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v-y推移肌皮瓣、筋膜皮瓣治疗骶部褥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双侧v-y推移肌皮瓣、筋膜皮瓣治疗骶部褥疮

刘卫肖自华

刘卫肖自华(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人民医院骨科541400)

【中图分类号】R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0-0268-01

【摘要】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特别是截瘫患者。对骶部褥疮,利用骶部周围血管蒂的肌皮瓣转移,是近年来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2006—2013年1月,我院收治不同原因致骶部褥疮6例,经换药、大块植皮、减张缝合等治疗无效后,均经双侧臀大肌v—y推进皮瓣覆盖创面成功,术后随访,疗效满意。

【关键词】骶部褥疮皮瓣手术

1.临床资料

6例病人,男4人,女2人,最大年龄65岁,最小17岁,平均31岁。褥疮原因:外伤截瘫4人,草药外敷1人,外伤误诊做骨牵引卧床时间过长1人。褥疮病程最长1.5年,最短3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时间最长3年,最短6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结果6例创面均愈合,皮瓣质量耐磨,无质脆易破干裂脱屑等现象。非截瘫病人髋关节后伸功能正常。

2.手术方法

病人取俯卧位,硬膜外麻或局麻(截瘫病人未做麻醉),在骶部创面设计三角形皮瓣,底边位于内侧与创面相连,大小与创面纵轴等宽,尖断位于外侧,做皮瓣外上方切口,辩清臀大肌及臀中肌之间隙钝性分离,并在手指指引下切取皮瓣,皮瓣切取后向中间线推进,全部创面呈y型闭合,其中两侧创面过大,两侧肌皮瓣难以拉拢,在外侧切断臀大肌,增加皮瓣推进距离,如创面较浅,创面不大,未显露骶骨及骶棘肌筋膜,双侧即在臀肌筋膜与臀大肌之间分离,向中间线推进,覆盖创面,术后10—14天拆线。请见手术图解:图1图2。

注:

图1、2:E、F点分别为A-C、A-D、B-C、B-D的中点,ECD、FCD分别为ACD、BCD转移的皮瓣,ECFD为游离转移出覆盖褥疮的皮瓣。

3.讨论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病之一,特别是截瘫患者尤易发生而最好发部位在骶部。对于骶部褥疮,治疗方法虽然很多,用肌皮瓣治疗褥疮是近十年来有效方法之一。针对骶部褥疮,利用骶部周围血管蒂的肌皮瓣转移[1],尤以臀大肌皮瓣转移为最佳术式,臀大肌由臀上下动脉供养,臀大肌为下肢的伸髋肌,如果整个臀大肌转移,会影响伸髋功能,如只用一侧臀大肌上半部转移,而创面又过大,肌皮瓣推移到褥疮对侧,肌皮瓣外侧会遗留剖面,又需植皮覆盖,是不足之处,以臀下动脉及其股后皮肤为蒂的臀股部肌皮瓣转移对骶部褥疮可一期闭合[2]。但比v形皮瓣转移要远,其它肌皮瓣转移修复骶部褥疮,都比较远隔,且转移路径长。利用双侧臀大肌上半部肌皮瓣、筋膜皮瓣转移手术方法简便,距离较近,转位安全,外观平整,当为首选。只有臀大肌受损伤时,不宜切取才考虑选用其他肌皮瓣。至于皮瓣是否带肌肉还是只带筋膜,根据褥疮创面的深浅、面积大小及外露组织血流情况而定。如创面不深、面积不大、外露组织血运好,只带臀肌筋膜的皮瓣转移,否则一定要带臀大肌上半部的肌皮瓣转移,经临床观察,术后疗效满意。因病例较少,认识不一定正确,仅供临床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志明.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术.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57.

[2]侯春林.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术图解.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