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患者,男,32岁,反复头晕伴心悸1月,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腰痛及发热,体重无明显减轻。体格检查:血压166/116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无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及腹部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双肾区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叩击痛。既往有2002年车祸外伤病史,自诉10年前在外院发现右肾囊性肿物,后行肾脏穿刺活检考虑为肾脏囊性病变。入院B超:右肾中部可见约6.2cmx4.2cmx5.3cm不均匀实性肿块回声,边界尚清,以稍高回声为主,内见点状强回声光团;CT:右肾中下极见一大小约4.3cmx5.2cm类圆形混杂密度影,大部分突出肾外,病灶中心为明显低密度,平扫CT值约44HU,密度不均匀,周边部分以实性成分为主,平扫CT值约87HU,病灶最外围环以弧形钙化,推移右肾向前移位,增强扫描中心部分强化不明显,实性成分轻度强化,不排除肿瘤性病变可能(图1、2);后行双肾ECT检查:右肾功能轻度受损(左肾GFR:42.54ml/min,右肾GFR:31.68ml/min)。患者右肾占位病变良恶性未明,结合患者外伤病史,不排除陈旧性血肿可能,亦不排除右肾肿瘤病变可能。与患者充分沟通病情后,患者同意行腹腔镜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术中见右肾中下极一肿物,大小约5cmx4cm,表面稍硬,切开肿物可见内呈暗红色泥沙样改变(图3)。术后病理诊断:右肾肿物,结合临床外伤病史,病变符合血肿伴纤维组织包裹及钙化。随诊3年,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无头晕、胸闷、心悸等不适,复查血常规、生化、B超及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陈旧性Lisfranc损伤手术治疗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0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9例陈旧性Lisfranc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中位数为49岁(25~58岁);术前病程中位数为24个月(3~312个月)。第1、2、3跖跗关节行关节融合术,第4、5跖跗关节行复位固定或成形术。通过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ublin评分,并记录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6.1±23.2)个月(12~104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时AOFAS的中足评分为87(79,90)分,VAS评分为1(0,2)分,Lublin评分为70(60,75)分,较术前[51(44,63)分、4(4,6)分、50(40,55)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对手术表示满意。3例患者融合不愈合,1例发生钢板断裂,未见感染、皮肤及伤口相关并发症。结论第1、2、3跖跗关节融合、第4、5跖跗关节复位固定或成形术治疗陈旧性Lisfranc损伤具有良好的中短期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肛裂缝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4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2例。治疗组采用肛裂缝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裂切除术治疗。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比较两组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经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均为100%。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创缘疼痛、水肿、出血及小便困难、发热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肛裂缝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术后疼痛、出血、水肿等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简介:目的观察宫廷正骨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对54例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患者采用宫廷正骨手法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情况按照贝尔德-杰克逊(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踝关节疼痛、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工作能力、活动范围方面的评分及踝关节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54例中痊愈46例(85.2%),显效7例(13.0%),有效1例(1.8%),无效0例(0%),总有效率为100.0%。治疗后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6例,良14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2.6%。结论宫廷正骨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具有较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 ]目的:对手术治疗儿童桡骨头陈旧性脱位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从 2010年 1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 60例桡骨头陈旧性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0例开展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开展重建环状韧带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P<0.05。结论:采用尺骨背侧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手术治疗儿童桡骨头陈旧性脱位,能提升手术效果,手术后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陈旧性的心肌梗死临床诊断当中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2018年4月-2019年5月我院所收治25例陈旧性的心肌梗死病患及同期本我院所收治25例非陈旧性的心肌梗死病患为对象。