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研究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IEC-6细胞辐射损伤的影响,为临床应用rhIL-¨治疗急性放射病及肿瘤放化疗过程中肠道损伤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MTT法检测rhIL-11对γ射线照射后IEC-6细胞的增殖作用,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及细胞坏死的影响.结果:IEC-6细胞在受到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均发生增殖抑制,并发生明显的G0/G1期阻滞,rhIL-11可使增殖抑制作用及周期阻滞现象更加明显,并使坏死细胞明显减少.结论:rhIL-¨对IEC-6细胞的辐射损伤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Krüppel样因子7 (KLF7)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损伤小鼠RGC存活及ERG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RIR组、正常-KLF7组、正常-绿色荧光蛋白(GFP)组、RIR-KLF7组、RIR-GFP组。小鼠8周龄时,正常-KLF7组及RIR-KLF7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1.0×1012 vg/ml过表达KLF7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2-KLF7-GFP)1 μl;正常-GFP组及RIR-GFP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同样滴度的仅带GFP的空白腺相关病毒载体1 μl。小鼠11周龄时,RIR组、RIR-KLF7组、RIR-GFP组小鼠建立RIR模型并测量眼压。玻璃体腔注射AAV2-KLF7-GFP病毒载体4周后,利用视网膜冰冻切片观察病毒转染情况。RIR建模后第7天,利用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定量观察RGC存活率;行全视野ERG检查,观察其暗适应a、b波和振荡电位(Ops )、光负性反应(PhNR)振幅和潜伏期的变化;行视动反应检测,观察其视敏度的变化。玻璃体腔注射病毒4周后,采用Western bolt检测小鼠视网膜中KLF7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RIR组小鼠视网膜RGC存活率,ERG a、b波振幅,Ops、PhNR振幅以及视敏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60、7.157、5.735、8.953、4.744、9.887,P<0.05 )。随着刺激光强的增加,小鼠暗适应ERG a、b波振幅逐渐升高,其潜伏期逐渐缩短。与RIR组比较,RIR-KLF7组小鼠视网膜RGC存活率,ERG a、b波振幅,Ops、PhNR振幅以及视敏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0、3.253、3.695、5.825、5.325、4.591,P<0.05)。Western bolt检测结果显示,正常-KLF7组小鼠视网膜中KLF7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5,P<0.01 )。结论KLF7过表达可提高RGC存活率,保护其电生理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视网膜色素变性(RP)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后的视功能变化。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RP合并白内障患者67例111眼,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将小数视力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根据光感受器内节椭圆体带(ISe)完整性将术前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的19眼分为Ⅰ、Ⅱ和Ⅲ级,分析各等级ISe完整性与手术后BCVA的相关性。结果术后73.9%(82/111)的患眼视力较术前提高,26.1%(29/111)的患眼无明显变化,未见视力较术前下降者。术后患眼BCVA为0.40(0.22,0.70)LogMAR,较术前的0.82(0.60,1.40)LogMAR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6,P<0.01)。术前视力>0.52 LogMAR的患眼占79.3%(88/111),术后降至38.7%(43/111);术前视力>1.3 LogMAR的患眼占28.8%(32/111),术后降至4.5%(5/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7.711、23.643,均P<0.01)。黄斑区ISe完整性分级与术后BCVA呈显著正相关(rs=0.959,P<0.01)。结论RP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提高患者视力,ISe的完整性与术后BCVA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草枯(PQ)诱导人肺上皮细胞HPAEpiC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MTT法计算PQ对HPAEpiC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计算最适合诱导HPAEpiC细胞发生EMT的浓度。应用不同活性的Rac1质粒pExRed-NLSFlag(空载体组)、pExRed-NLSFlagRac1(野生型Rac1组)、pExRed-NLSFlagRac1T17N(显性负调控Rac1组)、pExRed-NLSFlagRac1G12V(持续活化型Rac1组)瞬时转染HPAEpiC细胞,经PQ处理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上皮标志物Ck8、E-cadherin和间质标志物Vimentin、α-SMA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ROS水平。