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区域金融密度的视角研究地理位置对上市公司IPO抑价的影响问题。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息不对称假说,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的金融密度越高,上市公司IPO抑价越低。选取2006—2016年我国A股市场820家IPO企业作为样本,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经实证分析发现地理位置与上市公司IPO抑价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高金融密度地区上市企业IPO抑价率要显著低于低金融密度地区上市企业的IPO抑价率。

  • 标签: 地理位置 IPO抑价 区域金融密度 信息不对称 投资者情绪 融资
  • 简介:IPO市场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从微观层面看,投资者事前信息获取和事后权益维护的行为如何选择?基于成熟度较高的投资者进行的问卷及辅助访谈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异质投资者的信息获取与利用行为存在差异;投资者对招股说明书等'一手'信息的关注不足;个人对媒体等'二手'信息过于依赖,而机构则更多地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更多信息。在遭遇信息欺诈时,仅约1/3的投资者有意愿寻求司法救济,个人明显更少,原因是成本高、举证难。投资者事前阅读招股书的程度与事后寻求司法救济的程度正相关;招股书阅读与实地调研的交互项对寻求司法救济的影响不显著。与不了解行政诉求渠道的投资者相比,了解者选择'不寻求司法救济'的概率更低。由问卷分析得到的结论有利于为投资者知情权、求偿权的制度完善及注册制改革提供依据。

  • 标签: IPO信息获取 投资者权益保护 成熟投资者 问卷调查
  • 简介:新股保荐代表人的频繁离职引起市场各方对保荐代表人是否尽责履职的担忧。本文以2004-2012年1186家IPO公司的保荐代表人为样本,分析并检验保荐代表人离职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保荐制度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保荐代表人离职与IPO市场活跃程度及券商承销排名显著相关,而与IPO公司质量或公司风险等因素无关;(2)离职保荐代表人更可能去排名更低的券商,且保荐代表人离职前后承接的IPO项目质量没有显著差异;(3)进一步分析发现,保荐代表人离职没有对IPO公司募集资金项目变更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表明,经验丰富的保荐代表人资源稀缺是其离职的主要原因,而规避风险或逃避处罚则不是;同时,并没有发现保荐代表人离职影响保荐制度效率的证据。本文从保荐代表人角度拓展了承销商声誉的现有文献,也在保荐代表人作用定位及监管策略方面为箭在弦上的注册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 标签: 保荐代表人离职 保荐代表人资源稀缺 保荐制度效率
  • 简介:摘要:本文以科创板IPO被否企业X公司为例,分析注册会计师在IPO审计过程中面临的审计风险,深入探究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注册会计师在新的审计环境下如何防范和应对审计风险提出对策建议。

  • 标签: 科创板 注册制 审计风险与防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滥用IPO募集资金是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的主要表现之一。文章以安徽省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IPO募集资金投向管理存在随意变更计划募集资金投向和超募资金的随意使用问题,并对规范计划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和超募资金使用分别提出了政策建议。

  • 标签: IPO 募集资金 资金投向 规范措施
  • 简介: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创业的热潮的涌动,一波又一波的企业开始出现,竞争愈发激烈,不论是好产品的设计研发还是企业销售管理模式的构建,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从而出现了大量IPO排队企业,但在实际的审核过程当中,有大量企业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否,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遭质疑和内部控制不完善都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天一文化为例对该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和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IPO成败分析,最后提出了对于天一文化对于提升这两部分竞争力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 标签: 持续盈利能力 扣非净利润 内控有效性 关联交易
  • 简介:媒体的治理效应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经济人寻租的视角,本文以2007-2012年的A股IPO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媒体在我国IPO市场中监督作用的发挥。研究发现:(1)发行公司的寻租行为明显增加了正面报道量、减少了负面报道量进而增强了媒体有利报道倾向;(2)业绩不佳的公司寻租增加了正面报道量,而业绩较好的公司寻租则减少了负面报道量,媒体对国企的寻租活动存在明显的正面报道偏好;(3)媒体正面报道越多,IPO后长期回报率越低、未来财务业绩越差、公司价值越低,可见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正面报道倾向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的高质量。研究结果表明,IPO市场中,作为外部监督机制的第三方媒体并未起到甄别上市公司质量、提高IPO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积极作用,媒体在IPO市场中并没有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 标签: 媒体监督 IPO市场 寻租 上市质量
  • 简介:从垄断理论的角度出发,采用1994—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承销商地域垄断性对于发行公司IPO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具有地域垄断性的承销商承销的IPO公司,其股票抑价程度显著高于非地域垄断性承销商承销的IPO公司;(2)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IPO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最为显著;(3)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IPO不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4)民营企业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不显著;(5)在发行制度由行政审批改为自由定价制度后,承销商地域垄断性对于IPO抑价的影响有所减弱。进一步地控制了外地小券商的影响,采用其他指标反映IPO定价水平,研究结论不受影响。研究证实,承销商的地域垄断性是我国上市公司IPO定价的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地域垄断 承销商 IPO定价
  • 简介:以中小板开板至2010年12月31日止参加过会审核的公司为样本,研究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对事务所发审委社会资本的需求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审计收费溢价差异。实证结果发现,民营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有发审委社会资本的审计师,而国有企业对审计师的发审委社会资本没有特别的偏好。此外,当民营企业选择有发审委社会资本的审计师时,需要为审计师的社会资本支付10%左右的审计收费溢价;而国有企业组中,发审委社会资本不能为审计师带来审计收费溢价。