两组均实施心电图临床检查,观察两组病患心电图临床检查结果,并计算分析两组病患临床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病患心肌梗死临床检查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显著较高,组间的数据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损伤性的ST段上升、缺血性的T波实际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的数据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坏死性的Q波实际发生率明显较高,组间的数据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陈旧性的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心电图临床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均明显较高,应用价值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在我院实施治疗的老年骨折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85例(2017.3~2020.3),因骨折类型差异性分组,44例新鲜骨折,41例陈旧骨折,分别纳入骨折1组和骨折2组,均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穿刺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Ⅰ型陈旧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19例Ⅰ型CS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77例;年龄58~95岁[(79.2 ±15.6)岁]。骨密度T值为-4.5~-2.5 SD[(-3.9±0.2)SD]。损伤节段:L1~L2 56例,L3~L5 63例。其中60例接受横突与上关节突移行部单侧穿刺高黏度骨水泥PVP治疗(单侧入路组),59例接受Magerl法经椎弓根双侧穿刺高黏度骨水泥PVP治疗(双侧入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暴露辐射次数,以及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观察邻近椎体骨折、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24.1±5.6)个月]。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21.5±6.5)min]明显短于双侧入路组[(37.8±7.4)min],骨水泥注入量[(4.2±0.7)ml]少于双侧入路组[(6.5±1.1)ml],术中暴露辐射次数[(14.2±3.0)次]少于双侧入路组[(31.4±6.4)次](P均<0.05)。两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VAS、ODI、伤椎椎体高度比和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相同时相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分别为5%(3/60)、8%(5/59)(P>0.05)。骨水泥渗漏单侧入路组4例(7%),双侧入路组11例(19%)(P<0.05)。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与Magel法经椎弓根双侧穿刺高黏度骨水泥PVP比较,横突与上关节突移行部单侧穿刺高黏度骨水泥PVP治疗Ⅰ型CSOVCF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暴露辐射次数少、术中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弯角穿刺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伴终板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58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伴终板骨折患者资料,均采用PKP双侧注入骨水泥治疗,均为单一椎体骨折。根据穿刺器的形状分为弯角穿刺针组和直角穿刺针组。弯角穿刺针组28例,男7例、女21例,年龄(71.8±7.8)岁(范围60~84岁),骨折椎体分布:T11 3例、T12 5例、L1 6例、L2 5例、L3 3例、L4 4例、L52例;直角穿刺针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73.2±8.4)岁(范围61~88岁),骨折椎体分布:T11 3例、T12 5例、L1 7例、L2 4例、L3 4例、L4 5例、L5 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骨水泥渗漏率,术后1周、6个月、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测量术前及术后骨折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7±2.9)个月(范围12~24个月)。弯角穿刺针组骨水泥渗漏率(18%,5/28)低于直角穿刺针组(23%,7/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607);弯角穿刺针组骨水泥使用量和手术时间[(5.0±0.5) ml、(55.2±6.9) min]均高于直角穿刺针组[(3.4±0.6) ml、(42.9±3.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弯角穿刺针组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3±1.0)分、(2.6±1.5)分]和ODI(27.5%±9.7%、28.7%±11.3%)均低于直角穿刺针组[(2.7±1.0)分和(4.5±1.1)分,31.8%±10.5%和43.1%±13.4%];弯角穿刺针组后凸Cobb角术前25.5°±3.5°、术后18.4°±1.6°、末次随访时20.5°±4.9°;骨折椎体高度术前(14.2±1.9) mm、术后(21.5±2.2) mm、末次随访时(20.1±3.6) mm;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后凸Cobb角降低、骨折椎体高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角穿刺针组后凸Cobb角术前24.4°±3.6°、术后23.1°±4.0°、末次随访时27.8°±2.9°;骨折椎体高度术前(14.5±1.8) mm、术后(15.4±2.0) mm、末次随访时(12.7±1.0) mm;末次随访时与术前和术后1周比较后凸Cobb角增大、骨折椎体高度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弯角穿刺针组后凸Cobb角低于直角穿刺针组、骨折椎体高度高于直角穿刺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弯角穿刺针PK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伴终板骨折可有效恢复终板高度,降低后凸畸形及慢性腰痛的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整复单侧陈旧性颧眶颌复合体骨折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系统研究。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完成的单侧陈旧性颧眶颌骨折复位固定17例的临床资料。术前行螺旋CT扫描,将数据导入导航工作站制定手术方案,术中通过AccuNavi-A导航系统引导验证手术操作。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导航精度,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7例外形及功能均恢复良好(均P<0.05);手术导航精度为(0.64±0.10)mm,双侧颧骨突度差为(0.93±0.19)mm,双侧颧骨宽度差为(0.48±0.18)mm;两侧瞳孔高度差为(0.36±0.21)mm。结论在单侧陈旧性颧眶颌复合体骨折整复手术中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