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建立灵敏、高效、可重复的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己烯雌酚的浓度。血浆经乙酸乙酯蛋白沉淀,黄豆苷元为内标,使用Agilent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2.5mM醋酸铵水溶液(60:40,v/v)为流动相,通过电喷雾离子化四极杆串联质谱,负离子多反应检测模式(MRM),用于定量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267.2→237.3(己烯雌酚)、m/z253.2→132.3(黄豆苷元)。己烯雌酚浓度为0.1–20ng/mL时线性关系良好(r~2=0.9984),该方法的重复性实验RSD为4.7%,准确度为90%–105%,最低检测限为0.1ng/mL。该方法重现性好,定量限低,适用于检测药物己烯雌酚的血药浓度并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
简介:目的应用固相萃取(SPE)-反相HPLC法同时测定苯妥英钠(PHT)及卡马西平(CBZ)血药浓度。方法将1ml血浆样品在GDX-403固相萃取柱上进行固相萃取,洗脱液混匀后直接进样。色谱条件:色谱:HypersilBDSC18柱,流动相:甲醇:水=48:52,检测波长:235nm,流速:1ml/min,柱温:25℃,内标:非那西丁。结果PHT在4.10-41.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γ=0.9999);CBZ在2.50-24.96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γ=0.9998),方法平均回收率各为101.77%和101.87%,日内及日间误差分别小于4.13%和49.8%,最低检测浓度为:1.025μg/ml和0.156μg/ml。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可用于PHT及CBZ血浆浓度的同时测定。
简介:目的:通过对癫痫患者的342例次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放大免疫法检测丙戊酸血药浓度,对173例患者的342例次血药浓度进行分析,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342例次癫痫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测定值在50~100μg/ml的有150例次(占43.86%),〈50μg/ml的有159例次(占46.49%),〉100μg/ml的有33例次(占9.65%)。结论:丙戊酸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对丙戊酸血药浓度进行监测的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之一,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强丙戊酸的血药浓度监测是保证疗效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测定人血浆中霉酚酸(MPA)、霉酚酸葡萄糖苷(MPAG)、霉酚酸酰基葡萄糖苷(AcMPAG)的浓度。方法血浆处理采用乙腈蛋白沉淀法。色谱柱为GeminiC18(250mm×4.6mm,5μm),柱温为40℃。AcMPAG、MPA采用荧光检测,流动相:甲醇-10mmol·L^-1KH2PO4(43:57,pH=8.0),荧光激发波长343nm,发射波长425nm。MPAG采用紫外检测,流动相:甲醇-10mmol·L^-1KH2PO4(45:55,pH=3.0),检测波长254nm。结果MPA、MPAG、AcMPAG血药浓度分别在0.2-20μg·mL^-1、4.75-475μg·mL^-1、0.02-2μg·m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MPA、MPAG、AcMPAG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88.1%-104.3%、95.7%-99.6%、94.2%-96.0%。日内及日间RSD均〈10%。结论该方法测定人血浆中MPA、MPAG、AcMPAG的浓度,操作简便,方法灵敏度高,适合用于MPA及其代谢产物的药动学研究及血药浓度监测。
简介:目的考察高浓度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品的稳定性。方法以组分Ⅱ+Ⅲ为原料,经过溶解、辛酸沉淀,Capto-Q层析,Macrocap-Q层析,收集流穿液,经超滤,浓缩,制备高浓度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蛋白浓度为10%),进行制品处方的筛选和稳定性试验,检测制品的外观、热稳定性及分子大小分布,并与传统低温乙醇法制备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蛋白浓度为5%)比较。结果高浓度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外观、热稳定性、分子大小分布均符合国家药典要求,分子大小分布明显优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结论高浓度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品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简介:目的利用正常人源肝细胞(HepaRG)和高内涵技术检测肝毒性标志物,并结合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建立体外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的快速筛选平台。方法选取适当的荧光探针Hoechst33342、DCFH-DA、Fluo4-AM、MitoTracker?RedCMXRos联合高内涵技术研究不同大黄蒽醌类单体(AQs)对HepaRG细胞活性氧簇(ROS)、胞内Ca2+含量及线粒体膜完整性等肝毒性标志物的影响,并开展高内涵法胞质分裂阻断法微核试验和高通量彗星电泳试验,综合评价AQs致肝细胞毒性及染色体、DNA损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epaRG细胞经25.0μg/mL大黄素、12.5和25.0μg/mL芦荟大黄素、50和25.0μg/mL大黄酚处理24h后,胞内ROS含量显著增多;12.5和25.0μg/mL芦荟大黄素和50.0μg/mL大黄酸可引起胞内Ca2+含量显著增多;大黄素25.0μg/mL、芦荟大黄素25.0μg/mL、大黄酚50.0和25.0μg/mL、大黄酸50.0和25.0μg/mL组导致线粒体明显损伤(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25.0μg/mL大黄素诱导微核率、尾DNA含量和彗星尾距(OTM)数值均显著升高(P〈0.05、0.01);50.0μg/mL大黄酚给药72h后微核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AQs的研究结果与现有文献报道基本相符。本研究成功建立肝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的联合快速筛选模型,有助于药物研发早期的毒性筛选。
