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共纳入60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参与此次研究,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以计算机软件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前者行传统解剖定位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后者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指标、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较参照组,研究组阻滞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持续时间更长(P<0.05)。与入室神级阻滞前相比,两组患者在神经阻滞完成后15分钟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更高(P<0.05),两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组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较参照组,研究组的麻醉优良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理想,对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有一定影响,不易产生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膝关节镜手术中选择经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腘窝后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治疗安全性。方法: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1月共有6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抽取其中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表法分组,分成试验组及参照组、两组人数相等均为24例。两组均实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腘窝后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试验组和参照组罗哌卡因药物的浓度分别为:0.5%、0.375%,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和参照组在麻醉操作结束后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a、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Tb,以及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Tc、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d、运动神经阻滞完善时间Te、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Tf方面进行比较,统计学的意义均存在(P<0.05);疗效对比,试验组高于参照组,统计学的意义均存在(P<0.05);安全性对比,试验组高于参照组,统计学的意义均存在(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腘窝后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浓度为0.5%罗哌卡因可以确保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值得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中予以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SLNB)用于老年患者全麻短小手术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的患者64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2):对照组(C组)和超声引导SLNB(S组)。S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SLNB,各注射1%利多卡因3 ml,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和米库氯铵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后行机械通气。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吸入七氟烷行麻醉维持。气管插管后即刻至气管插管后2 min内SBP或HR升高>基础值的30%定义为气管插管反应,记录气管插管反应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和气管插管后5 min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记录苏醒期呛咳发生情况,记录气管拔管时间和气管拔管后咽痛、咽喉麻木及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气管插管反应发生率降低,气管插管后5 min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降低,苏醒期呛咳反应及气管拔管后咽痛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SLNB可抑制老年患者全麻短小手术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减少苏醒期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择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共150例,年龄21~35岁,身高151~169 cm,体质量54~75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予0.25 μg/ml、0.50 μg/ml和1.00 μg/ml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联合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观察和记录剖宫产术后2、6、12、24、48 h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48 h内按泵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体积及总质量;记录镇痛48 h内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未排气、尿潴留和TAP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结果3组产妇按泵次数和舒芬太尼总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和C组舒芬太尼总质量分别为(17.59±3.65)μg、(33.35±6.30)μg、(65.39±6.98)μg,逐渐增多(F=123.24,P<0.001)。3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和C组未排气的发生率分别为6.2%(3/48)、8.5%(4/47)、22.4%(11/49),与A和B组相比,C组未排气的发生率升高(χ2=6.951,P=0.031),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P阻滞后PCIA中舒芬太尼浓度为0.25~0.50 μg/ml时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DPE)阻滞在子痫前期孕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3月—2021年3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子痫前期孕妇90例,年龄21~38(27.4±3.8)岁,孕周36~41(38.2±1.3)周,孕次1~4(1.7±0.9)次,均为单胎且首次行剖宫产术。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硬膜外(EP)阻滞组(EP组)和腰硬联合(CSE)麻醉组(CSE组)和DPE阻滞组(DPE组),每组30例。比较3组孕妇:(1)麻醉后20 min内麻醉平面达T6的例数及时间,绘制生存曲线比较孕妇20 min内麻醉平面达到T6的时间差异;(2)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手术时间,总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尿量等一般情况,以及新生儿娩出后1、5 min时Apgar评分;(4)术毕参照椎管内麻醉规范评估麻醉效果,比较麻醉效果完善率;(5)比较麻醉操作前(T0)、注入麻醉药后10 min(T1)、手术开始(T2)、胎儿娩出(T3)、手术结束(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结果3组孕妇年龄、孕周、孕次、体质量指数、子痫程度、合并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孕妇均顺利完成麻醉和手术,无一例更改麻醉方式。(1)麻醉后20 min平面达到T6的孕妇EP组22例(73.3%)、CSE组28例(93.3%)、DPE组25例(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2,P=0.115)。20 min内麻醉平面达到T6的孕妇的生存曲线结果显示:DPE组达T6中位时间为13 min(95%CI 11.8~14.2),EP组为15 min(95%CI 13.4~16.6),CSE组为8 min(95%CI 7.0~9.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7,P<0.001);组间两两比较,DPE组时间比EP组短、比CSE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9、34.22,P值均<0.05)。(2)麻醉后不良反应:低血压EP组6例(20.0%)、DPE组7例(23.3%)、CSE组16例(5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6,P=0.010),两两比较EP组、DPE组均低于CS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8、5.71,P值均<0.05);而恶心呕吐、寒战反应发生率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总麻醉时间3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P=0.011);两两比较EP组(75.2±11.1)min,长于CSE组的(67.0±1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P=0.005)。麻醉效果完善EP组20例(66.7%)、DPE组23例(76.7%)、CSE组28例(9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P=0.038)。