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传统的风水学理论为依据,解释了金字及金字塔形建筑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奇异功效;提出应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金字效应的利弊。提醒人们旅游业的发展应立足于本土文化,而不要盲目引进异域风光

  • 标签: 旅游 环境 金字塔效应
  • 简介:2005年9月26日庄浪县水洛城释迦院地宫被盗掘,县博物馆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对地宫进行了保护,并向省、市、县文物主管部门报告。10月9日平凉市文化出版局抽调崇信县博物馆陶荣,平凉市博物馆杨拴平二同志,会同庄浪县文体局、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组成清理小组,对地宫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清理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清理简报 地宫 博物馆工作 甘肃 组织人员 主管部门
  • 简介:金刚宝座是依据密教五佛曼陀罗的义理修建的,起源于印度,是佛教东渐过程中的建筑遗迹。相比其他类型的佛塔而言,金刚宝座与《金刚顶经》体系中的五佛五智说具有直接的关联,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融合西域和汉藏建筑的元素和文化内涵,最终形成中印风格兼具、汉藏佛教文化融合的建筑定式。

  • 标签: 金刚宝座塔 密教 曼陀罗文化 坛场
  • 简介:对虎丘的沉降、位移、层面倾斜等指标进行了测量,进而了解塔体的结构趋向变化。经过维修加固,虎丘塔体倾斜得到控制,现在塔体变化趋于稳定状态。

  • 标签: 虎丘塔 变形测量 位移 沉降
  • 简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沁阳天宁寺塔位于河南省沁阳市,为金代建筑。2006年10月10日至2007年5月24日对沁阳市天宁寺三圣进行了重点维修保护。

  • 标签: 沁阳天宁寺三圣塔 保护工程
  • 简介:壶是用以盛放液体的容器的统称。最初的陶壶型无定制.大约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1977年河南密县莪沟出土的一只红陶双耳环底壶是用红褐粘土盘筑成型后再经过火烧成,小口、高颈、圆腹,肩部有对称横耳供穿绳。该壶属裴李岗文化,距今已有7000余年的历史了。从其造型上看该壶应是当时人们外出汲水的工具。夏商以后直到汉末陶瓷壶并未有多大的发展变化.究其原因,一是陶壶性脆易碎难以长久地保存;二是此时王公贵族们所用的壶大多用青铜制成。

  • 标签: 出土 西夏 武威 新石器时代 裴李岗文化 陶壶
  • 简介:无念弹师是明代后期著名高僧,他亲手创建的法眼寺是大别山腹地的一所著名寺院,息影是无念禅师的灵塔,又称为'祖师'。前尚存有祭祀祖师的祖师庙。庙结合,气势恢弘,成为河南省大别山区年代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石塔。该用规整的花岗岩精工雕造,体量居豫南石塔之首,且为无念禅师建者为重要朝臣,对研究豫南大别山区的佛教史、建筑史、艺术史及官方与佛教的关系均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息影塔 法眼寺 无念禅师
  • 简介:笔者进行的唐朝景教大秦实地考察是在1998年8月24至28曰之间进行的,地点在今天陕西省周至县(古称盔屋)峪村。这次的勘察,对於景教大秦的地位,至少有几方面的重要性,即景教大秦除了文物价值之外,它也是文化的载体,它见证了唐朝中西宗教建筑风貌的融合,并且记录了唐朝景教活动的范围,以及扮演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不容忽视的角色,但更可贵的是,周至大秦是唐代景教仅存於今日的建筑遗迹。本次考察的结果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对中国仅存的唐朝景

  • 标签: 唐朝 景教 大秦塔 中国 历史研究 宗教信仰
  • 简介:龙髯六品旧才臣,排荡摩笔有神。惟是北碑胸臆拄,端容矩步损天真。梁任公岭峤人杰、盖代才士,师从康南海而出蓝居上,艺文学行皆拔戟自成一队。戊戌维新,德宗亲委以译书局事务,寒柳堂所咏'旧是龙髯六品臣',即此之谓也。机失变起,避祸东瀛,主新民丛报诸刊笔政,力倡改良,笔扫千军,汪洋恣肆,号为新民体。民国肇建,府院论政,庠序传薪,声光远出侪辈之上。平生持术多变,每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终始据守弗移者,

  • 标签: 书绝句 绝句评 评梁启超
  • 简介:敦煌“保护神”常鸿赵鸿于1904年4月6日出生于杭州满城,祖上是杭州八旗满洲官兵.1918年考入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予科,1927年考入法国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于科,1928年转入专科,学习油画和染织美术,1932年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进入劳...

