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前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07年3月,收治平均年龄为31.2岁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44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A级2例,B级13例,C级19例,D级10例。根据伤情26例选择前路手术,18例选择后路手术。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神经损伤症状无加重。44例获得9~52个月,平均38.8个月随访。除2例完全性截瘫患者神经功能无变化外,其余病例均有明显恢复,前后路手术Frankel分级分别平均恢复1.8与1.4级。结论前后路手术各有其特点,前路手术减压更为充分,神经功能恢复较好,融合成功率较高,脊柱序列维持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L1椎体爆裂骨折改良前入路手术在临床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2006年5月采用此技术治疗97例新鲜L1爆裂骨折,依第12肋走向切口,起于11肋椎关节,止于腋中线;将膈肌与胸膜囊之复合结构于12肋骨床下缘切开,使其与胸腹壁分离,显露出T12、L1、2椎体侧面,行PYRAMESHTM钛网融合器植骨、ZPLATETM钛板内固定。结果失血量400-1100ml,平均650ml;手术时间2.5-3.5h,平均2.7h,早期因入路不熟悉而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变形,未发现植骨区骨吸收、塌陷及不稳现象。7例术后出现左腹股沟区麻木,1例5个月后伤口感染化脓,妥善处理后痊愈。结论L1椎体骨折改良前入路手术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量,节省了手术时间,同时也提供了坚强内固定及即刻的稳定性,为了患者术后康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简介:目的:眶颧复合体骨折后眼球内陷的手术矫正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1/2006—05我院眼科收治的45例眶颧复合体骨折合并眼球内陷患者行骨折复位和眼眶重建的手术资料和随访结果。其中早期手术11例,晚期手术34例。通过眉弓外侧切口、下睑切口、前庭沟切口和冠状切口联合人路,在建立良好咬合关系的基础上,恢复和加强眶颧复合体正常解剖结构,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Medpor充填修复眶壁骨折矫正眼球内陷。45例患者术后随访12~30mo。结果:所选45例患者术后外观获得显著改善,眼球内陷矫正,复视得到改善。早期手术病例组骨折复位和功能恢复均优于晚期组。结论:眶颌颧复合体骨折手术可以恢复正常面中部外形、矫正眼球内陷和改善复视症状。早期手术更容易达到解剖复位,提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伤椎内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腰背痛及内固定失败卒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Cobb角、腰背痛及内固定失败卒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内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重建了椎体高度,有效建立椎体前中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良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性神经损伤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例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性神经损伤患者行侧前方椎管减压、自体骨植骨融合.Kaneda器械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经1-6年随访,脊椎后凸畸形由术前平均25.1°提高到术后平均13°,平均椎管占位率由术前45%提高到最终随访的10%。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示,提高1级者有12例,2级者有4例;14例膀胱/直肠障碍者有5例完全恢复,8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无变化。结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性神经损伤患者经侧前路减压融合、Kaneda内固定器可较好地提供脊柱的即刻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有利于早期下床行走和防止继发性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大多数不全性神经损伤的患者,其神经功能至少可提高1级,而脊髓圆锥创伤的患者可表现为部分直肠和膀胱功能的恢复。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性应用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至2009年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9例使用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18例,男11例;年龄(55~78)岁,平均64.5岁.所有患者经骨密度检测均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均表现为骨折椎体局部疼痛,无双下肢神经症状.骨折椎体共33个:T82个,T101个,T117个,T1211个,L19个,L23个.所有患者术中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3.25±0.76)ml.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X线侧位片骨折椎体后凸角,CT或MRI上受损椎管狭窄指数,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3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2例患者疼痛缓解不明显,对症治疗后治愈.术中3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渗漏至椎间盘,2例渗漏至椎体前方,渗漏率为10.34%;均无神经压迫症状及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342±1.13)分,较术前的(6.58±1.31)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角为-3.36°±15.78°,较术前后凸角-5.32°±16.17°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受损椎管狭窄指数(85.14%±10.12%)与末次随访时(84.07%±11.3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应用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结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索并分析眶骨骨折应用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对法医鉴定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自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因头部和面部外伤导致的眼眶受伤而接受法医鉴定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常规CT扫描技术和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分别对该组患者眶骨骨折情况进行检查,两项扫描间隔1-3小时。影像资料以多面重组技术处理后加以分析,获得诊断结果。比较多层螺旋CT检测和常规CT检测两种诊断结果。结果:90例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粉碎性骨折28例,占比为31.1%;直接性骨折38例,占比为42.2%;爆裂性骨折15例,占比为16.7%;未见骨折9例,占比10%。而根据常规CT扫描影像,本组90例患者有13例未被检出眶骨骨折属于漏诊,而另外9例为定位错误,为误诊,误诊漏诊率占比24.4%。本次研究的90例眶骨骨折病例均由多层螺旋CT(MSCT)扫描确诊。多层螺旋CT(M SCT)诊断与常规 CT 诊断两种结果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34.0,p =0.001)结论:多层螺旋 CT多面重组(MPR)后处理技术能更清晰的显示眶骨骨折的位置和结构,为法医鉴定及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