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的方法。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的60例踝关节骨折病人作为此次的重点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式的分类方法,把这60例病人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即30人/组。在对住院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向实验组病患施加实验干预,采用术后康复治疗,另30例对照组的病人,不实施其他干预,实行常规治疗。对比了2组病人患肢周径差异、疼痛缓解率以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踝关节骨折病人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周径差明显更低,NRS疼痛评分更低,同时对我院的治疗服务满意率也更高(P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海桐皮汤加减熏洗配合推拿治疗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选取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一共5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25例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对照组一组(25例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分别实施海桐皮汤加减熏洗配合推拿治疗以及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显效患者有40例、有效患者有3例、无效患者有2例)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0.00%(P<0.05)。结论通过对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僵硬患者实施海桐皮汤加减熏洗配合推拿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和常规手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Ⅰ-IV骨折疗效比较。方法从2009年06月至2013年03月在我院治疗的SchatzkerⅠ-IV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符合标准共102例,其中关节镜辅助治疗48例(关节镜组),常规手术治疗共54例(常规组)。所有病例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结果2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膝关节HSS功能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伤口愈合时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辅助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比常规手术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能有效的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例人工髋关节术后护理要点。方法通过严密观察病情,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时预防术后并发症预防,恰当进行功能康复锻炼。结果30例病人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肢肿胀消退,疼痛缓解,髋关节活动度满意。结论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及术后护理使患肢功能障碍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在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9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后外侧入路治疗组(观察组)和前侧小切口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情况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行X线片检查均提示内固定良好,其中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2±0.6)个月,对照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4±0.5)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口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运动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踝关节骨折开展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时间区间:2020年5月-2022年5月,筛选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患者20例,以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抽取两组,对照组开展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组开展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指标(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相比对照组无差值(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并发症结果中观察组0.00%,对照组30.00%,,差异明显(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开展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加速康复速度,提供固定效果,同时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FP)翻修术及人工髋关节重建翻修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失效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3月— 2018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效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65~83岁[(71.2±2.0)岁]。病程60~267 d[(83.1±3.6)d]。骨折Evans分型:Ⅱ型11例,Ⅲ型13例,Ⅳ型19例。23例行人工髋关节重建翻修术(人工关节翻修组),20例行LPFP翻修术(LPFP翻修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8个月,平均13.6个月。人工关节翻修组和LPFP翻修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1±3.2)d和(13.2±2.9)d(P<0.05),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0.2±2.8)d和(16.4±3.4)d(P<0.05)。人工关节翻修组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21.7±3.2)分,术后1,2,3,6,9,12个月分别为(70.7±4.8)分、(74.6±4.1)分、(78.6±3.3)分、(82.9±5.2)分、(83.8±5.8)分、(84.9±6.4)分;LPFP翻修组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21.1±3.7)分,术后1,2,3,6,9,12个月分别为(59.9±2.1)分、(64.79±3.4)分、(70.1±4.2)分、(73.9±4.2)分、(76.2±6.3)分、(77.9±6.8)分。人工关节翻修组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LPFP翻修组逐渐提高(P<0.05)。术后两组各出现1例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后伤口愈合;人工关节翻修组1例发生股骨骨折,LPEP翻修组3例发生股骨骨折,均给予钢丝捆扎固定后愈合。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效患者,人工髋关节重建翻修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LPFP内固定翻修术相当,但前者可缩短住院时间,更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