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眩晕及平衡功能紊乱病人的前庭自动旋转试验(VestibularAutorotationTest,VAT)检测结果,探讨VA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眩晕及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完成全面临床检查及耳神经功能检查的基础上行VAT测试。结果(1)单侧外周前庭功能损害10例,主要表现为水平前庭一眼反射(VOR)相位延迟及低增益,4例伴有非对称性异常,可伴有垂直VOR相位延迟及增益异常。(2)双侧外周前庭功能低下5例,非对称性均正常,主要表现为垂直VOR相位延迟及增益异常。(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ositionalparoxysmalveaigo,BPPV)27例,其中有9例合并噪声性听力损失,主要异常表现为垂直VOR相位延迟和水平或垂直VOR高增益,部分可伴有水平VOR相位延迟。(4)可疑中枢性病变7例,多表现为水平VOR高增益和垂直VOR相位延迟。结论VAT能反应眩晕病人垂直VOR异常以及传统前庭功能检测不能显示的高频水平VOR异常,高频旋转试验是对前庭功能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简介:目的观察人体于不同的头位倾斜条件下诱发的OCR反应特征,为建立其检测方法和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受试对象为地面人员22名和飞行人员11名,端坐于装有特制头托的座椅上,通过头位在冠状面内分别处于左右各倾斜30°、50°、70°的位置诱发静态OCR反应.采用红外视频眼动记录方法分别随机测定从头直位到左右各30°、50°、70°的眼动视频信号.最后以动头前即刻的眼球位置为零位,以眼球虹膜纹理为标志,对各时刻虹膜纹理与初始状态虹膜纹理进行互相关分析,找出相关度最大的一点为各时刻眼球位置,测量该时刻眼球与初始眼球位置的角度即为眼球扭转角度.结果头位倾斜引起的典型OCR反应曲线特征是,头位倾斜动作开始,首先引起一个幅度较大的与头动方向相反的眼球反方向旋转,随之,眼球反转角度逐渐减小,在头位倾斜到固定角度后,眼球反转角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或不变,未发现头位向同一方向倾斜不同角度引起的OCR有显著差异.飞行员与正常地面人群OCR反应未见显著差别.结论静态头位倾斜可以诱发出OCR反应,可用来评价耳石器功能.
简介:目的探讨挤压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1993年5月~2003年1月,对挤压旋转撕脱性手指完全离断实施再植术76例84指,其中应用自体小静脉移植19例27指,采用掌、指固有动脉全段移位13例13指,行邻指指固有动脉远端血管局部转位44例44指.结果自体小静脉移植组成活11例16指;采用掌、指固有动脉全段移位再植成活12例12指,1例部分成活;而进行邻指指固有动脉远端血管局部转位的44例44指全部成活.所有成活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按断指再植功能标准评定,三种手术方法优良率分别为68.7%、83.3%、95.5%.结论挤压旋转撕脱性手指完全离断,应用邻指指固有动脉远端血管局部转位治疗效果良好,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再植方法.
简介:寰枢椎在整个脊柱结构中最为复杂,为头颅与脊柱的移行部位,是完成头颅旋转及部分屈伸运动的重要结构.寰枢椎的畸形、损伤、炎症和肿瘤等可造成其正常解剖结构的异常,并因此而导致寰枢椎不稳,若处理不及时,随时可发生压迫脊髓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故有作者把上颈椎不稳对脊髓存在的潜在危险,称之为"上颈椎危象".影像学检查能真实直观反映寰枢区正常解剖结构及病变所导致的结构关系改变,是临床上诊断寰枢区病变的主要依据之一.颈椎寰枢关节旋转性固定在文献上有不同的名称,如旋转性脱位(半脱位),旋转性畸形,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等.1968年Wortzman等[1]定名为"寰枢关节旋转固定"(rotaryfixationoftheatlantoaxialjoint),并指出本病显著特点是寰枢关节固定于正常旋转运动时可到达的位置,故此名称较为合适.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起初以平片研究为主,研究方法各异,意见尚有分歧,随着CT和MRI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寰枢区影像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简介:目的探讨上肢轴向屈曲性旋转撕脱离断伤的形成以及侧胸和背部组织在功能挽救中的应用方式和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3年9月共收治6例上肢轴向屈曲性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所有病例行一期再植或寄养再植.术后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100°位石膏或支具固定,6周后去除固定行功能锻炼.结果6例患者再植均顺利成活,随访3个月~2年,术后肩关节外展50°~90°,前屈50°~70°,后伸20°~30°,内收20°~40°;肘关节屈曲100°~140°,伸-20°~0°;重建术后3个月时屈肘肌力达Ⅳ~Ⅴ级.结论充分利用侧胸和背部组织特点进行分期、分层手术,解决创面覆盖和功能重建互相干扰的矛盾,是挽救严重轴向屈曲性旋转撕脱离断伤上肢,恢复其外形和功能的可靠方法.
简介:建立了旋转振荡法配制弗氏不完全佐荆(IFA)抗原,并在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生产中,与传统方法配制的IFA抗原进行比较。随机抽出40匹生产马(骡)分为两组,每组20匹,分别采用两方法配制的抗原实施免疫。于免疫第6程开始,两组再随机抽出10匹作为各自的实验组,辅以静脉注射小牛胸腺肤以提高其免疫血浆效价。结果:四组在小牛胸腺肽应用前的第5程,其免疫血浆效价比较(F=0.35,P>0.05)。至第11程四组比较(F=9.16,P<0.01)。提示:两方法在免疫及提高血浆效价方面,效果一致。本研究为实验室、尤其是临床血清生产中IFA抗原的制奋以及其他水油乳剂的乳化,提供了简便、快速,且能大量配制的可靠而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