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新生肺炎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于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收诊的 80肺炎新生予以随机抽取,应用数字表法予以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 40新生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 40新生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 FEV1 及 FVC 指标经评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经调查评定其护理总满意率为 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80.0%,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肺炎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肺部功能,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上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 ]人性化护理 新生儿 肺炎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管理在预防新生重症监护病房(NICU)对新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某医院机械通气新生86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根据新生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接受优质护理管理的优质组43和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常规组43,分析比较两组新生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反复机械通气次数为(6.45±1.89)次、住院时间为(9.85±3.64)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3%,护理满意率为97.7%;常规组反复机械通气次数为(9.56±2.19)次、住院时间为(15.78±3.76)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6.3%,护理满意率为81.4%,优质组新生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新生儿 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肺炎患儿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促康复作用。方法:抽取我院新生科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新生肺炎患儿140为研究对象,70行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70行人性化护理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康复时间。结果:实验组康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肺炎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促进疾病转归,加快患儿康复速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人性化护理模式 康复
  • 简介:   【摘要】 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黄疸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新生科 2016年 3月 -2018年 11月诊断为新生黄疸患儿 18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 9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患儿退黄时间、蓝光治疗照射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经治疗与护理后,试验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 6.67%,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 11.11%,试验组患儿治疗后退黄、治疗照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蓝光治疗的新生黄疸患儿中,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儿退黄时间、蓝光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效果理想。     【关键词】 综合性护理 ; 蓝光治疗 ; 新生黄疸 ; 护理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 小儿推拿配合抚触护理新生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病理性黄疸新生 92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 46,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儿推拿配合抚触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5d后,观察组黄疸指数显著下降,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小儿推拿配合抚触护理新生病理性黄疸,可促进黄疸消退,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推拿 抚触护理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临床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初产妇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分析此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19年11月期间选择本院产科分娩的64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模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2)和观察组(3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初产妇的保健能力评分和对新生的护理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保健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初产妇 优质护理 护理知识 健康教育 保健能力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对缓解新生桡动脉采血疼痛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共抽选 66,所有患者经单盲分组法被分为两组,参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方法的基础上予以患儿集束化护理,比较研究组与参照组患儿采血后的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 NFCS评分为( 2.31±1.42),参照组患儿的 NFCS评分为( 3.79±1.57)分,研究组分数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新生桡动脉采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的疼痛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 ;新生 ;采血 ;桡动脉 ;疼痛    新生采血是临床十分普遍的操作,由于新生年龄较小,肢体功能和语言尚未发育完全,所以无法进行正常沟通,加上其血管细小,对护士而言针对新生的采血工作仍有困难 [1]。桡动脉采血具有安全、简单且成功率高的优势,近年来已成为新生采血的首选途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集束化护理对缓解新生桡动脉采血疼痛的效果,详细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共抽选 66,所有患者经单盲分组法被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 33。    