  • 标签: 发审委 社会资本 产权性质 审计需求 审计收费 审计溢价
  • 简介:摘要:自2009年10 月第一批创业板公司上市以来,我国创业板市场得到了很大发展。然而创业板自成立以来每年都会出现公司IPO后业绩变脸、盈利下滑的现象,创业板指数起起落落。本文以御家汇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IPO前后财务指标的变化分析其业绩变脸的原因,对原因作出合理推测,并总结出改善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一般措施,对其他IPO后的创业板公司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IPO 创业板 业绩变脸
  • 简介:基于中国经济转型的制度特征,以公司IPO承销为研究对象,本文考察了关系网络对资本市场信息传递的影响。研究发现,若参与IPO配售的机构投资者与承销商的关系越密切,则其投资企业上市后的会计业绩越好,股票收益越高。从承销商的角度来看,关系密切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也有助于IPO公司募集更多的资金,并从中收取高额的承销费用。本文的分析证实,承销商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公司IPO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机构投资者由此而投资于优质企业,获得了高额的投资回报;同时,承销商也从中获益,通过公司IPO的顺利发行来获得高额的承销收入。这一互惠交易构成了双方关系网络得以长期维系的基础。

  • 标签: 关系网络 信息传递 募集资金 承销费用
  • 简介:本文以我国2004-2008年中小企业板上市的267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为代表,研究了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的业绩变化是否具有显著性,并从股权特征角度设计变量对其经营业绩变化进行了回归分析。

  • 标签: 中小企业 IPO前后 经营业绩
  • 简介:《中国A股上市公司IPO募资投向变更的动因与后果研究》一书是王立元博士所著,系统研究中国A股上市公司IPO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专著,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A股上市公司 IPO 募资 动因 失信
  • 简介:我国创业板于2009年10月2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板,标志着我国离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目标又进了一步。正如其他板块,创业板也面临着IPO抑价的问题。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在上市首日股价大幅上扬,首日平均涨幅达到106%。本文试图从投资者情绪和非对称信息两个角度来对创业板IPO抑价问题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IPO抑价与投资者非理性以及非对称信息相关,特别是投资者非理性。IPO抑价率与首日换手率正相关,而与中签率负相关。表明行为金融学是是未来研究IPO抑价问题的方向。当然,投资者情绪以及非对称信息与新股供求关系以及发行机制密切相关。最后基于本文的实证结果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 标签: IPO抑价 投资者情绪 信息不对称
  • 简介:随着承销商等金融中介机构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金融中介机构声誉在IPO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金融市场财务报告舞弊案频出的背景下,本文以万福生科财务报告舞弊案为案例,归纳了相关金融中介机构的失职行为,分析了我国金融中介机构声誉机制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过程中监督约束作用的有效性,揭示了金融中介机构声誉机制失效的原因.研究发现,我国金融中介机构声誉机制发展得并不完全,即使有着较高声誉的金融中介机构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仍没有足够的激励促进其产生较高质量的监管行为,难以利用声誉机制规范金融中介机构行为,提高公司财务信息质量.本文为如何提高金融中介机构声誉机制的有效性,并借助金融中介机构声誉规范和监督上市公司财务行为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 标签: 中介机构 声誉机制 首次公开发行 财务报告舞弊
  • 简介:本文以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担任IPO发审委员为出发点,从寻租假说和声誉假说两个角度检验事务所的发审委身份如何影响其IPO客户质量,以及事务所的规模如何影响上述关系。通过选择从2004年到2011年4月30日所有成功上市的IPO公司为样本,以公司IPO之前的盈余稳健性和可操纵应计项作为公司会计盈余质量的代理变量,以公司IPO之后的市场超额回报作为公司经济绩效的代理变量,结果发现,(1)在IPO之前,选择发审委事务所的公司盈余稳健性程度更高、正向盈余管理程度更小;(2)在IPO之后,选择发审委事务所的公司市场超额回报更高。进一步发现,发审委事务所与其他事务所的客户质量差异更多体现在发审委小所的客户中。这些发现支持了声誉假说。

  • 标签: 发审委事务所 寻租 声誉 IPO 客户质量
  • 简介:以2008-2014年483家中小板IPO公司为样本,基于资本来源的不同将风险投资分为政府背景、企业背景以及独立背景风险投资,考察风险投资异质性对IPO前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较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无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IPO前盈余管理程度更大,该结果支持了风险投资在IPO过程中的监督认证假说;进一步加入风险投资异质性的研究发现,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IPO前盈余管理程度较低,独立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IPO前盈余管理程度较高,而企业背景风险投资对IPO前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风险投资 异质性 IPO前盈余管理 中小企业板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申报IPO的公司日益剧增,其中不乏出现各种未达到上市标准而通过不道德手段上市以募集资金的现象。即使进行了注册制改革,舞弊的漏洞仍存在。IPO财务造假的行为即会扰乱了市场经济的公平性,也会损害广大中小投资人的利益。类似现象的频发,根本原因是IPO发行者可从中获得较大利益且付出成本低,其次在发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较大。为进一步改善这个问题,本文将通过案例举证对分析IPO财务造假的原因,提出有关措施。

  • 标签: IPO 造假手段 财务造假 防范措施
  • 简介:十月早期,Kerr-McGee公司董事会批准通过首次公开招股(IPO)A类股票来分离其化工业务部门全属子公司Tronox公司。首次公开招股预计在2005年第四季度结束,Kerr-McGee通过其拥有的B类股票将继续拥有在Tronox公司的利益。Kerr-McGee期望在2006年期间通过分离或者剥离将这些股份分配给股票持有者。

  • 标签: 业务部门 二氧化钛颜料 剥离 子公司 股票 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