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先秦儒家思想“权”,其理论旨趣在于探讨主体在伦理、政治活动中自由及其实现方式。就“权”内涵而言,乃是主体对社会规范变通甚至违背,其依据在于道,道开放性使“权”成为可能。就“权”目标而言。先秦儒家主张“时中”;就“权”方式而言,先秦儒家主张“时行”。“权”作为价值创造活动中自由,是通过人格境界提升途径来实现。对先秦儒家思想“权”进行辨析厘定,有助于我们把握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环节,也有助于我们从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汲取智慧。为我们构建现代伦理学、政治哲学思想体系积聚传统文化资源。值得注意是,先秦儒家把行权当否标准内在化。又有可能导致规范意识缺失。

  • 标签: 时中 时行 先秦儒家
  • 简介:关于《系辞》思想及其对文学影响翟江月《周易》之“经”与“传”产生于不同时代。《易经》为周初产物,卜辞中记载了商后期故事以及大量西周初年故事,没有西周后期故事,就是明证;《易传》7种10篇则是战国时产物,其大部分产生于战国中期或更晚。《...

  • 标签: 《系辞》 《老子》 《易经》 文学批评 《周易》 儒家思想
  • 简介:《鬼谷子》作为先秦纵横家唯一一部子书,许多教育思想在其中鲜活地存在。研究《鬼谷子》教育思想和他对“生命自觉”重视,这既是服务教育学研究中国性需要,也有益于在教育实践中“育生命自觉”之人。其育“生命自觉”之“圣人”教育目标、育“生命自觉”教育内容、育“生命自觉”教育方式,对理解“教育关系”中生命自觉、《鬼谷子》教育思想核心:生命自觉价值取向、教育要满足个体生命自觉正当需求具有重要启示。

  • 标签: 鬼谷子 教育 生命自觉
  • 简介:3月2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主办。作为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课题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系著名教授策勒(GonterZoler)先生,华中科技大学邓晓芒教授、张廷国教授、王晓升教授、陈刚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国中心谭渊教授,以及部分博士和研究生等参与研讨。

  • 标签: 德国哲学 华中科技大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政治 德国古典哲学 慕尼黑大学
  • 简介:20世纪西方政治史学在整个史学领域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其地位和作用没有也不可能因新史学批判而消失,相反,新史学因纠正其初期对待政治史学偏激态度而重新定位.史学不能离开政治史而获得发展,政治史在新史学中复兴原因有多种.20世纪政治史学同19世纪政治史学有很大不同,因为人们对政治概念本身理解发生了变化,它范围更加扩大,与其他史学分支联系更为紧密,在理论与现实、历史与政治上保持更好平衡.了解西方政治史百年发展特点,有助于认识西方史学现状和促进我们史学研究.

  • 标签: 传统政治史 新史学 新政治史学
  • 简介:支遁般若思想包涵般若空智与即色空。《大小品对比要钞序》论及般若智“无”不同于道家玄学之有无相对“无”,而是超越有无相对而自成其无“无”。般若空智是超越一切世俗智最高智慧,是证道成佛断灭死生要津,契证般若智至人之心寂然不动而感通众生。考察吉藏相关论述,对比支遁即色义文献与僧肇《不真空论》对于即色宗批评,可以判定僧肇所破之即色宗非支遁即色义。支遁即色义有三层逻辑严密意涵:为即色空提出原因、根据,严格确定即色空是何种意义上空,即色空区分于断灭空和恶趣空。支遁先于僧肇解入般若空义。

  • 标签: 般若 即色义
  • 简介:陆贾是西汉初年著名思想家,其思想内容主要保留在《新语》一书中。本文首先对陆贾思想历史思想、天人思想政治思想这三个方面作梳理与再现,并就此探讨陆贾思想历史价值乃在于他能结合汉初历史背景,对汉以前历史传承既能有所继承、批判与发展,又能根据具体形势权衡选择。其次,以上三个方面又是彼此联系,共同构成陆贾思想这一整体,而这一整体又具有以史为鉴和立足时代这两大特点。

  • 标签: 陆贾思想 历史价值 整体特点
  • 简介:《周易》社会治理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周易》社会治理思想是以礼治为中心为主体,以法治为辅助手段,以实现德治为治理最高目标,将礼治与德治、法治紧密结合起来,具有典型社会综合治理特征治国思想。法治是治理底线与红线,是社会治理强制力量,法治依靠他律和强制;礼治是维护社会秩序主体力量,主张自治与强制相结合;在法治、礼治基础上通过德治达到天下大治则是社会治理所向往理想目标,德治主张自觉自律与自治。《周易》社会治理思想对于今天中国社会治理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周易》 礼治 德治 法治 社会治理
  • 简介:<正>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作为一个独立学派阴阳家自此消亡。其著作至修《隋书·经籍志》时也已全部亡佚,因而现在要系统了解阴阳家学说是不可能。但阴阳家作为战国后期一个有影响学派,其学说思想必然为杂家著作所收编。现存战国时期杂家著作除《吕氏春秋》中有相当一部分属阴阳家学说外,《管子》中亦有阴阳家学说存在。战国后期为诸子百家激烈竞争和交融时期,阴阳家某些观点可能为其它学派所吸收,因而,其它诸家哲学著作中也可能有一些阴阳家思想片断,如《庄子》、《礼记》、《易传》等书中均吸收了一些阴阳家思想。经过秦朝禁锢和