参照组:男 20,女 13,胎龄最小 38周,最大 42周,平均胎龄为( 38.15±1.01)周,体重最轻为 2.7kg,最重为 4.1kg,平均体重为( 3.62±0.91) kg;研究组:男 18,女 15,胎龄最小 37周,最大 42周,平均胎龄为( 38.09±1.02)周,体重最轻为 2.6kg,最重为 4.0kg,平均体重为( 3.59±0.90) kg    两组新生的临床资料经过统计学对比后,其组建数据不具有显著区别, P>0.05。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主要方式为:调整新生体位,使其保持卧位,并将其上肢外展,其一侧手掌平放向上,将第一腕横纹位置作为穿刺点,对其进行消毒,然后刺入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以平行方式进针,然后固定针头,再抽取血液。    研究组在参照组方法的基础上予以患儿集束化护理,主要方式:①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对组内成员进行专业的桡动脉采血培训,根据以往经验和先进护理理念确定集束化护理管理的计划,定期对组内成员新生桡动脉采血的方式进行考核,及时发现不规范行为并予以调整 [2]。②采血的准备工作。在对新生进行桡动脉采血时,应根据天气变化对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线进行调整,保持室内安静,并在新生喂养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内,未出现哭闹行为时予以采血 ;在采血前 2小时左右,可将含有香兰素混合溶液的纱布放在距离患儿头部 10cm左右的位置,以此实现嗅觉安抚 ;准备便携式小音箱,放置在距离新生 50cm左右的位置,在采血前 10秒开始播放轻柔的音乐,如《小兔子乖乖》、《小夜曲》等安抚歌曲,音乐音量控制在 50分贝左右,拔针 10秒后可将音乐关闭 [3]。③采血体位的调整。在两名护理人员的操作下对新生的体位予以调整,保持仰卧位,其中一位护理人员固定新生腕部和身体,使患儿的下肢保持自然弯曲,将其腕部完全暴露,利用碘伏对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进行 2遍消毒,选择合适穿刺点开始采血,采血结束后需使用无菌棉签进行按压,按压时间最小为 5分钟,当穿刺点没有渗血情况出现时,即可停止操作,怀抱患儿予以摇晃安抚 [4]。     1.3 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组与参照组患儿采血后的疼痛情况,利用新生面部编码系统( NFCS)对其进行评估,分数最高为 10分,其疼痛程度与分数呈正相关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相关数据经分析与汇总以后均使用 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新生计量资料可用“”表示,数据结果则需予以 t检验 ;计数资料可用“ %”表示,数据结果则需予以卡方检验,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的表述形式为 P<0.05。     2 实验结果    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护理后,可知研究组患儿的 NFCS评分为( 2.31±1.42),参照组患儿的 NFCS评分为( 3.79±1.57)分,研究组分数明显低于参照组( t=4.0162, P=0.0002),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桡动脉与静脉相比具有更高的血压力,且血液流速更快,可以保证采血一次成功率,另外,新生腕部神经相对较少,容易固定,且皮下脂肪比较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穿刺带来的痛感,不过,由于新生对疼痛的感知更为敏感,所以当其感受过疼痛后很可能引起相关不良反应,故临床需更加关注新生采血疼痛的干预 [5]。集束化护理通过具体、全面、综合的护理方式来为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对于新生桡动脉采血疼痛的管理主要从采血时机、周围环境、体位安排、缓解疼痛措施、身体安抚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表明,集束化护理可使护士更加系统、规范的执行新生桡动脉采血工作,利用更为科学的方式降低新生疼痛感,以此提高新生就诊治疗舒适度,提高家属满意度。    总而言之,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新生桡动脉采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的疼痛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转巧,王继华 .经头皮动脉采血与经桡动脉采血对新生的影响研究 [J].现代医药卫生, 2018, 34( 01): 80-82.     [2]鹿文文,戴婷婷 .两种护理干预在足月新生桡动脉采血所致疼痛中的应用 [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 31): 164-166.     [3]邓丽君,陈惠开,马小红,孔婉兰,邓焕琼,黄活玲,邓翠珊 .研究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新生桡动脉采血时疼痛和生命体征的影响 [J].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 11): 124-126.     [4]王慕卿,郑少梅,冯娜娜 .2种桡动脉采血方法對新生疼痛影响的比较 [J].当代 护士(中旬刊), 2016( 09): 124-126.     [5]陈秀贞 .集束化护理对缓解新生桡动脉采血疼痛的效果 [J].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 09): 137-138.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析全面护理模式应用于高压氧治疗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共选择了 74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作为研究对象, 74患儿均来自于本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4月间就诊的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参与此次研究患儿家属均知晓研究目的自愿参与,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各 37。对比两组患儿出生 3d、 14d的新生行为神经( NBNA)评分、患儿满 3个月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患儿满 3个月两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结果:新生出生第 14d与第 3d比较两组患儿行为神经评分均明显提高( P<0.05),并且观察组患儿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患儿满 3个月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评显示观察组 GMF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为 2.7%,对照组发生率为 18.9%,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实施全面护理模式可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帮助患儿健康发育,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关键词】全面护理模式;高压氧治疗;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护理效果    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疾病较易导致新生出现神经系统功能发育不良,甚至可能导致患儿死亡 [1-2]。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弥散能力,迅速有效地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是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为促进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康复,在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十分必要。全面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模式。