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之间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一般对症治疗给予对照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给予观察组,对比患者治疗后的生命体征(RR、SPO2、HR、DBP、SBP以及LVE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RR、HR较对照组明显更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DBP、SBP以及LVEF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患者病症改善较明显,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行体外心肺复苏(ECPR)的院内心搏骤停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住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原始研究连续纳入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韩国三星医疗中心进行ECPR的696例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按照是否使用IABP分为ECPR组和ECPR+IABP组。采用Cox回归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评估患者使用IABP与住院病死率之间的独立关联性,使用标准化均数差(SMD)检查PSM程度。绘制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将倾向分数作为权重,采用多元回归模型、逆概率加权(IPW)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体外膜肺氧合(ECMO)撤机成功率以及神经系统功能预后情况。结果最终纳入199例行ECPR的院内心搏骤停患者,其中男性120例,女性79例;年龄(60.0±16.8)岁。31例(15.6%)联合使用IABP,168例(84.4%)单纯行ECPR。总体住院病死率为68.8%(137/199)。使用1:1近邻匹配算法,卡钳值为0.2。选择以下变量生成倾向得分,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况、保险、入院类型、服务单位、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白细胞计数。倾向性评分后,24对患者成功匹配,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63.0±12.8)岁。ECPR组和ECPR+IABP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72.6%(122/168)、48.4%(15/31)〔风险比(HR)=0.48,95%可信区间(95%CI)为0.28~0.82,P=0.007〕。与单独使用ECPR相比,多元回归模型、调整倾向性评分、PSM和IPW模型分析显示,使用IABP的ECPR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明显降低(HR分别为0.44、0.50、0.16和0.49,95%CI分别为0.24~0.79、0.28~0.91、0.06~0.39和0.31~0.77,均P<0.05)。联合应用IABP可提高成人心搏骤停患者的ECMO撤机成功率〔优势比(OR)=8.95,95%CI为2.72~29.38,P<0.001〕,改善神经系统预后(OR=4.06,95%CI为1.33~12.40,P=0.014)。结论对于行ECPR的院内心搏骤停患者,联合使用IABP与较低的住院病死率、较高的ECMO撤机成功率以及较好的神经系统预后独立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级递增运动对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支持下高危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效果。方法采用四级递增运动训练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1例ECMO联合IABP共同保护下PCI治疗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66±18)岁。回顾总结对其进行早期分步运动训练干预,一级运动术后至ECMO拔出前,二级运动ECMO拔出后至拔出后48 h,三级运动ECMO拔出后48 h至搬出冠心病监护室(CCU),四级运动搬出CCU后。经过四级递增运动训练,总结评价患者术后器械应用情况、导管应用情况、并发症、术前及递增运动训练后出院前的深静脉血栓评分、下肢肌力、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评分等。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1例患者,应用ECMO最长时间139 h,IABP最长206 h;导管应用情况:11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9例留置有尿管,2例应用无创呼吸机。运动结局:7例患者顺利完成运动训练,4例在输血治疗后完成;深静脉血栓评分术前与出院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1±1.37)分比(10.00±1.26)分,P=0.012],在焦虑自评量表结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27±11.58)分比(48.54±8.67)分,P<0.001],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结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8±4.81)分比(13.18±3.97)分,P=0.045]。结论在全面评估和监护下,四级递增运动训练方法能够对高危冠心病行PCI患者在ECMO联合IABP的器械支持保护下,改善其心肺运动,提升下肢运动耐力,减少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可以在严密评估和监护下开展早期运动训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辅助治疗的预后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此次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其中34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因发生泵衰竭死亡4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死亡5例,存活率为73.5%;治疗前后患者的新功能指数得到显著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有助于降低心肌梗死的复发率,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更多的时间,提高预后效果和患者存活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危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时机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高危急性心梗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按IABP的应用时机不同分为A组(20例,早期置入IABP),B组(20例,晚期置入IABP),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A组IABP使用时间、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时机应用IABP于高危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中,均安全可靠,但早期应用IABP的疗效更加确切,能够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下PCI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并予以不同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心静脉压及并发症均高于观察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心肌梗死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搭配PCI治疗,临床疗效非常可观,且患者并发症较少,值得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血管危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及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NT-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血管危重症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助于降低血压并减缓心率改善患者的新功能,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寻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4月-2022年3月收入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各35例。对照组未经急诊IABP循环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IABP循环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71.43%(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血浆B型尿钠肽前体(PRO-BNP)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显著,能积极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目的总结床边紧急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床边置入IABP的围术期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生命体征、尿量、心电图、球囊导管、反搏压力、并发症等的监测。结果患者在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表现为心率减慢,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尿量明显增加,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明显减少(P〈0.01);住院期间存活11例,死亡4例。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早期床旁应用IABP的患者,积极的术中配合和有效的术后监护能为冠脉血运重建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提高救治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危重症心脏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危重症心脏病患者,实验时间集中在2018年9月-2020年9月,实验人数共计64例。本次实验采取编号分组方式进行,依据编号奇偶性确定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通过常规治疗手段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治疗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生存率(6个月)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两组相关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生存率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两组相关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结论:在危重症心脏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在提高危重症心脏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生存率(6个月)方面作用较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