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应用二维超声成像超声弹性成像,探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肝脏良恶性病变患者进行探究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均采用二维超声成像超声弹性成像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良恶性比病变弹性成像分级结果以及诊断准确性。结果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良恶性肿瘤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均较低(P<0.05);相较于恶性病变弹性成像4到5分所占比例,良性病变明显较低(P<0.05)。结论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应用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性、灵敏性显著较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二维超声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 肝脏良恶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AFP阴性肝细胞(HCC)肝癌的区别。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诊的15例FNH患者10例AFP阴性肝细胞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本组试验的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进行诊断,结果15例FNH患者,其有16个病灶,且检出率为100%,在右叶、左叶的分别有9个、5个病灶,有2个病灶在左叶右叶之间7个为稍低回声病灶,7个为低回声的病灶,2为强回声病灶10例AFP中,共12个病灶,9个等回声病灶,2个混合型回声病灶,1个低回声病灶。结论通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AFP阴性肝细胞肝癌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AFP阴性肝细胞肝癌 区别
  • 简介:摘要目的分享单服务器双PACS平台在中小医院影像科的组建应用。方法通过小型服务器作为本地服务器远程会诊服务器“中转站”,用交换机将内外网、影像设备、工作站、远程服务器与会诊客户端连成双PACS平台。结果影像科实现了数字化,提高了诊断和管理水平,大大降低了患者就医成本。结论单服务器双PACS平台的应用,推动了中小医院的数字化跨越式发展,解决了资深医师稀缺和疑难病例诊治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中小医院 影像科 服务器 双PACS平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肝癌肝局灶性增生结节的超声影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抽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组)16例肝局灶增生结节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给予二维彩超扫查超声造影,进一步对两组患者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影方式主要表现为快进快退型,门脉相、延迟相呈低回声;对照组患者造影方式表现为中央型,并且多数属于规则性增强,门脉相与延迟相多数属于高回声或较高回声;两组在时相、造影增强方式方面均有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时相、造影增强方式方面,利用超声造影能够将原发性肝癌和肝局灶性增生结节准确地区分,使误诊率得到有效降低,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成功率。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局灶增生结节 超声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新出生的婴儿发生吸入性肺炎后胸部X线的影像学特征,为进一步查明病因并合理有效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92例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者胸部X线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依据患者胸部X线的影像学资料讨论其发病原因及疾病诊断。结果8例患者X线结果显示为右侧气胸,35例患者X线结果显示为肺纹理增粗,10例患者X线结果显示为叶间积液,20例患者X线结果显示为斑点(片)状阴影,9例患者X线结果显示为右上大叶性肺炎,10例患者X线结果显示为阻塞性肺气肿。结论综合分析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者临床胸部X线的影像学资料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也有助于判断疾病程度及预后情况,是一种重要有效的疾病诊断辅助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吸入性肺炎 临床 胸部X线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膜后肿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病理表现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9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CT/MRI检查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前CT/MRI检查结果均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病理显示,良性13例,恶性16例;根据组织起源分叶组织肿瘤12例、淋巴瘤10例、神经源性肿瘤7例;CT/MRI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达到93.1%(27/29);组织学分型诊断准确率为55.2%(16/29)。结论应用CT/MRI诊断腹膜后肿瘤,能较为直观清晰的显示肿瘤形态、大小及周边组织情况,且可对部分成分进行有效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CT/MRI检查 影像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实施螺旋CT诊断的意义影像学表现。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80例疑似肺癌患者,实施螺旋CT检查及病理检查,分析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病理检查检出恶性病变62例,良性病变18例,螺旋CT检查漏诊2例,误诊1例。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94.4,准确率为95.0%。螺旋CT检查对各部位病灶检出率较病理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癌实施螺旋CT诊断效果显著,检出率高。

  • 标签: 肺癌 螺旋CT 诊断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为医学影像学实验课教学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手段,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诸多弊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阅片分析能力,实现了医学影像学实验课教学的数字化改革,更好地适应了现代医学影像学快速发展的需要。

  • 标签: PACS系统 医学影像学 实验课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发性多软骨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Polychondritis,RP)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临床表现以头痛(100%)为主,其次为听力丧失(85%)、眩晕(80%);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TW1提示右侧顶枕叶呈片状低信号、左侧额叶顶叶呈斑点状低信号、压水像提示右侧顶枕叶片状高信号、左侧额叶顶叶呈斑点状高信号。结论复发性多软骨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各异但均均不具有特异性,将二者结合将有助于降低误诊发生率。

