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上,原发性肝癌为成年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因其手术后的复发率、转移率相对较高,治疗预后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早期诊断和治疗为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成果与否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解的目的,从多角度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血清肿瘤标记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对22年来收治的7例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并结合26例国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5例进行了3次手术,15例行辅助化疗。结论阑尾恶性肿瘤发病率极低,临床无特异表现。多种检查方法可提高手术前诊断率。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阑尾肿瘤 诊断 治疗 回顾性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PHC)作为临床上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疾病,已经进入我国重点疾病筛查及预防行列。PHC发病较为隐匿,患者早期特征不明显,血清学诊断早期PHC对早期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可对肿瘤标记物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手段明确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肿瘤标志物,便于判断PHC。本文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应用方法展开分析。

  • 标签: 肿瘤标记物 原发性肝癌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纵隔肿瘤患者(126例),选取时间2015年9月8日至2016年10月20日,将纵隔肿瘤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63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63例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纵隔肿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35%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纵隔肿瘤患者的术中出血量(352.01±100.45)ml、术后引流量(376.01±125.11)ml以及手术时间(70.25±15.11)min与对照组患者具有差异(P<0.05)。结论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 纵隔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将60例纵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日期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给予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病人进行全面的围术期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纵隔肿瘤 胸腔镜术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因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的男性患者,因肾功能异常伴全身多关节疼痛就诊。入院完善常规检查提示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并肾病、慢性肾脏病Ⅳ期、PTH升高、高钙低磷血症,临床高度怀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甲状旁腺超声未见明显占位,18F-FDG全身代谢显像和99mTc-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显像提示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伴功能亢进。患者垂体前叶功能、胰腺、内分泌相关激素均未见明显异常,排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可能,结合患者症状和既往病史,排除三发性甲旁亢可能,诊断为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致PHPT。予补液、利尿、降钙素促进尿钙排泄、唑来膦酸抑制骨吸收治疗后血钙降至正常,进一步行胸腔镜下纵隔内肿物切除术,病理确诊为甲状旁腺腺瘤,术后随访各项指标正常,未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复发。对于PHPT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和影像学表现综合考虑从而进行定性定位诊断,尤其需要关注是否有异位腺瘤和多内分泌腺瘤存在的可能,减少漏诊率和复发率。

  • 标签: 高钙血症 异位甲状旁腺腺瘤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颞下咽旁间隙原发性肿瘤 CT、 MRI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2月我院收治的 67例颞下咽旁间隙原发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 CT、 MRI影像学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67例患者中,良性肿瘤占比 71.64%,其中以涎腺源性肿瘤、神经鞘瘤最多;恶性肿瘤占比 28.36%,其中以腺样囊性癌、恶性淋巴瘤等最多。结论: CT/MRI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颞下咽旁间隙原发性肿瘤患者的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及病情等情况,有助于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颞下咽旁间隙原发性肿瘤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CT对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检查并进行追踪、随访,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患者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DR检查和CT检查,比较DR、CT诊断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在进行良性肿瘤检查之中,DR诊断结果符合率为43.14%,CT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2.35%,对比DR、CT诊断结果符合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恶性骨肿瘤检查之中,DR诊断结果符合率为62.75%,CT诊断结果符合率为70.59%,对比DR、CT诊断结果符合率,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在原发性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优于DR的诊断价值,在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之中,DR、CT诊断符合率相差不大,均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DR CT 原发性良性骨肿瘤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发生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71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阑尾肿瘤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71例患者中,腹膜转移(腹膜转移组)33例,无腹膜转移(无腹膜转移组)38例。腹膜转移组患者术前癌胚抗原(CEA)升高21例,无腹膜转移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膜转移组术前糖类抗原199升高16例,无腹膜转移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膜转移组病理类型为腺癌(包括黏液腺癌和结肠型腺癌)30例,无腹膜转移组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膜转移组淋巴结转移12例,无腹膜转移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前CEA升高、病理类型为腺癌为阑尾肿瘤发生腹膜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原发性阑尾肿瘤发生腹膜转移的概率高且预后差,术前CEA升高、病理类型为腺癌的阑尾肿瘤更有可能发生腹膜转移。

