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型治疗多指手外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多指手外伤缺损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小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不良反应率及机体康复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病理、瘙痒以及疼痛评分对比无较大差异,实验组采取小型治疗后患者的病理、瘙痒、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因此患者机体不良水平改善水平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具有一定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型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具有极好的安全性,两组并发症对比具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多指手外伤缺损患者实施小型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瘙痒和疼痛情况,同时小型治疗的手术时间和促愈合时间较少,因此对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治疗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型皮瓣治疗 多指手外伤皮缺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与趾腓侧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伤患者52例,其中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修复27例,趾腓侧修复25例。两组患者均为单纯软组织缺损,不合并指骨骨折。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及门诊进行随访。手指感觉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优良程度依据外形、患者满意度、手指功能进行整体评价,并依次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收集两组患者以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软件采用SPSS 22.0进行计算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两组均成活,趾腓侧修复组TPD为4~7(5.3±1.2)mm,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修复组TPD为6~10(8.4±1.7)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2,P=0.000)。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评定试用标准,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修复组:优17指,良6指,可4指,优良率85.1%;趾腓侧修复组:优8指,良5指,可9指,差3指,优良率5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0, P=0.009)。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和趾腓侧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和25.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7, P=0.032)。结论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及趾腓侧均为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但趾腓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 趾腓侧皮瓣 手指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018年10月收治的1例35岁男性患者,骶尾部、臀部巨大压力性损伤伴有尿道瘘和髋关节炎的复杂压力性损伤,经全身支持、清创、负压引流并采用双侧臀大肌肌联合阴囊等治疗,2周后复杂压力性损伤创面完全愈合,尿道瘘得到修复。

  • 标签: 压力性溃疡 外科皮瓣 阴囊 肌皮瓣 臀大肌 尿道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颏下岛状(SAIF)和游离股前外侧(ALTF)在舌癌根治术后舌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共收治舌癌根治后舌缺损修复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岁。18例用SAIF进行舌修复重建,22例用ALTF修复重建。术后均门诊随访,对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二种修复方式术后吞咽功能、语言功能及舌体柔软度以及手术时间、出血量等进行对比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18例SAIF和22例ALTF术后全部成活,其中1例ALTF术后出现静脉血管危象,清除吻合部位血栓后再次手术成活。术后随访12~48个月,二组患者术后舌功能恢复情况为语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IF和ALTF组分别为13例、15例,P=0.206),但是吞咽功能障碍SAIF组明显高于ALTF组(SAIF和ALTF组分别为15例、7例,P=0.014),而且SAIF组手术平均时间(3.5 h)明显低于ALTF组(6.8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IF和ALTF均是舌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方法:SAIF手术操作简单,制取时间短;ALTF可提供足够的组织量,术后可隐匿瘢痕,减少供区并发症,有利于吞咽及语言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舌癌 颏下岛状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修复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与掌背动脉岛状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本院自2014年1月—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60例,按照患者的类型分为A组(桡动脉掌浅支,34例)和B组(掌背动脉岛状,26例)。两组患者均在创面处理后设计,切取相应位置的并移植缝合,术后常规固定和抗凝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成活率、外观、感觉功能状况。结果A组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和优良率优于B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A组移植的均成活,B组远端坏死者3例(11.54%),两组成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辨别觉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桡动脉掌浅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外观更佳,成活率高,适应症广泛,可有效地修复手部小面积的缺损。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外观
  • 简介:目的探讨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转位修复游离腓动脉穿支切取后形成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手足背部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4-52岁,平均42岁。缺损范围9cm×7cm~10cm×8cm。择期实施腓动脉穿支修复,同期采取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转位覆盖由腓动脉穿支切取后形成的创面。结果皮全部成活,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个月。质地优良,创面直接缝合,无需植皮。结论应用腓肠外侧动脉穿支修复游离腓动脉穿支切取后所形成的创面,外形美观。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技术 手足部 缺损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背侧支岛状与同指指动脉逆行岛状修复指端缺损患者的效果对比;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指端缺损患者50例,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温度、两点辨别觉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触觉、痛觉、稳定性优良率、手指治愈率、外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侧支岛状修复指端缺损患者术后温度、两点辨别觉效果良好,同时触觉、痛觉、稳定性优良率、手指治愈率、外形满意度略高于触觉、痛觉、稳定性优良率、手指治愈率、外形满意度效果,可在临床实行。

  • 标签: 优良率 治愈率 满意度 触觉 痛觉
  • 简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8~48岁,平均31岁.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6例,修复部位为跟部、踝周及足背近侧,最大面积8.0cm×10.0cm,其中2例为内踝及跟部肿瘤扩创后有肌腱外露、1例为足背Ⅲ度热压伤、3例为电接触伤致足背肌腱及骨外露.顺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1例,面积13.0cm×作者单位:750004银川,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15.0cm,带腓肠肌以填充膝部电接触伤去骨后的腔隙.顺行隐神经营养血管3例,最大面积10.0cm×12.0cm,其中修复同侧烧伤后胫骨外露1例、以交腿方式修复对侧足贴骨瘢痕1例,电接触伤致髌骨外露1例.逆行前臂外侧神经营养血管4例,最大面积12.0cm×8.0cm,均为电接触伤致手腕屈侧肌腱外露.

