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机器人辅助活体肾移植的安全性及早期预后,绘制掌握该术式的学习曲线。方法本研究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完成的30例机器人辅助活体肾移植病例资料。随访时间为3个月。采用累积总和法绘制学习曲线。根据学习曲线将30例受者分为练习期(前17例)与熟练期(后13例)两组,比较其手术各阶段时间及早期预后。术后比较两组受者肾功能,围手术期并发症,评估机器人辅助活体肾移植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30例机器人辅助活体肾移植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21.4±36.1)min。围手术期未发生肠梗阻、移植肾功能延迟、漏尿及切口感染。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1.9±0.2)d。在随访中,2例受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后均好转。由学习曲线发现静脉吻合、动脉吻合、热缺血时间、输尿管吻合分别需要10例、12例、12例、17例手术操作以达到熟练水平;整个手术过程平均需要15例操作以达到熟练水平。根据所有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以17例为分界将受者分为练习期及熟练期,发现两组受者手术时间[(235.5±31.6)min比(203±34.3)min,P=0.012]及热缺血时间[(63.7±24.9)min比(47.0±11.3)min,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在部分时间点熟练组肌酐低于练习组,如术后第7天[(192.7±135.2)μmol/L比(107.8±27.9)μmol/L,P=0.022],术后30 d[(147.8±46.3)μmol/L比(112.3±28.0)μmol/L,P=0.021],但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56.1±34.1)ml/(min·1.73m2)比(72.0±18.5)ml/(min·1.73m2),P=0.14],术后第30天[(56.2±18.9)ml/(min·1.73m2)比(68.7±15.3)ml/(min·1.73m2),P=0.14]。结论机器人辅助活体肾移植是安全可行的,学习曲线大约需要17例达到熟练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受者的BK病毒(BK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肾移植术后BKV感染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完成的561例肾移植受者(器官捐献和活体供肾)的临床信息及术后18个月随访资料,根据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的血、尿标本中BKV DNA载量以及移植肾活检结果,将受者分为对照组(A组,BKV监测结果阴性或尿液中BKV DNA载量<1.0×107拷贝/ml ,372例)、高水平BKV尿症组(B组,尿液中BKV DNA载量≥1.0×107拷贝/ml但血BKV阴性,128例)、BKV血症组(C组,血清BKV DNA载量≥1.0×103拷贝/ml,52例)、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N)组(D组,移植肾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BKVN,9例)。统计分析术后BK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术后18个月内,561例肾移植受者高水平BKV尿症发生率为33.69%(189/561),检出时间为术后(4.2±3.8)个月;BKV血症发生率为10.87%(61/561),检出时间为术后(5.2±3.6)个月;BKVN发生率为1.78%(10/561),检出时间为术后(7.0±4.0)个月;单因素分析提示受者性别、年龄、免疫抑制方案、急性排斥反应史、供者类型与BKV感染有关;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后;男性受者(P=0.013)、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联用的免疫维持方案(P<0.001)和急性排斥反应史(P=0.002)是术后BKV感染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肾移植术后12个月内是BKV感染的高发期,男性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史、免疫抑制方案是肾移植术后BK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术中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1年6月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405例,根据术中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36例)和未输血组(36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术前检查资料、术中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基于模型预测概率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评价模型的区分能力。结果405例患者输血率为8.9%。与未输血组比较,输血组女性、贫血、低钙血症占比较高(P<0.05),吸烟占比较低(P<0.05),术前Hb、Hct、Ca2+、白蛋白较低(P<0.05),术前AST、ALT较高(P<0.05)。与未输血组比较,输血组麻醉时长、手术时间较长(P<0.05),术中白蛋白总量、输血量、补液总量、失血量、尿量较多(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血[比值比(odds ratio, OR)=6.43,P=0.001]、低钙血症(OR=2.52,P=0.030)、失血量多(OR=1.01,P<0.001)、女性(OR=3.46,P=0.004)、手术时间长(OR=1.01,P=0.022)为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因子的AUC值为0.856,敏感度0.750,特异性0.875。结论贫血、低钙血症、失血量多、女性、手术时间长是肾移植手术术中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肾移植和腹股沟疝修补同期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至201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尿毒症合并腹股沟疝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合并症、透析方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肾功能等资料进行观察。结果共有7例尿毒症合并腹股沟疝患者接受了肾移植手术,患者全部为男性,中位年龄63岁,均为腹股沟斜疝,其中4例患者肾移植手术同期行疝修补术,其余3例患者中,2例采取分期手术,一期肾移植,二期疝修补,1例单纯行肾移植术。分期手术患者中有1例于疝修补术后5个月复发,再次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平均随访时间6.8年(4.5~12.5年),腹股沟疝无复发患者。结论肾移植合并腹股沟疝患者,分期手术和同期手术都是可行的,同期手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腹泻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肾移植术后受者发生腹泻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患者腹泻发生在肾移植术后1月~13年内,中位时间4年1个月,持续时间2d~18个月;一年内发病时间点4~9月44例,10~3月26例。肠道感染30例(42.9%),菌群失调10例(14.2%),免疫抑制剂副作用21例(30%),使用引起腹泻的非免疫抑制药物4例(5.7%),不明原因5例(7.1%)。17例患者行粪便细菌培养,6例便培养致病菌阳性,20例患者霉酚酸谷浓度明显增高。结论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腹泻与肠道感染关系密切,同时高霉酚酸浓度为高危因素而且与肾移植时间相关,根据腹泻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治疗肾移植后腹泻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真菌合并细菌性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总结其经验性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真菌合并细菌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均为首次肾移植,男5例,女1例。年龄为22~64岁,平均年龄36岁。肾移植术后常规应用环孢素加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加醋酸泼尼松的三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方案。6例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为发热,最高体温40.2℃,乏力,呼吸明显急促,可伴闷气,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多为白色泡沫样或黄色粘痰。