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152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加强合理用药的意识,减少今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52例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药物不良有70例(46.05%),女性药物药物不良82例(52.95%)。静脉注射发生ADR78例(51.32%)明显大于皮下注射39例(25.66%)、口服15例(9.86%)、鞘内注射20例(13.16%),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年龄≥50岁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83例(54.61%)明显大于40~49的21例(13.82%)、30~39的18例(11.84%)、20~29的17例(11.18%)、10~19的9例(5.92%)以及0~9的4例(2.63%),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和年龄大于50岁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注意预防,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我院中成药合理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一般规律及特征,总结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及并发不良反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我院应用中成药而引发的不良反应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规律。结果68例中成药不良反应统计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及年龄无关;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严重,占38.2%;不良反应在30min内发生者42例,占61.8%,首次用药发生者51例,占75%;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60.3%;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占75%。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中成药的组成及有关临床资料,重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减少中成药的联合用药,主动展开全方位的不良反应监测,科学、合理的应用中成药。
简介:摘要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无毒性作用。有毒中药即毒药,是指含有毒性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或常规剂量长期服用,可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药物。有毒中药具有显著的二重性,用之得当,可显示独特的疗效;用之不当,则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这些中药在专业书籍如《中国药典》中,该药项下注有“有毒”、“小毒”、“大毒”、“慎用”之类警示语。例如川乌、草乌、附子、马钱子、大黄、苦杏仁、蟾酥、巴豆等。下面谈谈某些有毒中药应用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