  • 标签: 皮瓣修复 皮神经营养血管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四肢创面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背肌腱
  • 简介:自Esser在1931年提出带蒂肋间神经血管束的概念以来,游离和岛状肋间血管穿支陆续用于临床。1994年,Gao等首次报告使用带窄蒂的腹部进行组织修复,该血供来源于肋间后动脉神经血管束发出的外侧支,蒂部包含第4~7肋间穿支。目前,这种肋间穿支带蒂在修复肘关节前部缺损中的应用极少见报道。自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我院收治5例肘前部缺损患者,应用第7~10肋间穿支血管供养的腹部进行修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带蒂腹部皮瓣 肋间后动脉 皮穿支 神经血管束 创面 组织修复
  • 简介:目的介绍指背神经营养血管辩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皮肤缺损情况,在近节指背切取包含指背神经及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逆行修复创面。结果15例有14例全部成活,1例出现小部分坏死。成活无臃肿,质地软,供区无并发症,关节活动不受影响。结论该辩不损伤指固有动脉、神经,操作简便,手术一次完成,是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 标签: 指背神经 皮肤缺损 外科皮瓣 指损伤
  • 简介:我院于2005年4月-2007年2月,应用掌背动脉修复2-5指中近节皮肤软组织32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掌背动脉 皮瓣 修复 缺损 手指
  • 简介:目的探讨手背神经营养血管修复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掌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桡神经浅支腕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筋膜岛状、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筋膜岛状修复196例手部软织缺损。结果移植皮全部成活,术后出现3例轻度感染,5例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良好。随访190例,优105例,良81例,可4例。结论手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根据软组织的不同缺损情况,选用恰当的修复方法.具有创面直接覆盖、感染率低、保留手指长度、手部外形良好等优点。

  • 标签: 手外伤 软组织缺损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掌背修复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10年6月,采用改良掌背修复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18指,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8~52岁,平均35岁。皮肤缺损位于中节10例,中末节8例;位于指掌侧8例,指背侧6例,指侧方4例。皮肤缺损范围2.0cm×1.0cm~3.5cm×1.5cm。以近节侧方中点为旋转点,切取掌背逆行转位修复。结果18例术后获得随访10例,时间为6月~2年,全部成活,质地柔软,外观满意,颜色与周围皮肤接近。按国际手外科联合会的评定标准,手指运动功能优8指,良2指。结论应用改良掌背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不损伤伸肌腱,且旋转点远移,缩短了筋膜蒂,简化了手术,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掌背动脉 皮支皮瓣 手指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 简介:目的为前臂外侧神经营养血管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应用24侧上肢标本,用几种不同的方法,研究前臂外侧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伴行关系及彼此吻合等。结果前臂外侧神经分布于前臂前面桡侧半,与头静脉伴行,两者周围有明显的动脉伴行,平均有外径大于0.5m的营养动脉4.2支,且彼此吻合。其中第一支浅出点位于肘横纹下37.60±12.53m,血管外径0.70±0.33m,有明显的分支分布于神经干和浅静脉及其周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结论可经设计以前臂外侧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供临床使用。

  • 标签: 前臂外侧皮神经 解剖学基础 营养血管皮瓣 吻合 头静脉 营养动脉
  • 简介:目的针对(足+母)趾甲切除后遗留创面,采用第二跖背动脉逆行岛状修复。方法介绍一种修复(足+母)趾创面新的手术方法,并在临床上应用此种方法修复12例(足+母)趾创面。结果除1例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而愈合外,余11例全部成活,浅感觉恢复,无压迫性溃疡。结论第二跖背动脉逆行岛状转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足+母)趾创面修复新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创面 动脉 修复 移植后 逆行岛状皮瓣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甲联合对侧趾腓侧再造II度缺损手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手指末节缺损的患者8例。选择髂骨取骨植骨修复指骨缺损,根据具体需要切取一侧甲联合对侧趾腓侧,通过组合的方法再造手指,取甲的供区可植皮或局部修复,取的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随访,对再造指及供区的功能和外形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再造指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再造指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感觉功能均达到S4以上,TPD为5~10 mm。甲供区存在趾甲缺失,两侧趾整体外形恢复良好,趾底皮肤完整,关节活动良好。结论本方法可有效的恢复伤指的功能和外形,避免足趾趾底感觉皮肤的缺失过多,减少对趾的损害,对足行走功能影响小,是一种末节手指再造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甲瓣 腓侧皮瓣 指缺损 再造
  • 简介:摘要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特别是截瘫患者。对骶部褥疮,利用骶部周围血管蒂的肌转移,是近年来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2006—2013年1月,我院收治不同原因致骶部褥疮6例,经换药、大块植皮、减张缝合等治疗无效后,均经双侧臀大肌v—y推进覆盖创面成功,术后随访,疗效满意。

  • 标签: 骶部 褥疮 皮瓣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唇沟带蒂联合局部翻转瘢痕修复鼻翼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6例不同原因造成鼻翼全层缺损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25~39岁,平均32岁。用鼻唇沟带蒂覆盖,联合缺损鼻翼局部瘢痕翻转做衬里修复鼻翼全层缺损。术后观察血运情况及远期鼻翼修复效果。结果6例患者转移均成活,其中1例患者翻转瘢痕远端出现少许坏死,经局部换药及清痂后愈合良好。随访6~12个月,重建的鼻翼大小、质地、颜色与健侧相近,鼻孔形态良好,鼻腔无通气障碍,供区可见线性瘢痕,无明显皱褶、臃肿等,患者对外观满意。结论鼻唇沟带蒂联合鼻翼缺损局部瘢痕翻转做衬里,结合较韧翻转瘢痕的支撑,是一种修复鼻翼全层缺损的较好方法。

  • 标签: 鼻翼缺损 瘢痕组织瓣 鼻唇沟皮瓣 衬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