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隆庆和议"以后,明朝政府针对当时漠南蒙古势力左、右翼格局的形成,开始从战略上调整对蒙古的策略,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方针。与右翼蒙古议和,实现了双方的通贡互市贸易,而对左翼蒙古的通贡要求则明确给予拒绝。但随着左翼蒙古对辽东边境地区的入侵袭扰加剧,明朝不得不于万历年间逐步改变了对左翼蒙古的"拒贡"策略,以一种变通的方式与之实现了互市贸易,同时对右翼蒙古的策略逐步进行战略性微调,以期进一步巩固双边的贸易关系。到万历后期,由于后金的崛起,使得明朝在辽东地区的防守压力进一步加大,明朝政府在维持对右翼蒙古策略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左翼蒙古的拉拢和利诱上,目的就是指望通过加大抚赏力度,以借助其力量来与后金对抗。
简介:对儒家仕进之路的质疑,使得《红楼梦》试图借助对"女儿"纯洁的认同实现对文化危机的拯救。作为对"香草美人"文化隐喻传统的继承,"女儿"之真、纯、美在明清之际被视为"道德纯洁"和"政治干净"的象征,并因此被赋予形而上的意义。但是《红楼梦》的展开过程却宣告了此一拯救的失败。其原因可归结为:其一,宝玉的女儿崇拜论的狭隘;其二,宝玉对女儿气质的偏至认同。因之,"女儿"的终将长大与"诗性"的终将逝去,最终导致了整个诗性家园的毁灭。故而《红楼梦》既展示了对"女儿"救世理想的憧憬,又亲自进行了拆解。所以籍此,《红楼梦》不仅将晚明以降对"女儿"、"情"的讨论推向更深更远处,同时亦对文人在当时语境中的自我价值选择困境做出了一个批判性的、寓言性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