护理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基于此,此次研究将选择 74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作为研究对象,探析了全面护理模式应用于高压氧治疗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及价值,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择了 74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作为研究对象, 74患儿均来自于本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4月间接诊的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各 37。纳入标准:①参与此次研究患儿家属均知晓研究目的自愿参与。②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③无其他脏器严重疾病。④体质量≥ 2.5kg。⑤胎龄≥ 37周。排除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发育不良或不同意参与研究的患儿。对照组: 20为男、 17为女。胎龄: 37-42周,平均为( 38.8±4.1)周。觀察组: 21为男、 16为女。胎龄: 37-41周,平均为( 38.7±4.2)周。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 P>0.05),研究可行。     1.2 方法 74患儿均进行了高压氧治疗,在为患儿进行常规检查,并在日龄 3-5d后使用婴儿氧舱为患儿进行治疗,从而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弥散能力,增加机体组织的氧含量和储氧量,迅速有效地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常规护理方法: 1、高压氧治疗的护理:与患儿家属做好沟通,遵守高压氧安全操作规程,严格依据医嘱进行治疗、护理工作。依据患儿日龄以及体质量等适当调整高压氧压力,压力控制在 1.4-1.6ATA(绝对压)之间;治疗时间以 50-60min为宜, 1日 1次,以 10d为一个疗程,总共实施 3个疗程。高压氧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患儿在氧舱内的治疗反应,如有呼吸不规则或暂停、面色青紫或苍白、呕吐、面肌抽搐等,则要立即进行减压做好出舱准备。随时监测氧浓度,详细记录操舱记录单。出舱后要立即为患儿擦汗,并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患儿受凉,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意识状态,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 2、注意维护环境,适当调整病室内光线,如早上可使用窗帘遮挡刺眼阳光,晚上则可适当调整灯光亮度。保温箱要使用遮光灯,保护好新生眼睛,减少降低噪音干扰。注意在为患儿进行护理操作时要动作轻柔。监护器、呼吸仪等也要设定最小声。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儿进行全面护理模式: 1、体位的管理,部分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肌张力改变,如:头后仰、角弓反张、双上肢和(或)双下肢肌张力增高或降低等。因此,要注意随时纠正患儿的不正确姿势,尽量减少患儿肌肉的紧张程度。通常采用与姿势相反的体会,如:头后仰、角弓反张、上肢后伸、下肢硬伸等异常姿势均用抱球姿势纠正。肌张力低下的患儿抱时双手托住患儿的臀部,头、躯干竖直,使患儿背部依靠在抱者胸前,防止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侧卧位适用于所有患儿,有利于抑制全身伸肌痉挛和颈肢反射作用,改善全身痉挛状态,有利于患儿精神放松。 2、摄食吞咽的管理,个别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可引起口腔运动功能或反射减弱,导致吸吮吞咽功能障碍,进食不流畅。因此要注意患儿吞咽时喉头有无咕噜咕噜声音,有无呛咳,有无憋气。对于进食不流畅的患儿,要加强唇部、颊部的感觉训练,可用手指(戴手套)要颊部及口周轻轻抖动、轻轻按摩。 3、为患儿设计鸟巢式护理,使用柔软被褥做成鸟巢,大小要依据患儿大小合理调整。鸟巢夹层要放置高弹力棉,患儿体位可模拟子宫中体位。促使患儿有安全感。 2、开展刺激性护理干预:包括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触觉刺激、被动运动刺激与游泳刺激。视觉刺激是在患儿清醒与安静状态下使用红、白、黄、紫等色彩显眼的小玩具在患儿眼前晃动,吸引其注意力,每日 5-6次。听觉刺激可采用播放儿歌,鼓励家属多与患儿讲话,唱儿歌等。触觉刺激是对患儿进行抚触,从头面部开始至四肢、手足、胸背等部位。抚触力度要由轻至重。患儿安静情况下进行抚触。最好选择在喂奶前 30min或喂奶后 90min。抚触时间由 5min开始逐渐延长抚触时间, 1日 2次。护理人员为患儿进行抚触前要温暖双手。被动运动刺激可采用婴儿被动体操、日光浴、大小便后行扩胸、伸展肘关节、伸曲上肢,股关节运动等,每日 1-2次。患儿病情稳定后可给予游泳水刺激,配合音乐让患儿在水中手舞足蹈,自由游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措施在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到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58,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9,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试验组施以危重症专职护理,对患儿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情况、家长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危重症专职护理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新生红臀的预防中,采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80新生作为对象,等比例将新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新生的红臀发生率、红臀消退时间和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  红臀发生率和红臀消退时间观察组指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满意度观察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新生红臀的预防中,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可明显降低新生红臀的发生率,缩短红臀消退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红臀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 对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治疗,分析该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为对象,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为保障实验公平性采用硬币随机法,对 48 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剂量的牛肺表面活性剂,观察组则为大剂量的牛肺表面活性剂,分析应用成果。 结果: 从 病情改善 上看,观察组 患儿的血气指标在前期差异不大,在第三天后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以观察组更高,分别为( 87.95±4.33 ) mmHg 和( 366.05±11.21 ) mmHg ,对照组为 ( 80.25±4.18 ) mmHg 和( 310.28±12.32 ) mmHg , 在二氧化碳分压上则以观察组更低,为( 42.11±3.02 ) mmHg ,对照组则为( 48.96±4.27 ) mmHg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治疗有效率对比上,观察组总疗效率为 91.7%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79.2% ,效果显而易见。 结论: 采用 大剂量的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实施对患儿的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治疗和机械通气的时间,且无风险性特征,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肺表面活性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鸟巢式护理运用于新生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2018年 3月 -2019年 7月本院接诊的新生 86名,利用随机数表法划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 n=43),当中,试验组实行鸟巢式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析 2组的家长满意度,对比新生黄疸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的出暖箱时间为( 13.58±1.29) h,比对照组的( 17.65±2.63) h短, P< 0.05。