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血气分析可有不同程度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紊乱。早期肺部CT表现为肺部炎症,但2~5d后病变进展迅速,表现为广泛的弥漫性病变,呈斑片状、毛玻璃状。针对6例肾移植术后真菌合并细菌性肺部感染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重症肺部感染的专科护理、加强药物管理、提供营养支持及基础护理措施。结果6例患者中均治愈出院,2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经使用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后治愈后出院,1例患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给予抗炎药物应用后治愈出院。结论面对复杂的真菌合并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加强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PaO2、SpCO2、Sao2、HCO3的数值变化,加强呼吸道及氧气通畅,提供加强营养支持、做好患者的专科护理、基础护理、药物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重视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是护理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器官移植中心2002年1月至2012年10月3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表现为寻常型,15例为特殊型。6例合并局部细菌感染,8例合并全身性感染。所有患者皮肤带状疱疹恢复良好,3例因同时伴有其他严重感染死亡。1例合并角膜疱疹者恢复较慢,恢复后视力未受影响。3例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后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经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恢复。结论肾移植术后易并发带状疱疹。其表现常为特殊型,或不很典型,病情常较重,病程也较长。肾移植术后发生的带状疱疹易累及非典型部位或合并其他感染,并出现相关治疗并发症等。护理过程中除加强局部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外,尚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继发或合并感染、移植肾排斥反应等加强监测,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肾移植术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探讨有效的护理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肾移植术后高血压患者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在相同的血压监测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连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术后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肾移植术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平均得分分别为92.0分和76.0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1例排斥反应,发生率2.38%,对照组3例发生排斥反应,发生率7.1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8例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4例患者无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30例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12例患者无明显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9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控制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利于及早发现移植肾排异的临床表现,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对出院后保健知识的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方法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行肾移植术后病人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对照组只做出院指导,采用自设问卷评价两组的效果。结果出院半年后两组患者对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半年内再次住院率为3%,对照组为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能及时准确给院外病人以医学健康指导,能及时发现早期并发症,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同时降低患者的再次住院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同时期亲属活体供肾移植(LD)受者与尸体供肾移植(DD)受者BK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器官移植研究所实施的实体器官肾移植受者911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肾移植受者尿液和外周血中的BK病毒DNA水平进行监测,根据供体来源不同分为LD组255例和DD组656例;比较LD组与DD组的BK病毒感染情况,探讨不同来源的供体对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的影响。结果所有研究对象BK病毒感染尿液检出率为13.06%(119/911),血液检出率为2.96%(27/911);肾移植术后BK病毒尿液检出率高于血液检出率(P<0.000 1);LD组中BK病毒感染尿液检出率为9.02%(23/255),明显低于同期DD组的14.63%(96/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7,P=0.012);LD组BK病毒感染血液检出率为0.78%(2/255),明显低于DD组的3.81%(25/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9,P=0.007)。结论不同来源的实体器官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率差异较大,DD来源的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 844例肾移植受者中术后并发PTLD的13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受者性别、年龄、血肌酐、药物浓度、糖尿病、肾移植术后有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方案的使用等相关资料。13例PTLD受者中,男11例,女2例,确诊时年龄为55岁(31~78岁)。结果PTLD病变位置分布在肺部1例,胃肠道8例,区域淋巴结2例,皮肤1例,颅内1例,均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淋巴瘤,距肾移植手术中位时间为86个月(12~204个月)。76.9%受者病理组织EB病毒检测呈阳性。确诊后给予免疫抑制剂减量为主的综合治疗,无法耐受利妥昔单抗+CHOP(R-CHOP)方案化学药物治疗的受者切换为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R2)方案,2例受者肺部感染死亡,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例,病情进展1例,总有效率91.6%。结论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是综合治疗的核心,根据受者耐受性选择合理的化学药物治疗方案,R2方案为无法耐受一线R-CHOP方案的受者更多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对肾移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肾移植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成传统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将2009年6月到2010年5月住院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2010年6月到2012年5月住院的7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采用χ2检验分析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临床依从性,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临床依从性,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移植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依从性,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