  • 标签: 复发性多软骨炎 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观察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变化,来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方法采取对照的方法,筛选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治疗的100例肝硬化患者为病患组,100名健康体检群众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成员全部进行16层CT检查,对他们肝脏肝叶的大小进行记录,然后两组患者肝脏的体积大小进行对比,同时,察看各肝叶占整个肝脏比例,最后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病患组肝脏平均体积,其中肝脏的左叶,右叶占到肝脏体积都明显小于对照组;以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来测量肝脏的体积变化,并进行量化处理,对肝硬化的程度可以进行比较合理的评价,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肝硬化 肝脏 体积变化 量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脏手术后并发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共收治肝脏手术患者240例,其中15例患者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对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回顾分析,找出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果15例患者中,经过护理干预后,10例患者康复出院;3例患者肾功能恢复,但由于术后创伤,肝功能出现衰竭,仍住院治疗;2例患者由于多种器官功能出现衰竭,在治疗过程中死亡。结论由于肝脏手术后感染、失血、溶血中毒等原因导致术后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在肝脏术后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的出现,为预后的改善提供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脏 急性肾功能衰竭 危险因素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不同气腹压力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以2011年10月~2012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均等的两组,其中A组采用低气腹压进行手术,B组采用高气腹压进行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术后1天和术后3天的AST、ALT和TBiL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但是B组的改变较A组更为明显,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的肝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一过性的现象;不同气腹压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程度不同。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气腹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鼠肝脏中视黄醇含量的方法。方法取肝脏样品,匀浆后加入乙醇和正己烷萃取,涡旋后离心,移取正己烷层氮气吹干,残渣用乙醇溶解进样。色谱条件流动相甲醇水(9010v/v),柱温2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25nm。整个操作避光进行。结果视黄醇浓度在浓度0~50ug/ml范围内呈线性,平均回收率为94.55%,全部操作可在20分钟内完成。36例大鼠肝脏视黄醇浓度范围为4.85~122.53μg/g,均数为37.61±5.13μg/g。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性高,重现性好,适合大样本处理时使用。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视黄醇 肝脏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髁上突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1998年3月至2016年8月经我院拍摄X线片确诊的6例肱骨髁上突病例,其中在外伤后摄取X线片无意中发现1例,肱骨骨折手术后复查发现1例,因患者触痛就诊4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38~64岁,平均年龄60.5岁。发生部位,左侧2例,右侧4例。结果4例门诊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不等,未见髁上突增大。2例手术证实。结论肱骨髁上突临床罕见,双侧均可出现,而以右侧居多。诊断需依据临床、X线摄片确诊。治疗方面无症状者,无需处理;疼痛明显者,需手术治疗,切除骨突、Struthers韧带及其周围骨膜,以防日后复发。

  • 标签: 肱骨 髁上突 X线摄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检查在颅脑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23例颅脑外伤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CT影像诊断确诊。结果通过CT影像诊断检查发现,23例患者中,其中硬膜下积液2例,外伤性气颅3例,颅内血肿3例,外伤性脑梗塞7例,脑挫裂伤8例。结论CT影像诊断颅脑外伤具有较高准确率,且图像清晰,很少发生误诊现象,对在颅脑损伤患者诊疗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颅脑外伤 CT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肉瘤的影像学特征,比较X线平片、CT、MR诊断骨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18例均摄X线平片和CT扫描、8例行MR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8例中,骨肉瘤的主要病灶位于股骨近端者9例、胫骨近端5例、肱骨近端2例、颌骨1例、锁骨1例。本病的基本征象有骨质破坏、肿瘤骨形成、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术前影像学诊断正确率为100%。18例X线表现为成骨型7例、溶骨型5例、混合型6例,CT检查显示骨肉瘤的瘤骨、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优于X线平片,8例行MR检查,MRI清楚显示病灶大小及伴发的改变,增强检查显示病灶均成不均匀强化,肿瘤水肿和软组织肿块均见强化。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骨肉瘤的最简便而实用的方法,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MRI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发现早期病变,三者相结合可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 标签: 骨肉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X线CT在肺部单发球形病灶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2年4月肺部单发球形病灶68例X线及CT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X线、CT及联合诊断误诊率。结果患者X线、CT联合诊断误诊4例,临床误诊率为5.9%;单纯采用X线诊断误诊13例,误诊率为19.1%,单纯采用CT诊断误诊7例,误诊率为10.3%;X线、CT联合诊断肺部单发球性病灶临床误诊率明显低于单纯采用X线及CT,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X线及CT单用检查,联合诊断能够有效降低误诊率,具有更高临床价值。

  • 标签: X线 CT 肺部单发球形病灶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