试验组的新生睡眠时间为( 20.52±1.48) h/d,比对照组的( 16.37±2.69) h/d长, P< 0.05。试验组的新生黄疸发生率为 0.0%,比对照组的 11.63%低, P< 0.05。试验组的家长满意度为 97.67%,比对照组的 83.72%高, P< 0.05。结论:于新生护理中采用鸟巢式护理法,可有效提升家属满意度,预防新生黄疸,缩短出暖箱时间,改善睡眠情况,建议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家长满意度 鸟巢式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抚触护理用于新生黄疸护理中的总有效率。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所收治的80新生黄疸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分析样本,并将这80黄疸患儿通过随机的方式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儿各40。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基于对照组之上的抚触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黄疸退散时间以及护理前后胆红素水平对比。结果:经过研究对比,根据数据,采用抚触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单纯应用普通护理的对照组患儿,组间对比的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黄疸退散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应用的抚触护理观察组患儿用时更短,组间对比的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抚触护理干预在新生的黄疸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使得新生的胆红素水平得以下降,恢复效果更好,因此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抚触护理 新生儿 黄疸护理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鸟巢式护理干预用于新生护理中对舒适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80新生,通过随机的划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新生各40。对于对照组的新生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的新生采用鸟巢式护理模式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新生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来分析判断新生的舒适程度以及鸟巢式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采用鸟巢式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新生的各项临床指标都要优于只应用普通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新生,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采用鸟巢式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新生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新生来说更低,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应用鸟巢式护理干预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新生的舒适度,跟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极富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鸟巢式护理干预 新生儿护理 并发症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妊娠前肥胖是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的高危因素 进行分析研究 ,GDM孕妇易分娩巨大。本研究探讨GDM孕妇妊娠前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对巨大发生情况影响。方法 选择2014-01-01-2019-06-30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孕期诊断为GDM的孕妇566为病例组,按年龄 ± 3岁匹配选取非GDM的孕妇566名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妊娠前BMI与新生体质量关系。结果 病例组随着妊娠前BMI增加,巨大分娩率显著增加,趋势 χ 2=6.955,P=0.00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妊娠前BMI正常的孕妇,妊娠前超重(OR=1.696,95%CI为1.041~2.762,P=0.034)、肥胖(OR=2.188,95%CI为1.137~4.209,P=0.019)的孕妇显著增加巨大的发生风险。通过分层分析显示,伴有妊娠前超重(OR=2.003,95%CI为1.065~3.771,P=0.031)、肥胖(OR=2.479,95%CI为1.053~5.836,P=0.038)的GDM患者分娩巨大风险更高。结论 妊娠前超重、肥胖的孕妇显著增加巨大发生风险,GDM孕妇妊娠前超重及肥胖孕妇更易分娩巨大,应注意将计划妊娠妇女妊娠前BMI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还应控制GDM孕妇体质量增长范围,以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体质量指数 巨大儿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化足跟采血在新生疾病筛查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方法:使用奇偶分组法,选取我院某产科病区( 2018年 1月 -3月) -( 2019年 1月 -3月)本科新生案例 779,将其按照年份为实验组( 2019年 1月 -3月)和对照组两组( 2018年 1月 -3月)。对照组 406使用常规化的护理,实验组 373使用规范化护理,分析规范化足跟采血在新生疾病筛选中的重要运用。结果:实验组退片率 2( 0.53%),成功率 375( 99.46%),对照组 11( 2.7%),成功率 395( 97.24%) ,两组数据对比,( p< 0.05),表明采用规范化护理方式能够提升护理质量,有利于足跟采血。结论:采用优质化护理方式,可以优化新生婴儿的足跟采血的质量,可以减少医患纠纷,提升新生婴儿的疾病筛查质量,建议对应的医疗机构可以参考规范化护理方式,以规范化足跟采血。

  • 标签: 规范化足跟采血 新生儿疾病 筛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危重症用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疗法的价值。方法: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本科接诊危重症新生125名,随机分2组。试验组65名采取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疗法,对照组60人行常规治疗。对比生存率等指标。结果:关于不良反应,试验组的发生率1.54%,和对照组数据10.0%相比更低(P<0.05)。关于TRIPS评分,在疗程结束时:试验组数据(15.01±2.48)分,和对照组(20.06±2.97)分相比更低(P<0.05)。关于生存率,试验组数据100.0%,和对照组93.33%相比更高(P<0.05)。结论:新生危重症用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疗法,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生理稳定程度更高,生存率提升也更加明显。

  • 标签: 多巴胺 新生儿危重症 不良反应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