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学科建设日益成为衡量中国高等教育建设和科技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学科的内涵和外延随着社会和学术发展的延伸也更加趋于深化与细化。从学科这一概念的当代西方意义看,有人概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学科是特定研究领域走向成熟的产物,称一个研究范围为一个学科,即是说它并非只是依赖教条而立,其权威性并非源自一人或一派,而是普遍接受的真理或方法;其二,学科是研究领域制度化与建制化的结果,在此种意义上,学基于科的形成也就在于它成功地界定了自身的研究边界,并规划了本学科研究学者的学术规范,即所谓的学科结构成了话语生产的一个控制体系,它通过同一性的作用来设置其边界。”…这种界定相对于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或1993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的定义,显然要丰富、复杂得多。
简介:继不久前在台北出版《台湾当代新诗史》后,古远清最近叉由香港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香港当代新诗史》。该书描述了1950年代至2007年香港新诗所走过的复杂而曲折的道路,对从舒巷城到林幸谦近50位诗人作品一一加以评述。这当中既有按十年为一期的新诗发展描述,也包括诗歌思潮史、诗论史、论争史、诗刊出版史等。该书的着力点不仅在于总结香港新诗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而且还力图融合“本土”与“南来”,在史的基础上确立一套建构香港新诗史的话语。著者将香港当代新诗分成三大板块:“本土”、“南来”、“外来”。在作者看来,这三大诗群各有其独特贡献,但又存在着自己的盲点。
简介:<正>大陆的台湾新诗研究队伍,主要由社会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的研究人员组成。也有诗人参与,且起了重大作用。流沙河先后出版于1983年、1988年的《台湾诗人十二家》、《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重庆出版社),便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这两本书所着重的是粗笔勾勒而非工笔描绘,表层的介绍多于深层分析,在理论上还未能做到深透和绵密,但著者对台湾诗人的评价,有不少精彩之处,常常著语不多而能力透纸背。著者的另一本《隔海说诗》(三联书店1985年版)只说诗不涉及到人,诗又只说好的或瑕瑜互见的,且着重探讨诗的艺术特色,探讨时有不少地方触到了原作独具的神韵。自序《我读台湾现代诗》,用现实的眼光与艺术的眼光,理直气壮而又温文尔雅地评说着现代派的是非功过。该书兼有评论的科学性与文学的艺术性。在文采风流方面,堪称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