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andamouthdiseaseHFMD)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以期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此病,早期诊断,规范有效治疗,减少死亡及并发症和后遗症。方法对2013年07月01至2013年07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出院收治的60例重症HFMD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基本信息60例HFMD年龄分布于4岁6月以内,平均1岁9月,中位数年龄1岁8月,男女比例3327,地区分布重庆地区37人(61.7%),四川地区22人(36.7%),西藏地区1人(1.6%)。城镇患儿17人(28.3%),农村患儿43人(71.7%)。2)本组HFMD病例全年均可发病,但在7月份左右有集中趋势。4)多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头疼,意识障碍,惊跳和惊厥。5)病原学检测50例病人做了血EV71-IgM抗体检测,39例阳性(78%),其中合并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2%),合并EB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2%),PCR检测,,但患儿并无麻疹和EB病毒感染的相应临床表现,考虑麻疹病毒IgM抗体、EB病毒IgM抗体与EV71-IgM抗体有交叉抗原的可能。9例病人做了脑脊液检查,EV71抗体阳性7例(77.8%);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及蛋白多为正常。6)本研究头疼6例(10%),共济失调2例(3.3%),脑膜刺激征5例(8.3%)。7)影像学检查43例做了CT检查,异常4例(9.3%)。7例做了MRI检查,异常5例(71.4%)。MRI优于CT。52例做了脑电图检查,异常26例(50%)。8.治疗转归46(76.6%)例临床治愈出院,9例(15%)好转要求出院;1例放弃治疗;3例转ICU治疗,1例死亡;4例遗留不同程度迟缓性瘫痪。结论本研究EV71感染率最高,重症病例多见于EV71感染;血清学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脑脊液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率。头颅CT检查和头颅MRI检查有助于评价病情和病灶定位,MRI优于CT;脑电图检查异常率高,可用于早期诊断及监测病情变化。遗留不同程度迟缓性瘫痪的患儿出院后都应该随访至少6月到1年。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逆转录(RT)-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巢式PCR进行比较,最后确定哪一种方法的监测灵敏度更高。方法在肠道病毒的VP1-VP3区内设计EV71以及肠道病毒柯萨奇A16(CAV16)的引物,进而通过RT-PCR以及巢式PCR的监测方法对这些病毒的基因进行监测。结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对两种病毒的检测分别是EV71为79例(38.9%),CAV16为48例(23.6%);巢式PCR监测方法是EV71为145例(71.5%),CAV16为59例(29.1%)。结论巢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肠造口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相关的因素,减轻或消除肠造口患者心理上的各种压力及各种不正常的情绪反应,促进肠造口患者身体和心理早日康复,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培养肠造口患者积极、健康的心理状况,增强肠造口患者重归术前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信心,并针对肠造口患者的心理特点,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让肠造口患者从容的接受现实,教会肠造口患者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肠造口患者的情感得到宣泄,焦虑恐惧感消失,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使其树立生活的信心,重建社会适应能力,帮助肠造口患者顺利康复,使肠造口患者由自卑自弃走向接受现实、积极面对人生,由生活不能自理到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社会生活,达到心身健康为最终目的,大大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让肠造口患者重新获得美好的生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期望早期识别,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方法选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26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其早期临床特征和表现,并进行治疗和疗效观察。结果多数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体温≥39℃,神经系统临床特征以易惊、肢体抖动、嗜睡、呕吐多见,少数可出现抽搐、无力症状;呼吸循环系统症状以呼吸和心率异常多见,少数可出现四肢末梢循环障碍、肺水肿、肺出血。经治疗后,126例患儿中,治愈117例(92.86%),未愈8例(6.35%),死亡1例(0.79%)。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早期识别重症患儿,给予早期干预、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