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在子宫脱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脱垂患者的MRI影像表现。结果80例患者中子宫脱垂I度5例;子宫脱垂II度12例;子宫脱垂III度33例。结论MRI在女性子宫脱垂性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子宫脱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子宫脱垂患者200例,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优质护理组,常规组我们采用规范的妇科护理流程给患者进行护理,优质护理组的患者我们通过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常规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高于优质护理组,相互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优质护理组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相互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子宫脱垂患者中的应用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得患者提升了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子宫脱垂常合并不同程度的阴道前壁与后壁膨出。分娩损伤是引起脱垂的主要原因,在分娩过程中特别是经阴道手术助产或第2产程延长者,盆底肌肉、筋膜以及子宫韧带均过度伸展,张力降低,甚至出现撕裂,若产后尚未恢复正常时,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过高的腹压可将子宫轴与阴道轴仍相一致的未复旧的后倾子宫推向阴道,以致发生脱垂。长期慢性咳嗽、便秘、直肠狭窄所致的排便困难等使腹内压力增加,直接作用于子宫也可致子宫脱垂。老年人绝经后雌激素低落、盆底组织萎缩退化或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不良,可发生子宫脱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以我院在 2016 年 10 月 -2018 年 1 月期间所收治的 50 例行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 50 例行 非脱垂子宫经腹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术后相关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均手术成功,且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的排气时间、术后的下床时间以及术后的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偏少,对比差异明显,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非脱垂子宫经腹切除术相比,经阴道切除术的操作简便,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康复较快,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PH加痔核切除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III-IV期重度痔用PPH加痔核切除术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7分钟,平均住院时间5.6天,术后痔核52例均回复较好,排便时无痔核脱出,术后大便时带血12例,肛门疼痛需要给予哌替啶止痛的32例。结论PPH加痔核切除术可拓展单纯PPH术手术适应症范围,减少术后复发,提高病人满意度。
简介:背景:盆腔器官脱垂是妇科常见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观点认为慢性便秘很可能是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促发因素之一。目的:回顾性分析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慢性便秘患病情况,初步探讨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一12月31日1年间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诊断为盆腔器官脱垂的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其进行电话问卷调查。慢性便秘的诊断参照罗马Ⅱ标准。结果:201例人选患者中,122例接受了电话问卷调查,应答率为60.7%。其中符合慢性便秘罗马Ⅱ标准者35例,患病率为28.7%,病程2-43年。轻度与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合并慢性便秘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7%对29.3%,P〉0.05)。结论:本研究中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慢性便秘患病率(28.7%)明显高于普通成年女性人群(4.28%-9.68%),慢性便秘与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