  • 标签: 常书鸿 保护神 敦煌研究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巴黎高等美术学院 专科学校
  • 简介:用石头作为刻写书籍的材料,具有经久不坏、长期保存等特点。远在文字发明之始,人们就已有在石头上刻的举动。例如,在古埃及很早建造的金字和庙宇的墙壁上,就深深刻有文字和形态各异的图画。这些内容记录了公元前2000年埃及人的生活过程与情景。又如,巴比伦国王汉莫拉比于公元前18世纪,把维护奴隶制的法律282条,刻在一根高8尺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这就是著名的《汉莫拉比法典》(亦称《石柱法》)。法典全文均用楔形文字铭刻,它是研究古巴比伦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现保存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根据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我国早在商代就有了文字刻石。《墨子》一书中多次提到“著于竹帛,镂于金石”,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石刻文献与金文文献一样,使用较为普遍。我国收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档案是石鼓文。唐初年间在陕西天兴县(今凤翔县)发现了10个石鼓,而每个石鼓上均有刻文。有关石鼓文的刻制年代,历史上曾争论不休。有说是周代刻制,有说是战国时代秦国刻制,还有说是秦朝或汉朝刻制。1931年,学者马衡作《石鼓为秦刻石考》,结束了这种众说纷纭的局面。马氏认为,石鼓出土于秦国雍地,鼓文中所见水名“氵开”正在雍地,所以石鼓当为战国时期秦国之物。马说精确,遂成为定论...

  • 标签: 中国石书
  • 简介:本文收录笔者考释张家山汉简字词札记八则,释简17的"(龙)"为"襱"异体,改释简20的"落"为"要",读作"腰",并读简100的"落"为"胳";辩析"信"、"倍"二字,并读简21"参信"为"(参)伸";改释简24的"虎"为"柜";读简72的"應(应)"为"膺";改释简111的"達"为"通";读简62等处的"去"为"阖";考释简34的"(覃页)"读为"(函页)".

  • 标签: 张家山汉简 《引书》 字词 考释
  • 简介:东汉郑玄(127—200),对《礼记》的注释能在诸家注释中脱颖而出,最终保留至今,与其涉猎广泛、博学多才有关。他杂采诸家,巧妙地利用群来诠释、补充、校正《礼记》,看似随意点染,实为大家手笔,使得《礼记注》摇曳多姿,成绩斐然。本文试对郑玄利用群作注加以分析,不当之处希就正于方家。

  • 标签: 广泛 《礼记》 博学 东汉 诠释 郑玄
  • 简介:"乘"简是目前整理中分歧比较大的一组简文,尽管所作的调整有不同的几种,但其中仍缺乏一种有足够说服力的整理结果,对此,我们认为要对这组简文作出最恰当的整理,应该从简本流传的角度,把其祖本中这段简文可能存在的分栏书写的情形加以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应可以得到更合理的整理.

  • 标签: 《算数书》 “乘”简 分栏
  • 简介:宋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个内忧外患不断、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年代,统治者对外敌卑躬屈膝、忍辱苟生,写过大量历史演义的蔡东藩谥之日“鼻涕”,鄙之极也。然而就文化而言,宋代却是我国封建时代文化最发达的时期之一,不论是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均取得辉煌的成就。陈寅恪先生认为宋代乃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最高峰,不无道理。从宋代的刻业也可窥见一斑。

  • 标签: 宋代 浙江 刻书业 出版事业 国子监
  • 简介: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具有转型时代的特色。本文对康有为的《大同》进行特征方面的剖析。从《大同》的视野、思维、主体等三方面的特征,论证康有为“大同”思想视野上的超阶级、超国界、超人类特性;思维上的创新性、世界性与逻辑性;以及《大同》所体现出的主体上的批判性、伦理性和责任性。从全新角度高度评价康有为的《大同》,它永远是人类理想主义的瑰宝。

  • 标签: 康有为 大同书 大同思想 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家
  • 简介:《南齐·豫章文献王传》:“嶷至镇,一日遣三千余人。见囚五岁刑以下不连台者,皆原遣。以市税重滥,更定[木烏]格,以税还民。禁诸市调及苗籍。”

  • 标签: 《南齐书》 汉字 汉语 研究
  • 简介:民国元年(1911),汉中城内(旧称南郑,即今汉台区)只有一所中学、两所小学。师生尚不足300人,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大后方的汉中内迁的学校及文化团体渐次增多,便陆续有了多家私营书店,由最初的5家增加到20多家,规模较大的有生活书店(1938年在今汉台区东大街西药零售处,后迁至川主庙街)、

  • 标签: 汉中 汉台区 私营 零售 增加 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