  • 标签: 自然现象 学说思想 五德终始 阴阳家 淮南子 黄帝
  • 简介:尚秉和是我国上世纪易学泰斗,其身后留下《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周易尚氏学》等系列易著,至今仍是学人治易重要参考书。为了帮助今人了解尚氏其人其作,本文对尚氏生平行状及其易学思想作一番全面、深入探考。

  • 标签: 尚秉和 易学思想 象数学
  • 简介:李大钊作为中国激进民主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其早期对易学有着独特体认和理解,并运用这种体认和理解建立起自己宇宙观与人生观。他认为周与易体现着体与用、常与变之“宇宙二相”,吾人只要“以其不变应其变”,就能“以宇宙之生涯为自我之生涯”,实现宇宙无尽,即“青春无尽”的人生理想。他用太极、阴阳、变易等易学原理解释、说明进化论,并力图为进化论寻求形上学根据,使之更加合乎中国人思维习惯;他用进化论来说明易学之阴阳、变易、生生、日新等观念,从而升进了易学变易观,使大易哲学由传统活转于近代。在他那里,实现了中学与西学、哲学与科学有机对接。本文认为,在注重易学本身发展、演化研究同时,也应注意像李大钊这种对易学援引、运用研究,进而全面评估易学对中国近代社会进程影响。

  • 标签: 李大钊 易学 宇宙二相 青春 进化 易理
  • 简介:“军事软实力”概念是上个世纪末才刚刚由西方学者提出来。但在中国先秦时代,辉煌华夏文明已为该思想萌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得道多助”义战德胜思想,“尚智重谋”诡道用兵思想,“以治为胜”治军练兵思想等皆堪称中华智慧之树结出丰硕果实,对后世中国用兵智慧发展、兵学理论充实和积淀都有着不可低估影响。

  • 标签: 软实力思想 军事 中国古代
  • 简介:诸家学者普遍认为《论语》所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章是孔子对异己之说攻讦、抨击之语,但是这种带有浓厚文化专制色彩释解,似乎与孔子一贯宣扬兼蓄思想格格不入。论者在考诸《孔子家语》等古籍中子贡与孔子论议“政在异端”记载、定州汉墓竹简《论语》“攻”作“功”字以及《论语》文本编撰特点之后,认为此章与《为政》篇篇旨相承,所论乃是为政之事,是孔子“各因其事”一种为政理念。

  • 标签: 异端 《论语》 《孔子家语》 定州汉墓竹简 主旨
  • 简介:清初伊始,儒学中伦理道德思想,随着时代发展要求突现出鲜明特点,即务实求真,经世致用。在清初儒看来,伦理道德建设关系到“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因此,清初儒为学术去虚就实,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他们以“明学术,正人心”为已任,立足于“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现实,把传统伦理道德与当时社会政治相结合,阐扬了原始儒家伦理经世思想

  • 标签: 清初儒 伦理道德 务实求真 经世致用
  • 简介:程颐在表彰《大学》时重点对其中“格物致知”思想作了诠释发挥。在程颐“格物致知”思想中,所格之“物”主要不是客观世界“物”,而是道德世界“事”,因此所致之“知”并非关于外部客观世界“知识”;程颐所格之“物”虽然主要是道德世界“事理”,但格物方式—“思”实质上发挥着变化气质而使内在天理呈显作用,因此所致之“知”也不是关于道德知识或道德意识,而同样是对内在固有道德本性(“天理”)明觉。

  • 标签: 程颐 格物致知 穷理
  • 简介:<正>一"人格"是现代社会及文化中一个被广泛使用概念。但人们对人格这一概念定义和界说却不尽一致。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古代汉语中并无"人格"一词。中文"人格"一词是近代从日文引入,一些近代启蒙思想家如梁启超、蔡元培等最早在其文章中提到它,如梁启超在《新史学》、《新民说》等著作中曾较多地提到人格一词。此后,随着近代中西文化论争深入,"人格"一词逐渐流行起来。而日文中所谓"人格"一词系译自英文"Personality",原是心理学上一个概念。现代汉语中,一般将其解释为人性情、气质、能力等特征总和。然而,人格是一个跨多门学科概念,涉及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医学、生物学等学科。在现代西方文化中,西方学者对人格研究和认识也已远远超出心理学、医学等范畴,趋向于用文化学角度和方法来把握它。按照瑞士心理学家荣格(Jung.C)观点,文化要求于他所起角色就成为人格,它包括外部自我和内部自我。应该说,这种说法与近代以来中国学者对人格概念考察和使用大体是一致,

  • 标签: 传统人格 人格思想 儒家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儒学 独立人格
  • 简介:<正>将《管子》和荀况经济思想综合起来加以考察,不仅由于它们同属齐文化范畴,更主要是它们在构成中国封建经济思想主体框架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本文不是对二者全面详尽阐述,而是把分析侧重放在其有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方面的理论观点上。

  • 标签: 经济思想 管子 荀况 农业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 封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