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修复用于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100例医院收治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植皮修复方法,观察组则采取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修复在手外伤引起的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要高于常规植皮修复,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皮瓣修复 植皮修复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即时修复口腔癌术后的缺损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1月到2022年2月到我院科应用即时修复口腔癌术组织缺损的患者60例,按人数将患者平均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护理。用统计学工具计算对比护理之后两组患者在组织成活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组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和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面护理用于应对口腔癌患者的术后问题,效果显著。

  • 标签: 护理效果 皮瓣即时修复 口腔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指移植术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指移植术手术患者113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8例,采用综合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指移植术围手术期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成活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手指皮瓣移植术 围手术期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足部毁损伤后行游离移植术后护理对提高该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13例足部毁损伤后行游离移植术后患者开展密切观察和护理,分析造成游离血循环现象的主要原因,并对此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结果:13例足创伤中,6例游离移植后发生毛细血管危象;13例全部成活,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11例患者足部功能和外形良好,行走正常,2例前足断离患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功能,可行走(跛行)。结论:足部毁损伤后行游离移植术后血循环危象发生率较高。通过术前、术后综合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血循环危象,预防性降低血循环危象的发生率。

  • 标签: 足部毁损伤 游离皮瓣移植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桡动脉掌浅支结合尺动脉近段穿支修复断指伴环形软组织缺损并重建断指血运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5月至2020年11月,应用桡动脉掌浅支结合尺动脉近段穿支修复断指环形软组织缺损并重建断指血运12例,男9例,女3例;左手4例,右手8例;其中示指5例,中指4例,环指2例,小指1例。切取面积:桡动脉掌浅支为2.5 cm×2.0 cm~4.5 cm×2.5 cm,尺动脉近段穿支为3.5 cm×2.0 cm~6.0 cm×2.5 cm。桡动脉掌浅支的动脉桥接断指优势侧指掌侧固有动脉,静脉桥接指掌侧固有静脉;尺动脉近段穿支的动脉吻合于非优势侧指掌侧固有动脉,静脉桥接指背静脉。12例供区均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门诊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成活情况、外观、质地、功能恢复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12例及断指均顺利成活,无感染发生,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6~24(平均13)个月,外形满意,色泽、质地良好,无溃疡形成。供区一期缝合,术后呈线形瘢痕,位置相对隐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8例,良3例,中1例。结论桡动脉掌浅支结合尺动脉近段穿支,针对伴有环形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手指离断患者,使用血管可桥接断指重建血运,术后外形、功能满意,供区隐蔽,可直接缝合,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尺动脉近段穿支皮瓣 环形组织缺损 断指再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小腿近端自由设计穿支连续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20年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在小腿近端自由设计穿支转移覆盖其供区。术后观察受区及供区早期成活情况,并对后期形态、感觉、足踝部活动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对11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这种皮连续转移的方式进行修复。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41±3)岁,创面面积3.0 cm×5.0 cm~7.0 cm×10.0 cm,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面积4.0 cm×10.0 cm~9.0 cm×17.0 cm,小腿近端穿支面积4.5 cm×6.5 cm~5.5 cm×10.5 cm。术后所有均一期成活,未发生感染、血管危象、坏死等情况。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0.2个月,形态和感觉恢复良好,未见瘢痕挛缩,足踝部两点辨距觉为13~18 mm,踝关节背伸30°~45°、跖屈35°~45°,内、外翻角度均为30°~40°,未影响踝关节活动。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可以安全而有效地修复足踝部创面,小腿近端自由设计穿支可以较好地修复供区,而且不牺牲主干血管。两种皮连续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既可获得良好的外观,同时又减少了功能损害。

