程认知、教学效果、科研能力提升等教学基本要素的评价以及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进而为该课程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参考。

  • 标签: 临床流行病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某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的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医学院校2020级409名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临床流行病学授课前后的学习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考试成绩的影响因素。结果2020级硕士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成绩为(93.2±4.8)分。统招硕士研究生成绩为(94.0±4.9)分,在职硕士研究生成绩为(90.2±5.1)分。成绩优秀(90分以上)与年龄[OR(95%CI)=0.81(0.70~0.95)]、统招生[OR(95%CI)=4.52(2.16~9.43)]、基于案例学习的授课方式[OR(95% CI)=1.23(1.05~1.44)]、学习前希望提高统计分析能力[OR(95% CI)=7.26(1.72~33.74)]、学习过该课程[OR(95% CI)=4.96(2.07~11.87)]、进行课后复习[OR(95%CI)=2.87(1.47~5.60)]、教学内容掌握程度[OR(95% CI)=5.60(1.34~23.44)]等有关。结论硕士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考试成绩优秀。除年龄和培养方式外,基于案例学习的授课方式、课前准备和课后预习也是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主要因素。建议教师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授课方式,并督促其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以巩固和提升教学效果。

  • 标签: 临床流行病学 硕士研究生 教学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联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接收的30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予以常规护理和予以中西医护理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比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颈椎病 护理干预 症状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病例选择时间为2020年1月到12月,病例总数为40例,年龄50-75岁。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西医治疗联合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将两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腰间盘突出 中西医结合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报道1例2019年8月收治的23个月幼儿足远段并趾完全离断再植病例。患儿右前足断端创面组织碾挫严重,彻底清创后应用逆行再植法行断足及断趾再植术,再植足趾全部成活。术后17个月随访,患足外观及形态恢复满意,感觉及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幼儿 断足再植 趾再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弹性在医务人员压力觉知与失眠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失眠严重指数问卷(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心理弹性量表简化表(10-item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10)、压力觉知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10)对1 163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分层回归分析;采用SPSS PROCESS V3.4插件进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结果①医务人员压力觉知[(16.28±6.35)分]与失眠[(6.14±5.80)分]呈正相关(r=0.404,P<0.01),心理弹性[(26.56±9.02)分]与失眠和压力觉知均呈负相关(r=-0.279,P<0.01;r=-0.399,P<0.01)。②心理弹性在医务人员压力觉知和失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心理弹性在医务人员压力觉知对失眠影响的中介效应量为0.051,占总效应量百分比为13.82%。结论医务人员压力觉知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失眠症状,还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对失眠症状产生影响,临床上可通过降低医务人员压力知觉水平、提高心理弹性来减少失眠的发生。

  • 标签: 心理弹性 压力觉知 失眠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伴骨外露的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5月至2018年3月,对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1例踝部伴骨和肌腱外露的软组织缺损的病例(男9例,女2例,年龄19~47岁),清创后行封闭负压引流,待创面干净后,二期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切取皮瓣面积6.5 cm×4.5 cm~16.5 cm×8.5 cm。术后定期随访,分析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皮瓣无血管痉挛、血管危象发生。11例中2例皮瓣远端出现0.5~1.0 cm坏死,经换药对症处理后完全愈合,其余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4~16个月,平均10.4个月,皮瓣成活良好,外形美观不臃肿,无需二次手术修整,质地柔软,耐磨,无色素沉着,恢复了保护性感觉。至末次随访时,11例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为74~98分,平均90.55分;优8例,良2例,可1例。供区愈合良好,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外形良好,功能无影响。结论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踝部组织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中应用于院外延续护理后对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2021.1月内接收的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数表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拒绝电话回访)和观察组(35例,接受电话回访)。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接受电话回访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于对照拒绝电话回访后生活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院外延续护理,接受电话回访指导,这样能够有效改善院后生活水平,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院外延续护理 一般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畸形复合椎截骨技术(deformed complex vertebral osteotomy,DCVO)治疗治愈型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治愈型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39.5±15.0)岁(范围9~78岁)。病变主要累及节段:胸段14例、胸腰段16例、腰段3例。33例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截骨治疗策略,20例采用DCVO技术治疗(DCVO组),13例采用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 column resection,VCR)治疗(PVCR组)。DCVO技术将多个畸形融合的病椎定义为"病椎复合体",在病椎复合体内进行截骨,两截骨面交汇于病椎复合体前缘,形成截骨处的闭合铰链,完全闭合截骨区域使骨-骨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主要观察指标为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及节段后凸角。采用Frankle神经功能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72个月。DCVO组手术出血量(1 315.00±462.57)ml,手术时间(293.00±83.86)min,并发症发生率为1.5%;均明显低于PVCR治疗组(P< 0.05)。DCVO组术前节段后凸角为96.80°±6.32°,术后为29.10°±6.96°,较术前平均矫正67.7°,矫正率为69.9%,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77,P<0.05)。DCVO组矢状位参数:术前TK为96.96°±29.13°,术后为37.15°±4.88°,末次随访为37.00°±3.89°,TK术后矫正59.81°,矫正率为61.7%;术前LL为66.70°±21.21°,术后为42.25°±5.53°,末次随访为41.90°±4.98°,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997,P<0.05)。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矢状位参数、脊柱骨盆参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手术前后矢状面及脊柱骨盆各参数(除PI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矢状面参数、脊柱骨盆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所有术前有神经障碍的患者,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地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结核性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DCVO技术治疗安全、有效,与传统VCR技术相比其临床疗效更好、并发症明显减少。

  • 标签: 结核,脊柱 脊柱后凸 截骨术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4月至2019年7月,对9例足底伴骨和肌腱外露的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一期予以清创、VSD敷料覆盖创面,待创面稳定后,二期应用带感觉神经的ALTPF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0.0 cm×7.0 cm~25.0 cm×14.0 cm,均与受区皮神经缝接重建感觉。术后定期随访,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术后皮瓣无血管危象发生,9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1例皮瓣远端边缘出现少量坏死,创面经换药、植皮处理后完全愈合。术后随访6~23个月,平均13.6个月,皮瓣质地耐磨无破溃,恢复保护性感觉,无站立疼痛,无色素沉着,外形不臃肿,不影响穿鞋,无需再次修薄处理。皮瓣供区愈合良好,皮肤感觉无明显异常。至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恢复情况为:S2级1例,S3级3例,S3+级5例。结论应用带感觉神经的ALTPF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效果确切,外形美观,质地耐磨,部分感觉功能得到恢复。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感觉神经 足底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报道1例过量服用三七粉导致躁狂发作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的发生发展规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长时间过量服用三七粉与躁狂发作的内在联系及可能机制。三七粉所致躁狂发作容易误诊误治,去除发病因素后效果良好,临床医师需加强发病因素的甄别。

  • 标签: 躁狂发作 三七粉 发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