3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尿量及胎儿娩出后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EP组和DPE组T1的MAP分别为(113.3±13.5)mmHg(1 mmHg=0.133 kPa)和(112.0±14.0)mmHg,高于CSE组的(103.5±14.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3,P=0.016);其他时间点MAP和各时间点心率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DPE阻滞起效较EP阻滞加快,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CSE麻醉轻,麻醉效果较理想,子痫前期孕妇剖宫产时选择此麻醉方式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对脓毒症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炎症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e组)、脓毒症组(CLP组)、艾司洛尔组(CLP+ES组)、TLR4抑制剂组(CLP+TAK-242组)每组15只。Shame组实施盲肠探查术,CLP组、CLP+ES组与CLP+TAK-242组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法(CLP法)建立脓毒症模型;CLP+ES组于CLP术后12 h给予腹腔注射艾司洛尔稀释液20 mg/kg;CLP+TAK-242组于上述相同时间点给予腹腔注射TAK-242 3 mg/kg;Shame组与CLP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于术后24 h处死大鼠,采集并处理标本。取心肌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心肌组织中TLR4、髓样分化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及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采用马松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TLR4、MyD88、NF-κB以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aspartic acid specific cysteine protease 1,caspase-1)蛋白表达;取腹主动脉血采用免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水平。结果与Shame组相比,CLP组心肌病理损伤、纤维化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加重,心肌损伤指标cTn-I与炎症介质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升高[(8.70±0.22) vs. (4.41±0.31),(445.57±9.13) vs.(219.60±5.52),(165.55±2.18) vs.(93.47±3.37),(124.12±2.59) vs.(67.63±6.04),均P<0.05];与CLP组相比,CLP+ES组与CLP+TAK=242组心肌损伤显著减轻,炎症递质水平明显降低[(5.38±0.18)与(5.37±0.13) vs.(8.70±0.22),(322.73±7.63)与(300.58±17.47) vs.(445.57±9.13),(121.28±5.44)与(120.30±4.95) vs.(165.55±2.18),(102.60±4.09)与(105.08±7.21) vs.(124.12±2.59),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CLP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LR4、MyD88、NF-κB及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均比Shame组明显升高[(1.79±0.15) vs.(1.15±0.04),(4.70±0.30) vs.(3.87±0.10),(0.35±0.04) vs.(0.18±0.02),(2.27±0.29) vs.(1.15±0.07),均P<0.05 ],而CLP+ES组与CLP+TAK=242组中该四个蛋白表达较CLP组显著降低[(1.31±0.16)与(1.18±0.14) vs.(1.79±0.15),(1.50±0.16)与(1.46±0.19) vs.(2.27±0.29),(0.27±0.02)与(0.24±0.01) vs.(0.35±0.04),(1.50±0.16)与(1.46±0.19) vs.(2.27±0.29),均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阻断TLR4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来减轻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及抑制炎症介质的表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5例)。两组患者均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腰方肌阻滞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石率、排石时间、术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不良反应及对镇痛效果满意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排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排石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min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90以及120 min,观察组的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2%(1/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1%(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率[98.18%(54/55)]高于对照组[88.68%(4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能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利于患者的术后排石,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理舒适度,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过程中使用右美托咪定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所纳入患者为80例,属于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需要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40例,以常规药物阻滞,即对照组,余下患者则以右美托咪定阻滞,即观察组。分析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阻滞过程中血压变化、阻滞起效时间、心率变化情况,观察组均存在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前应用股神经阻滞和舒芬太尼镇痛的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从我院收治髋部骨折患者中截取2020年6月-2021年7月髋部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均分为2组;1组为应用舒芬太尼镇痛的常规组(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下肢骨折手术中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6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治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经掷硬币法均分2组,1组为接受全身麻醉的参照组(n=30),1组为接受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观察组(n=30);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在麻醉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方面,观察组(81.77±4.3mmHg8、75.55±10.36次/min)均低于参照组(96.75±7.66mmHg、85.33±11.24次/min);在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方面,观察组(13.25±3.66、10.47±2.38min)均早于参照组(19.31±4.72、14.33±3.44min);在术后躁动发生率方面,观察组(6.67%)显著低于参照组(30.00%),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 下肢骨折手术中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同时,缩短患者拔管、苏醒时间,减少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在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90例为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接受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针对高龄糖尿病足截趾术患者开展麻醉的过程中,采取神经阻滞麻醉具有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主要对60例高龄糖尿病足截趾术患者进行研究,收治起始时间为2020年12月,结束收治时间为2021年12月,随机将患者开展分组,每组30例,A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B组采取腰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产生的效果。 结果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娩镇痛中利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的安全情况。方法:于2020年3月~2022年4月研究期间选取我院镇痛分娩的56例产妇,利用数字抽签方式将镇痛分娩产妇分为硬脊膜穿破组(28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与硬膜外阻滞组(28例,硬膜外阻滞技术),研究指标为镇痛药物消耗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情况。结果:硬脊膜穿破组镇痛药物消耗量低于硬膜外阻滞组,P<0.05;硬脊膜穿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硬膜外阻滞组,P<0.05;硬脊膜穿破组用药30min至分娩结束时疼痛评分低于硬膜外阻滞组,P<0.05。结论:分娩镇痛中采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能够减少镇痛药物应用剂量,并且保障分娩期间镇痛安全性,镇痛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