  • 标签: 穿支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预扩张颈横动脉前穿支整复大面积面颈部瘢痕并用对侧预扩张胸部随意接力修复供区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08年5月—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10例烧伤后大面积面颈部瘢痕患者,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0~55岁。Ⅰ期手术中,根据瘢痕大小将2个相同容量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额定容量为250~600 mL)分别置入胸部左、右侧后扩张皮肤,总生理盐水注入量为扩张器额定容量的2~4倍。Ⅱ期手术中,用一侧面积为12 cm×9 cm~24 cm×16 cm的预扩张颈横动脉前穿支,修复瘢痕切除松解后形成的12 cm×8 cm~23 cm×15 cm的缺损;将对侧与前述穿支同等面积的预扩张胸部随意舒展,修复前述穿支转移后形成的8 cm×6 cm~17 cm×14 cm的继发缺损。观察颈横动脉穿支探查情况、转移与成活情况、损伤修复情况、并发症情况,随访观察供受区外观、相关功能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组10例患者的颈横动脉穿支均稳定出现,全部均无张力转移至受区并成活,面颈部损伤均成功修复,无常见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8年,预扩张颈横动脉前穿支颜色、质地与周围组织匹配,患者抬头、旋转颈部等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第1供区移植皮颜色、质地与原皮肤相匹配,手术切口遗留线性瘢痕,9例患者对供受区外观和功能恢复表示满意。结论预扩张颈横动脉前穿支颜色、质地与面颈部匹配良好,可修复面积大,切取该后继发创面采用预扩张胸部随意同期修复,胸部供区损伤减轻,该接力修复方法是大面积面颈部瘢痕整复的良好选择。

  • 标签: 瘢痕 面部 扩张术 颈横动脉前穿支皮瓣 胸部随意皮瓣
  • 简介:摘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2例眼睑缺损患者,例1男,45岁,下睑色素性基底细胞癌术后全层睑缺损;例2男,84岁,复发色素性基底细胞癌术后整个上睑全层缺损。分别于腭前后纵向弧度设计并从骨膜下钝锐性分离切取3.0 cm×3.5 cm黏骨膜复合瓣,依其眼睑缺损形状修剪,移植于后层缺损区,以替代睑板、睑、球结膜。术前探寻颧眶颊侧穿支血管浅出点,设计穿支,术中根据睑缺损程度调整其切取的长、宽度,保留蒂端筋膜穿支血管,旋转90°覆盖下睑,或100°转位覆盖上睑外层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9~12 d穿支黏骨膜完全存活,经8个月至2年8个月随访,上、下睑功能外形较满意,维持原视力,癌肿未复发。

  • 标签: 黏骨膜移植 穿支皮瓣 眼睑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肌的嵌合穿支修复合并深部死腔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全军烧伤整形外科中心收治22例合并有深部死腔的难愈性创面患者,男17例,女5例,年龄17~72岁,平均36.4岁。6例位于足底,6例位于小腿及踝关节,5例位于会阴部,2例位于肘部,2例位于背部,1例位于眼眶处。缺损创面:5 cm×4 cm~16 cm×11 cm,死腔范围:3 cm×2 cm~10 cm×4 cm。14例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游离移植修复,5例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带蒂修复,1例采用腓动脉嵌合穿支带蒂修复,1例采用腓浅动脉嵌合穿支带蒂修复,1例采用胫后动脉嵌合穿支带蒂修复。术后对创面和功能进行随访。结果本组22例,面积为6 cm×5 cm~17 cm×12 cm,肌面积为3 cm×2 cm~10 cm×4 cm。1例腓浅动脉穿支嵌合术后边缘拆线后裂开形成创面,经换药后二期手术植皮愈合;1例股前外侧嵌合穿支术后出现皮下窦道,换药清创后创面愈合;其余20例嵌合穿支均成活良好。随访3~18个月,创面外形、功能均恢复满意。结论带肌的嵌合穿支中肌填充死腔,覆盖创面,可同时修复深部死腔和体表创面,是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难愈性创面的良好方法。