简介:目的在利用正交试验进行脂质体的处方筛选时,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对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方法选择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和物理稳定性作为正交设计的评价指标。运用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三种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并通过直观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获得最佳制备方案,采用实验比较确证。结果针对四个不同的评价指标,分别采用两种方法直观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优化,得到的处方各不相同。平行进行两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逐步多元回归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逐步多元回归能够弥补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因不连续取点造成的一些不足并能在已有试验的基础上,得到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试验的工作量。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HPLC法试验不同品牌的C18色谱柱对血塞通注射液含量测定项下人参皂苷Rg1与人参皂苷Re的分离度的测定结果影响。方法:以十八烷基硅胶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3-B3590-2001(Z)-2011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1],流速每分钟为1.5ml,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25℃。人参皂苷Rg1与人参皂苷Re的分离度应大于1.5。 理论塔半数按人参皂苷Rg1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结果:采用6款不同品牌的C18色谱柱,分离度出现很大差异,且针对ACE和Kinex两款牌子的柱调整了0-22分钟的流动相A为18%,流动相B为82时,经过优化梯度洗脱方法,分离度明显增大,分离效果良好。 结论:本研究中血塞通注射液中含量测定项的改进方法操作简单,色谱行为良好,效果显著。可以广泛应用于血塞通注射液的质量分析检测与监测中,可为药厂的生产和检验机构的检验检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简介:组蛋白的乙酰化调节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机制,它参与了机体病理、生理水平的多方面调节。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共同决定了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以提高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从而调节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我们建立了非同位素法高通量筛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模型,筛选了约二百种化合物,发现三种能够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化合物。实验证明,它们能在细胞水平促进组蛋白的乙酰化,并对体外培养的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初步体内实验表明,化合物H9能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发生、发展。新结构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能具有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前景。
简介:目的构建一种集成有微阀结构的双层PDMS-玻璃复合芯片,考察其适用性并研究花蕊石生品、制品水煎液对肝肿瘤细胞HepG2凋亡坏死的影响。方法制作双层微流控芯片并考察微阀的性能,同时进行了HepG2细胞的培养,死活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将预制备的不同浓度花蕊石生品、制品水煎液通入微流控芯片,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24、48和72h,凋亡坏死试剂盒检测HepG2细胞凋亡坏死率。结果芯片微阀性能良好,可灵活控制液阀的开关且未表现出明显的延迟现象。细胞在芯片中生长状态良好,培养72h期间细胞存活率≥97%。药物作用细胞后,发生凋亡坏死的细胞数量随给药浓度的升高、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呈现出一定的时间与浓度依赖性,且制品水煎液的效果好于生品。结论实验证明了花蕊石生品、制品水煎液对肝肿瘤细胞HepG2具有促凋亡作用,也进一步验证了本实验室设计的芯片在细胞研究和药物筛选方面的可行性,为微流控芯片在中药抗肿瘤新药开发领域中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对2016年3月-12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使用并监测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且肌酐清除率大于120mL·min-1的患者的一般资料、万古霉素血清浓度、疗效等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57例患者、96例次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中,仅21.88%(21/96)达到目标浓度(15-20mg·L-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肌酐清除率、给药剂量及血浆白蛋白为影响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主要因素(P〈0.05),万古霉素达标者与未达标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肌酐清除率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临床达标率低,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