结果PQ对HPAEpiC细胞的IC50值为91.3μmol/L;体外PQ诱导HPAEpi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并伴随着细胞迁移能力的增强,同时促进HPAEpiC细胞ROS的表达。与PQ组、空载体组和野生型Rac1组比,持续活化型Rac1转染细胞后,PQ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明显增强,同时迁移能力增强,ROS表达增高;而显性负调控Rac1转染细胞后,则得出相反的结论。结论PQ在促进人肺上皮HPAEpiC细胞死亡的同时促进其向EMT转化,且通过Rac1-ROS来诱导HPAEpi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与单羧酸转运蛋白-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1, MCT1)表达的关系及对肺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 EMT)的影响,探究LPS诱导的肺纤维化过程中肺泡上皮细胞EMT的潜在机制。方法① 24只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1组)和脂多糖刺激组(LPS1组),每组12只。LPS1组小鼠连续3 d腹腔注射LPS 5 mg·kg−1·d−1,Con1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7 d后取材。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检测肺组织MCT1以及EMT相关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乳酸含量,马松(Masson)染色评估肺组织纤维化程度。②将MLE-12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个孔):PBS对照组(Con2组)、乳酸组(Lac2组)、脂多糖组(LPS2组)及乳酸+脂多糖组(Lac+LPS2组),分别用PBS、10 mmol/L乳酸、1 mg/L LPS和10 mmol/L乳酸+1 mg/L LPS刺激48 h。使用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MCT1、E-cadherin、Vimentin水平,同时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pH值。结果①与Con1组比较,LPS1组小鼠肺组织MCT1蛋白水平降低(P< 0.05),E-cadherin水平降低(P<0.05),Vimentin水平升高(P<0.05);肺组织E-cadherin荧光强度降低,Vimentin荧光强度增强,MCT1荧光强度降低;肺组织出现纤维化表现;同时伴有血清乳酸含量升高(P<0.05)。②与Con2组比较,Lac2组MCT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E-cadherin、Vimentin水平及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2组与Lac+LPS2组MCT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E-cadherin水平降低(P<0.05),Vimentin水平升高(P<0.05),pH值降低(P<0.05)。与Lac2组比较,Lac+LPS2组细胞MCT1蛋白水平和E-cadherin水平明显降低(P<0.05),Vimentin水平明显升高(P<0.05),pH值降低(P<0.05)。与Con2组比较,Lac2组MCT1荧光强度增强,E-cadherin、Vimentin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LPS2组与Lac+LPS2组MCT1和E-cadherin荧光强度减弱,Vimentin荧光强度增强。与Lac2组比较,Lac+LPS2组MCT1、E-cadherin荧光强度明显减弱,Vimentin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结论在LPS诱导的肺纤维化过程中,LPS可抑制小鼠肺泡上皮细胞MCT1的表达,导致乳酸清除障碍和细胞外液酸化,从而促进EMT和组织纤维化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γ-氨基丁酸(GABA)能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中枢投射区域以及投射到上丘的GABA能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视网膜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形态特点。方法取6只GABA转运蛋白(vGAT)-cre转基因小鼠(实验1组)及6只野生型C57BL/6小鼠(对照1组),于双侧眼内玻璃体腔注射腺相关病毒rAAV-EF1α-DIO-EGFP-EGFP;取6只vGAT-cre转基因小鼠(实验2组)及6只野生型C57BL/6小鼠(对照2组),于脑内双侧上丘注射腺相关病毒rAAV-EF1α-DIO-EGFP-EGFP。注射病毒后42 d时,取6只实验1组、6只对照1组及3只实验2组、3只对照2组小鼠的视网膜、视神经、脑组织,行冰冻切片的免疫荧光双标染色以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和GABA的表达;对3只实验2组、3只对照2组小鼠的全视网膜铺片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以检测GFP和转录因子Brn3蛋白(BRN3A)的表达并统计阳性细胞数、细胞胞体大小。结果实验1组小鼠的视网膜内核层、内网状层、神经节细胞层均可见到表达GFP的绿色荧光信号和表达GABA的红色荧光信号共标,视神经中可见表达GFP的绿色荧光信号沿轴突纤维呈线样排列,外侧膝状体和上丘区域的脑组织中也可见到表达GFP的绿色荧光信号;而对照1组小鼠视网膜上无绿色荧光信号。实验2组小鼠的视网膜上表达GFP的绿色荧光信号与表达GABA的红色荧光信号存在共标,投射至上丘的GABA能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以中小型细胞(直径12~16 μm)为主,其数量占细胞总数的(37.70±5.33)%,占所有神经节细胞(BRN3A阳性)的(7.27±0.81)%。