  • 标签: 穿支皮瓣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神经的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带蒂修复虎口挛缩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31例虎口中重度挛缩患者,彻底松解虎口挛缩后,以尺骨茎突上1.5~2.5 cm处为旋转点,根据虎口处软组织缺损面积设计含神经的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带蒂逆行转移。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 cm×2 cm~15 cm×6 cm,切取面积为5 cm×2 cm~16 cm×6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31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明显色素沉着、质地弹性好、外形美观,虎口挛缩均得到纠正,拇指对指、对掌、外展、内收功能均得到改善,腕部功能活动正常。依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2例,良17例,可2例。均恢复保护性感觉,达S2~S3。供区仅遗留植皮瘢痕。结论含神经的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带蒂是修复虎口挛缩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案。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虎口挛缩 骨间背侧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腿前外侧修复膝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9例膝部肉瘤患者,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28~67岁(平均45岁)。病理分类滑膜肉瘤3例,鳞癌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纤维肉瘤2例。广泛切除术后创面均伴软组织缺损,缺损大小10cm×7cm~16cm×10cm。采用以腓浅动脉为蒂的小腿前外侧,逆行修复缺损。结果术后均顺利成活,随访时间6~18个月。质地柔软,外观无臃肿,功能良好;局部无复发。结论以腓浅动脉为蒂的小腿前外侧,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用于修复膝部软组织肉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 标签: 腿前外侧皮瓣浅动脉组织缺损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吻合血管足内侧修复手部相应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足底内侧血管为主干,带其主干支及足内侧区穿支构成足底内侧非负重区、足内侧区双叶,游离移植同时修复手或手指两处皮肤缺损。皮肤缺损范围为2cm×4cm~5cm×8cm。损伤至手术时间8~38d。结果16例全部成活,创口均一期愈合,其中2例术后第3天腕掌侧瘢痕出现下血肿,经拆除部分缝线,充分引流后成活。患者均获随访3~12个月,质地好,耐摩擦,外形美观不臃肿,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游离足内侧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足内侧皮瓣 游离移植 皮肤缺损
  • 简介:老年、肥胖乳腺癌患者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后,由于胸壁近腋前线处皮肤松弛下垂,直接缝合切口后,其外侧的皮肤容易形成“猫耳”外观畸形(图1见光盘),导致侧胸壁及腋下不适,严重时可妨碍患侧上肢活动。根治术后切口尾部过多的皮肤可以引起不适,特别在老年肥胖患者中尤为明显。本研究目的是针对12例老年肥胖乳腺癌患者,在缝合根治术后切口时采用鱼尾形改良方法避免产生“猫耳”畸形,评估根治术后切口缝合的尾部最佳效果。

  • 标签: 鱼尾形皮瓣 乳腺癌 皮肤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三种荧光剂在逆行岛状静脉回流的效果,以寻找最佳的研究方法。方法分别取15只新西兰兔耳静脉血各0.1ml,分离红细胞、FITC标记及检测。45只新西兰大白兔后肢建立隐动静脉逆行岛状模型。每只动物将一侧后肢随机设定为实验侧,对侧生成相同的作为对照,对照侧不注入荧光剂。实验动物按照注入的三种荧光剂不同分成三组,再按注入的途径不同分三亚组。分别取三种荧光剂,通过近端给入。在体视荧光显微镜下大体观察荧光的扩散,动脉、静脉亚组5s后,皮下亚组10s后,取下做连续两张冰冻切片,分析荧光在血管蒂部的分布。结果FITC标记的红细胞荧光强度均匀,可以用于示踪研究。荧光素钠在血管及其周围组织均匀分布;FITC标记的多聚糖主要分布在蒂部的血管,血管周围组织有弱的荧光分布;FITC标记的红细胞分布在蒂部的血管。结论FITC标记的红细胞是研究静脉回流的最佳选择,荧光剂可选择性的通过动脉、静脉和皮下三种途径注入。

  • 标签: 逆行岛状皮瓣 静脉回流 荧光示踪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箭式乳头再造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南京市中医院甲乳外科住院接受改良箭式乳头再造的患者10例,对再造乳头回缩率、患者满意度及局部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1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10±1.52)min,范围为13~18 min。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14.60±1.07)个月,范围为3~24个月。乳头高度回缩率为(28.53±3.02)%,范围为23.5%~33.2%。乳头直径回缩率为(8.92±1.05)%,范围为7.1%~10.5%。患者满意度为(97.90±1.60)%,范围为96%~100%。10例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切口裂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改良箭头式设计简便,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改良箭式皮瓣 乳头乳晕复合体 乳头再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及足部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游离穿支修复的护理。方法通过对16例皮肤缺损的游离修复术。除对患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外,重点在于加强观察,如的颜色、血液循环情况和毛细血管的充盈情况,体位放置妥当,避免受压,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确保成活。结果16例完全成活10例,2例存在远端坏死,4例局部换药后愈合。结论严密的术后观察和系统、完整、精细的护理措施是移植成功的关键,大大地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游离穿支皮瓣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