  • 标签: 原发性阑尾肿瘤 阑尾腺癌 腹膜转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发生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71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阑尾肿瘤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71例患者中,腹膜转移(腹膜转移组)33例,无腹膜转移(无腹膜转移组)38例。腹膜转移组患者术前癌胚抗原(CEA)升高21例,无腹膜转移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膜转移组术前糖类抗原199升高16例,无腹膜转移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膜转移组病理类型为腺癌(包括黏液腺癌和结肠型腺癌)30例,无腹膜转移组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膜转移组淋巴结转移12例,无腹膜转移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前CEA升高、病理类型为腺癌为阑尾肿瘤发生腹膜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原发性阑尾肿瘤发生腹膜转移的概率高且预后差,术前CEA升高、病理类型为腺癌的阑尾肿瘤更有可能发生腹膜转移。

  • 标签: 原发性阑尾肿瘤 阑尾腺癌 腹膜转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方式,以及复发病例治疗方法。结果首发症状多为腹部肿块。B超及CT诊断率为96.7%和100%。肿瘤完全切除率64.5%,复发率45%。结论发现腹部无症状性肿块要考虑本病,B超及CT是首选检查方法,实施完全切除及整块切除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也是复发病例的主要手段。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恶性肿瘤 腹部肿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癌早期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原发性乳腺癌I、II期患者符合保乳手术治疗标准,均行保乳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放疗、化疗并定期随访,评定乳房外形情况。结果随访时间36个月,无乳腺癌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无死亡患者。患侧乳房评估优10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4.44%。结论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早期保乳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乳房美容效果良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乳腺癌 早期 保乳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型超声方法在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治疗且经病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运用B型超声的方法对其进行诊断,并总结B型超声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影像特点。结果经过B型超声检测结果分析,120例患者中,有108例患者被证实为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0%,12例患者被误诊,误诊率为10%。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的B型超声影像图表现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块状型、厚壁型、凸起型和混合型。经B型超声对患者体内的肿瘤肿块检测,能够表现出高速高阻动脉血流信号。结论B型超声技术应用在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不仅诊断准确率较高,而且可以获取更多的相关诊断信息,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 B型超声诊断 肿瘤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脊液分流术治疗原发性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脑脊液分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脑脊液分流术治疗原发性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脑脊液分流术 原发性颅内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糖类抗原CA125、CA199、CA153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70例原发性肝癌70例对照(其中20例肝硬化,20例良性肝血管瘤,30例健康者)的血清AFU,AFP,CA125,CA199,CA153。结果原发性肝癌AFU,AFP,CA125,CA153.CA199指标与良性肝血管瘤、肝硬化、健康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U,AFP,CA125,CA199,CA153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诊断价值,可以提高肝癌的阳性检测率和准确性。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AFU AFP CA125 CA199 CA153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7例经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螺旋CT影像学资料,并对各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影像学特征表现进行了探讨。其中24例患者平扫加增强扫描,3例患者单纯平扫。结果CT准确定位25例,准确定性13例。27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中,淋巴组织来源1例,恶性;生殖细胞源性组织来源肿瘤4例,其中2例恶性;神经组织来源4例,其中2例为恶性;间叶组织来源18例,其中14例为恶性。结论CT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肠原发性肿瘤的X线双重对比造影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19年12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肠原发性肿瘤患者3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入组成员,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对其造影表现以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探讨。结果:良性肿瘤20例,其中有8例为腺瘤,平滑肌瘤7例,脂肪瘤5例;恶性肿瘤有18例,其中腺癌7例,淋巴瘤6例,平滑肌肉瘤的患者5例。结论:通过X线双重对比造影诊断小肠原发性肿瘤,有着较为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肠原发性肿瘤 X线表现 双重对比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