结论GABA能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向脑内外侧膝状体及上丘区域投射,在视网膜上呈均匀分布且以中小型细胞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视网膜母细胞瘤(RB)治疗时长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复查的单眼RB者61例的临床资料。患儿均治疗后病情稳定1年以上。观察其发病年龄、肿瘤分期及治疗时长等。结果61例中男30例,女31例;有家族史者2例。发病年龄3月龄~5岁,平均(21.67±10.12)个月。B期13例、C期15例、D期21例、E期12例;有9例(其中2例为D期,7例为E期)进行了眼球摘除术,占14.75%;在保留了眼球的52例中,肿瘤分期与治疗时长存在相关性(r=0.432,P=0.001)。结论肿瘤的期别是影响RB治疗时长的关键因素,肿瘤分期越严重,治疗时间越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南地区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眼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RB患儿66例82只眼纳入研究。患儿均行眼部B型超声、眼眶CT或MRI检查,行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检查10例。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29例,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37例。根据肿瘤是否侵及眼眶和视神经分为眼外期和眼内期;后者根据国际眼内期RB分期标准分为A~E期。根据不同分期行相应治疗。回顾分析患儿基本情况、就诊年龄、病程、就诊原因、分期、治疗方案和保眼率。结果66例患儿来自四川、云南、贵州省分别为56、2、2例,西藏自治区6例。可明确常住地43例,其中来自农村27例(62.8% )。男性38例(57.6% );单、双眼分别为50 (75.8% )、16 (24.2%)例。初诊51例(77.3% ),复诊15例(22.7% )。初诊51例中,平均就诊年龄(20.9±14.4)个月;单、双眼患儿平均就诊年龄分别为(23.2±14.7)、(11.2±7.6)个月。可明确病程及就诊原因41例,患儿平均病程(90.6±115.2)d。瞳孔区发白32例(62.7% ),眼部红肿4例(9.8% ),其他原因5例(12.2% )。复诊15例中,平均就诊年龄为(63.6±46.8)个月;平均病程(32.8±45.5)个月。复发、手术后并发症分别为5 (33.3% )、3 (20.0%)例;瞳孔区发白4例(26.7% );眼球突出、眼部红肿分别为2 (13.3% )、1 (6.7%)例。82只眼中,入院治疗50只眼;其中,初诊37只眼,复诊13只眼。初诊37只眼中,眼内期31只眼(83.8% ),包括A~ C期5只眼(13.5% )、D~E期26只眼(70.3% );眼外期6只眼(16.2% )。A~C期5只眼均行激光光凝和(或)冷冻联合全身化学药物治疗(化疗);D期4只眼行眼动脉介入化疗;其余D~ E期22只眼、眼外期6只眼中,行眼球摘除、眶内容物剜除手术分别为19(51.3%)、2(5.4%)只眼,放弃治疗7只眼(18.9% )。复诊13只眼中,既往已行眼球摘除6只眼(46.2% ),其中手术后复发5只眼;眼外期4只眼(30.8% );D~E期3只眼(23.1% )。行眶内容物剜除、眼球摘除手术分别为5 (38.5% )、4 (30.8%)只眼;行眼整形手术1只眼(7.7% );放弃治疗3只眼(23.1% )。入院治疗患儿保眼率为18.0%,眼内期保眼率29.0%,眼外期保眼率0.0%。结论西南地区RB患儿就诊时病程长、分期晚、保眼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期间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01月至2022年0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患儿,遵从双色球法分组原则将样本分为两组,其中20例患儿运用基础护理(基础组),20例患儿运用系统化护理(系统组)。比较两组样本护理后的护理服务质量、家属满意度、化疗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后,系统组样本的护理服务质量高于基础组(P<0.05);系统组样本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基础组(P<0.05);系统组样本的化疗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将系统化护理运用在本文研究患儿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家属满意度,减少化疗副反应发生,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评估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眼球外或视神经侵犯的最佳无创性方法,在诊断及分期中有重要作用,为临床决定是否摘除眼球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作者针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影像检查与诊断及选择性眼动脉化疗专家共识》内的MRI相关内容,总结了MRI在RB的诊断、鉴别诊断、分期中的优势和价值,详细阐述了RB高危因素的MRI表现及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8版T分期的诊断要点,并介绍了MRI扫描的关键参数和眼表面线圈的价值,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此共识,指导临床诊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β1整合素在鼠切牙颈环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鼠切牙颈环上皮细胞,以β1整合素多克隆抗体为一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颈环上皮细胞呈多角形,克隆状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β1整合素在鼠切牙颈环上皮细胞中呈阳性表达。结论鼠切牙颈环上皮细胞中富含干细胞,β1整合素可作为颈环上皮干细胞的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