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目的:实验研究对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实施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医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 6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实施头孢噻肟治疗,实验组患儿实施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达 85.7%,对照组仅有 56.7%, 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效果显著,降低了患儿的死亡率,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头孢噻肟 ;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败血症 ;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efotaxime combined with gamma glob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septicemia. Methods: 65 cases of neonatal septice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symptomatically. On this basis, the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efotaxime. The childr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efotaxime combined with gamma globul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ildren.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85.7%, only 56.7%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cefotaxime combined with gamma globuli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septicemia, which can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the children and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作用。方法:我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54例健康新生儿(即为对照组)以及54例败血症确诊患儿(即为观察组)为本次研究对象,两组新生儿均行血常规检验、C反应蛋白检测以及降钙素原检测,比较两组新生儿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较于对照组血常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此外,观察组新生儿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相关指标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参考价值低,败血症新生儿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以及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均超过正常水平,可为败血症新生儿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合并轻度低蛋白血症直肠癌术后患者化学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以我院收诊的80例合并轻度低蛋白血症直肠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对两组患者的化学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胃肠反应发生情况,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免疫学指标,有差异,(P<0.05)。结论:化学治疗在合并轻度低蛋白血症直肠癌术后患者中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患者手术后出现肠胃反应的概率明显降低,并且免疫学指标明显改善,这种措施有推广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合并轻度低蛋白血症直肠癌术后患者化学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以我院收诊的80例合并轻度低蛋白血症直肠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对两组患者的化学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胃肠反应发生情况,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免疫学指标,有差异,(P<0.05)。观察组40例患者再次化学治疗时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恢复正常,能如期进行下次化疗。结论:化学治疗在合并轻度低蛋白血症直肠癌术后患者中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患者手术后出现肠胃反应的概率明显降低,并且免疫学指标明显改善,能够稳定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这种措施有推广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强光疗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强光疗法,实验组:常规治疗+强光疗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收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更低,实验组治疗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游离脂肪酸水平更低,实验组治疗后的总胆汁酸水平更低,下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光疗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可以改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等血清指标,有助于促进恢复,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未出现显著上升,安全性较高,有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结合各类学术科研报告,简要论述近年来对于血友病的研究。首先说明血友病甲和血友病乙的发现过程,在分析其各自的发病机制,在其基础上说明遗传机制和临床意义。其次,根据发病机制总结血友病在临床上的诊断方法,并概括提出由临床经验得出的预防和救治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比较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于老年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S100β蛋白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自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共计50例进行分析,分为进行全身麻醉的对照组,及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实验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术后2h(T1)、术后24h(T2)、术后48h(T3)血清中S100β蛋白的含量,此外记录两组患者苏醒后认知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手术都取得预期效果,实验组在T1阶段S100β蛋白明显高于T0,而对照组T1、T2、T3均较T0阶段明显升高,实验组苏醒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直肠癌根治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可降低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此外S100β蛋白的含量变化与认知障碍有一定的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浆蛋白S(PS)活性水平与体重指数(BMI)和炎症因子(CRP、IL-6、TNF-α)等生化指标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治疗且发病时间在24小时内的80例新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记为观察组,将同期于我院进行血管危险因素体检的8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人员的PS活性、BMI以及CRP、IL-6、TNF-α并予以分析。结果:观察组PS活性水平小于对照组,而BMI以及CRP、IL-6、TNF-α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在PS活性、BMI以及CRP、IL-6、TNF-α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蛋白S活性水平与体重指数和炎症因子等生化指标同脑梗死发生以及病情发展存在密切关联,临床应重视上述指标在脑梗死防治中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BIS对全麻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神经认知功能与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3.1-2023.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全麻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哈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深麻醉组、浅麻醉组,两组患者人数各为30例,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神经认知功能以及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与术前1d相比,患者术后1dMMSE明显降低,浅麻醉组术后3dMMSE评分降低明显(P<0.05);与术后1d相比,深麻醉组术后3d、5d与浅麻醉组术后5dMMSE评分增高(P<0.05);与术后3d相比,浅麻醉组术后5dMMSE升高(P<0.05);浅麻醉组术后1d、3dMMSE评分低于深麻醉组(P<0.05);两组患者TI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I相比,两组患者TII~IV阶段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升高明显,且浅麻醉组患者升高幅度优于深麻醉组(P<0.05)。结论 在老年全麻髋关节置换术的实施过程中,将BIS值维持在30~39时,相对不易对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且此数值对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影响相对更小。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的74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各37例。试验组、对照组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地塞米松。