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症,其具备高度的传染病。水痘在儿童以及成人身上,均具有一定的发病率。水痘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皮肤粘膜问题,患者感染后,会出现斑疹、水泡等一系列症状,且该症状具备传染特性。在春、秋两季,水痘具备爆发性的趋势。且儿童水痘一般为自限性,而成人水痘较为严重。但在治疗中,水痘病愈,患者可获终身免疫能力。病毒在传染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潜伏期,病毒以静止状态停留在神经节,在合理时机激活出现症状。因此,对于散播型水痘患者、新生儿水痘患者而言,必须尽早的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阿昔洛韦是目前治疗水痘带状疱疹的首选药物。可以有效的防止病毒扩散,提升其皮肤的愈合能力,降低病情的传播,避免水痘出现更为严重的危害事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问题引起因素提出解决措施,提高疾控中心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方法:观察对象为某疾控中心突发的一系列公共卫生事件,并且使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不足因素。结果:对60例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不足因素统计中,信息不够灵敏因素占比31.6%,反应不够迅速占比26.66%,队伍不健全因素占比21.66%,宣传力度不够因素占比13.33%,基础设施不足因素占比6.66%,(x2=130987,p=0.012),组间数据有差异。结论: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急能力不足引起原因有多种,需要根据不同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以此来提高疾控中心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急救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取公共卫生事件急诊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达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模式,而观察组使用规范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风险事件产生的几率、临床护理指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产生风险事件的几率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分流等待的时间、急诊抢救时间、检查结果回示时间以及专科医生访视等时间长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评估观察、急救效率、风险防范、团队协作以及工作态度等评分低于观察组,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施综合性、规范性以及系统性的急救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比较好,值得社会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预防接种护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一是概述了国内外预防接种护理体系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预防接种护理的影响及其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角色定位。二是指出预防接种护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面临的应急预案与响应机制不足、人力资源配置与专业能力欠缺以及公众认知与参与度局限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应急预案与响应机制、加强人力资源配置与专业能力建设以及提升公众认知与参与度等优化对策,旨在提高预防接种护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能力和效果,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提供有力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整体性治理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有效措施。方法 我院2023年3月~2024年7月期间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采取整体性治理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措施前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情况。结果 整体性治理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措施实施后,共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起(以食源性疾病中食物中毒为主),医院了解公共卫生事件后26—72min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35min—76min上级行政部门、疾控中心组织救援队赶赴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现场。实施后,患者预检分诊时间、治疗等候时间、 总救治时间均较实施前短(P<0.05),患者满意分数较实施前高(P<0.05)。结论 医院整体性治理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措施应用后,方便于医院迅速反应,缩短患者预检分诊时间、治疗等候时间、总救治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分数,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对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及管理对策进行研究。方法 将本疾控中心25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进行评估作为管理前,以此现状作为基础,在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作为管理后,对比管理前后工作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差异。结果 管理后,工作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当前疾控中心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着资金储备不足,应急监测能力薄弱,工作人员应急能力有待提升等相关问题,针对这一现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从而能为人们的生命健康以及社会稳定提供更好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重大突发事件中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建设医护心理干预门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STR心理压力测量表对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治一线的10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13名拒绝参加实验,参加87人。结果:其中50人分数异常,占57.47%,38人达到干预标准,占43.67%,心理健康水平总体降低(P<0.001)。治疗后23人分数降至正常,11人分数较前降低,好转率为89.47%。结论:重大突发事件期间一线医护工作者身心健康影响严重,及时的心理干预措施来发现并治愈医护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保障他们的工作效率以及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效果与显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