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视神经是视觉传入中枢的唯一通路,主要细胞成分包括神经节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AS)是一种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视神经)的神经胶质细胞,生理状况下起着支持神经细胞、清除代谢产物的功能。由于影响因素的差异,AS活化可以分为具有神经毒性的A1型AS活化和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A2型AS活化。因此管理AS活化途径对视神经损伤后减少视神经元凋亡以及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有着潜在的价值。本文将从AS的基本生理功能出发,围绕这2种不同类型的AS活化,对其活化机制、诱导因素以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为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
简介:摘要先证者为5岁男童,自幼双眼内斜视,眼部检查示:双眼视杯宽而深,有多发睫状视网膜血管自盘周呈放射状发出,左眼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对先证者父母及妹妹行眼科检查,其父自述自幼右眼视力极差,10年前有肾移植病史。眼部检查示先证者父亲右眼视盘增大,血管走行异常,左眼视盘大小正常,多发视网膜血管自盘周放射状发出,可见黄斑区及视盘周围视网膜劈裂,右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浅脱离。先证者妹妹双眼视杯宽而深,血管走行大致正常,黄斑区无明显异常。肾脏彩超及尿常规检查示先证者及其妹妹均可见双侧肾脏钙化灶及肾盂分离,轻度蛋白尿。基因检测结果示:先证者及其父亲、妹妹均存在PAX2基因c.419_421delGGA杂合突变。结合上述检查结果,诊断为:肾-视神经乳头缺损综合征。(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54-457)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神经减压手术时机对颅脑外伤所致视力障碍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颅脑外伤所致视力障碍76例(76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3组:超早期手术组(伤后24小时内手术者)25例,早期手术组(伤后24~72小时手术者)41例,晚期手术组(受伤72小时后手术者)10例。其中,前两组合并为3天内手术组共66例。分别比较组间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超早期手术组中有8例视力明显提高,12例稍有改善,5例无效,总有效率80.0%;早期手术组中有16例视力明显提高,15例稍有改善,10例无效,总有效率75.6%;3天内手术组(超早期手术组+早期手术组)24例视力明显提高,27例稍有改善,15例无效,总有效率77.3%。晚期手术组1例视力明显提高,3例稍有改善,6例无效,总有效率40.0%。超早期手术组与早期手术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0,P=0.680),超早期手术组及早期手术组与晚期手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5.303,4.735,P=0.021,0.030)。但3天内手术组与晚期手术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3,P=0.014)。结论颅脑外伤后72小时内行视神经减压手术,更有助于外伤所致视力障碍患者的视力恢复。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呼吸科常见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OSAHS与视神经疾病具有相关性,包括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乳头水肿等。本文对OSAHS与视神经病变的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相关治疗作一综述,以提示OSAHS患者对眼部症状多加关注,同时也对呼吸科及眼科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视神经炎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58例视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视神经炎患者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线粒体性视神经病变(MON)是因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从而引发视神经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MON的病因可为遗传性,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和显性视神经萎缩;也可为后天获得性,如药物中毒,或者由先天性和获得性共同作用所致。这些不同病因的MON可表现出相似的临床表现,如双眼一致性和对称性发病,中心视力下降,瞳孔对光反射可相对保留等。多种新兴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正在被广泛研究,以期限制或逆转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本文回顾了MON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的进展。(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86-390)
简介:摘要眼底图像配准是将间隔一段时间拍摄的眼底图像,通过软件搜索特征后进行叠加和重合并交替闪烁显示,以便观察者可清晰观察到眼底图像因时间不同出现的细微变化。《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年)》已将眼底图像配准列为观察青光眼眼底解剖结构改变和损伤进展的推荐使用方法。本文从视神经形态随访检查方法的优劣和眼底图像配准检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变化的原理及表现等方面进行介绍,以说明眼底图像配准是检测青光眼早期和中期视神经损伤进展和变化的敏感方法,从而推动国内有条件的眼科机构尽早推广使用该方法。(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37-240)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中医疗法对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损害进行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治疗的108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选择西医疗法对神经损害进行防治,而观察组患者选择中医疗法对神经损害进行防治。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4.1%,其中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应用中医疗法对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损害进行防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使患者视神经尽快得到恢复,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地使患者的视盘血液循环与血液黏稠度得到改善。
简介:摘要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为母系遗传病,线粒体基因组m.11778G>A、m.14484T>C和m.3460G>A突变是其主要的分子基础,但其发病亦受到核基因、线粒体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本指南的编写在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其他国家发布的指南和共识的基础上,结合了中国人群的实际资料,旨在总结关于LHON的遗传学知识和临床处置要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水平,并为患者临床管理的规范化提供建议。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采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住院治疗的32例确诊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把他们平均分成2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其中对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进行药物治疗,而另一组治疗组患者则采用普通药物的基础上在加上针灸进行治疗。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力、视野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结果 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则远远低于观察组。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不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视野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通过针灸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视功能。
简介:摘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急性视神经炎和急性横贯性脊髓炎。NMOSD的病理生理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的产生有关。近年来,随着对NMOS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生物靶向治疗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生物靶向治疗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疾病相关的免疫细胞或分子,以期达到控制疾病活动、减少复发和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本文将对NMOSD生物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面部多发骨折伴视神经损伤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需要特别的医疗护理和心理支持。这种类型的损伤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还可能对其心理状态造成重大影响。护理团队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对患者情感需求的敏感性,以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全面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