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 ALB)水平。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β2-MG、m AL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β2-MG、m AL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前及孕期保健对降低出生缺陷率和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在本院已经接受孕前保健的孕妇 275例为观察组,予以孕前及孕期全程健康管理,另选同期在本院接受常规产检的孕妇 275例作为对照组,跟踪妊娠情况,分析组间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 4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3.82%( P< 0.05)。结论:加强孕前、孕期全程保健,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升出生人口素质。 【关键词】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妊娠期并发症;出生缺陷率 孕前及孕期全程健康管理,均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围产期风险的有效途径,而且能够避免对新生儿、所在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1]。本次研究择取已经接受孕前保健且处于妊娠期的孕妇 27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常规产检的孕妇 27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妊娠合并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在本院接受孕优检查、优生遗传咨询且已接受孕期全程保健的孕妇群体中,随机抽取 275例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在同期于本院内接受常规产检、未接受孕前优生保健的孕妇 27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 23~ 38岁,年龄平均( 31.30±5.45),初产妇 188例,经产妇 87例;所有产妇孕周均≤ 13孕周;孕前保健参照相关参考文献 [2]完成;神志清楚,无精神疾病;无血液疾病,无传染性疾病,无恶性肿瘤。对照组,年龄 24~ 39岁,年龄平均( 31.51±5.99),初产妇 189例,经产妇 86例;所有产妇孕周均≤ 13孕周;无精神疾病,实验室检验、超声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对比组间一般资料,数据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产检;观察组予以孕前优生保健服务及孕期全程保健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一系列的孕前优生保健服务 ( 1)预约优生健康检查。预约准备怀孕的夫妇进行孕前优生检查,对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包括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 2)提供个性化风险评估。根据病史,孕前优生检查结果,对可能影响怀孕的遗传、环境、心理、行为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针对性的给予优生咨询指导。 ( 3)针对性优生健康教育。通过新婚学校、优生优育宣传片、宣传册、孕优办健康教育处方一对一的健康宣教。 ( 4)指导计划性怀孕。指导男女双方做好心理上、生理上、物质上的准备,特别是让女方在身体、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在最佳状态下、最适合时期受孕,减少高危妊娠和高危胎儿,降低出生缺陷和流产、早产等不良生育结局的发生。 ( 5)个性化跟踪随访。在孕优检查后 1月、 3月、 6月随访,了解女方受孕情况。若已受孕则转介给孕产保健部进行孕期全程一对一保健指导。 1.2.2孕期全程一对一规范保健服务 (1)随访建册。根据转介信息,随访孕妇于孕 13周前建立孕产期母子健康手册,纳入孕产期系统保健管理对象,确定一对一护理健康管理师进行全程管理。 ( 2)集中及个性健康宣教。孕期发放健康知识手册、观看医学小视频、参与网上或现场孕妇学校的妊娠期保健讲座、孕妇瑜伽、手工课以及定期健康知识短信推送等方式,提升孕妇对孕期及哺乳期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 ( 3)督促规范产检。定期短信推送加个性电话随访,督促孕妇及时、规范产检。至少检查 5次,孕 13周前 1次, 16~ 20周, 21~ 24周, 28~ 36周, 37~ 40周各 1次;发现异常酌情增加产检次数。孕早期给予避免致畸指导,引导进行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检查。孕晚期持续监测胎盘,评估胎儿是否缺氧,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情况,立即就诊。 ( 4)制定个性化方案。根据孕妇产检情况,筛查孕期危险因素,高危孕妇者进行专案管理。个性化制定其体重控制、妊娠期并发症防控方案,指导合理摄入饮食,比如从瘦肉、牛奶等饮食物中摄取钙铁元素,保持膳食平衡、充足营养供支持,并指导其适当运动,比如每日散步 2-3次,每次散步 30min。 ( 5)指导合理分娩方式。告知孕妇及家属关于各种分娩方式的利弊,并使其有一定心理准备,指导其制定科学合理的分娩方式,并告知其围产期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合并症;指导其通过阅读、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压力,促使其以积极乐观心理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命。 1.3 观察指标 ( 1)组间妊娠期合并症发生情况差异,按照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妊娠期合并乙肝、胎膜早破分析。组间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差异,按照先天性心脏病、四肢畸形、唇腭裂、其他评估新生儿出生缺陷。组间分娩方式差异,按照自然分娩、人工助产、剖宫产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 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 %)表示,进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进行 t检验,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妊娠期合并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妊娠期合并乙肝、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3.讨论 随着我国全面开放“二胎二孩”政策,符合二孩政策的育龄妇女中 35岁以上占 60%,且我国的剖宫产率世界“领先”,高达 50%,再生育妈妈中有剖宫产史的占四成左右。二孩占比近 50%,高龄及高危妊娠明显增加,故国民对于围产期的安全与保健愈发重视。不仅如此,新生儿作为家庭的希望,若出现任何缺陷,一方面给新生儿本身带来痛苦,另一方面对新生儿所在家庭及社会均可产生严重不利影响,故需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提高胎儿畸形筛查率,加强围孕期保健服务质量,以满足临床需求。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均予以孕前及孕期全程保健,且按时参加孕检,对照组按时参加孕检;结果显示,观察组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证实,孕前、孕期保健在保证围产期安全、提升出生人口素质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综上,通过制定体重控制方案、心理安抚、健康知识普及,饮食及运动指导、分娩方式指导等措施,强化孕前及孕期指导,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升出生人口素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例婴儿citrin缺陷导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肝功和代谢指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citrin缺陷导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3例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肝功和代谢指标。结果3例患儿肝功指标出现胆汁淤积、甲胎蛋白异常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低蛋白血症;血串联质谱分析甲硫氨酸、瓜氨酸、酪氨酸,以及C14、C16、C181、C182肉碱等升高;尿气相色谱显示4-羟基苯丙酮酸、苯乳酸-2升高,肝纤四项轻度升高。结论citrin缺陷导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肝功异常、代谢功能失常有其特征性,可作为早期诊断的线索。
简介:【摘要】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患者白蛋白 (ALB)、血红蛋白 (HB)及体重指数( BMI)水平,分析其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 5月至 2020年 5月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 50例 COPD患者,纳入 COPD组,另选随机取同期同院 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收集 COPD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及肺功能,健康对照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观察指标差异,分析各项指标与 COPD患者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COPD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OPD患者肺功能水平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水平均显著下降 , 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水平与肺功能呈正相关。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行干预 ,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行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有效价值。方法:将本院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7月间接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 130例纳入研究中,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 66例,实验组 64例。对照组行基础治疗,实验组行丙种球蛋白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指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 PT值相比于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PTT有所升高( p<0.05), FIB有所下降( p<0.05),治疗后实验组 APTT值较比对照组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能够有效调节患儿血液的高凝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