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对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常规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资料,常规开胸手术组40例,胸腔镜手术组62例。与常规开胸手术组比较,胸腔镜手术组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少,手术时间、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对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胸手术,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更为有利。

  • 标签: 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 常规开胸手术 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肿瘤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50例该种病例病案资料,找出可以借鉴的经验。结果150例中手术切除140例,死亡2例,另9例为恶性肿瘤转入肿瘤科放、化疗。结论对该病,CT诊断作用最大,对术前良恶性的甄别,对术式决定意义重大。做好术前、中、后各项事宜,将会提升治愈率。

  • 标签: 原发性纵隔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原发性脾脏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文献也多以病例报告出现。近年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及广泛应用,其检出率明显增加。为提高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对我院在1990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例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 影像学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了解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例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特点为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实性结节,脾脏切除疗效好。结论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术前不易与恶性肿瘤区分,脾脏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影像学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探讨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50例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20例。诊断的主要方法是CT和B超。50例患者中,15例行脾区段切除术,33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两例因属晚期恶性肿瘤无法切除。结论作为临床少见的病种,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治疗方法要靠影像学诊断和临床观察。外科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最好的方法

  • 标签: 原发性脾脏 良性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诊疗经验,评价其近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我们近10年来收治的205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动态随访和生存期分析。结果手术治疗188例患者,其中胸腺瘤82例,胸骨后甲状腺肿32例,生殖细胞瘤28例,淋巴瘤8例,其他38例。其中完全性切除手术(R0)173例,大体完全性切除手术(R1)5例,部分切除手术(R2)10例。术前初步诊断符合率93.7%。我们成功对其中152例患者分别进行了1-10年的随访,1年、3年、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9%(152例)、95%(109例)、91%(86例)、79%(27例)。结论完善的术前诊断有助于个体化处理前纵隔肿瘤,对于适合手术治疗的病例,术中应尽可能行完全性切除。基于合理的治疗方案,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总体预后良好。

  • 标签: 前纵隔肿瘤 术前诊断 完全性切除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5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93例患者顺利出院,2例死亡,死亡原因为术后肌无力危象呼吸衰竭;术后并发胸腔积液5例、切口感染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4例、纵隔脓肿1例;本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11%;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3%。结论胸部X线、CT检查是诊断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早的手术治疗以及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手术途径,同时注意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 标签: 原发性纵膈肿瘤 诊断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淋巴瘤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择性收集山东省立医院近8年胸外科诊断为原发性纵隔淋巴瘤的24例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并电话随访观察其预后。结果男11例,女13例。发病年龄21-66岁,平均42.25岁。23例因各种症状就诊,1例体检发现,其中上腔静脉综合症10例,胸痛10例,咳嗽6例,面、颈部肿胀6例,腹股沟肿块2例,6例有心包积液,2例肺受侵犯,1例有脾肿大,3例有骨髓浸润。本文首次就诊时有四例误诊病例,其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被误诊为纵隔型肺癌2例,侵袭性胸腺瘤1例,结节病1例。6例手术,其中3例手术治疗,该3例患者为孤立性结节,术前未明确诊断,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良好。3例手术加放化疗,18例通过穿刺等方式明确病理后采用放化疗。在本组病例中患者总体五年生存率为62.5%,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五年生存率为60%。18例术后病理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为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原发纵隔弥漫大B细胞患者16例(66.67%),富于淋巴细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2例(8.33%),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2例(8.33%),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4例(16.7%)。结论原发性纵隔淋巴瘤首次就诊容易误诊;原发性纵隔淋巴瘤的病理类型中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对于术前诊断未明的纵隔结节手术完全切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备手术指征。对于晚期病例需要扩大切除术前或术中需要先明确病理,以采取最佳的治疗方式;原发性纵隔淋巴瘤的总体预后不良,手术治疗有一定效果,与一般内科治疗效果差别不大,但因样本较少,需要进一步大样本试验验证。

  • 标签: 原发性纵隔淋巴瘤 诊断 治疗 随访观察
  • 简介:患者男,24岁,因“反复胸痛20天,发热伴咳嗽、痰中带血10天”入院,查体:左下肺呼吸音弱。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93.67U/L,谷草转氨酶53.71U/L,血清白蛋白33.37g/L,白蛋白/球蛋白0.91,谷氨酰转移酶221.39U/L,碱性磷酸酶171.13U/L,聚酰胺120.93mg/L,乳酸脱氢酶703.11U/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31026.00U/L.

  • 标签: 绒毛膜癌 纵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自发性纵隔气肿是一种自限性良性过程,可无任何基础疾病,可无任何基础疾病。大多数病人可通过胸部 X 线检查诊断,但易出现漏诊,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诊断率几乎可以达到100%。自发性纵膈气肿是一种良性疾病,好发于青年男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胸痛、胸闷为主,保守治疗有效,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在我们的病例中,一位25岁的女性患者,患有典型的自发性纵隔气肿,经吸氧、休息等保守治疗后痊愈,并且在1个月的随访中表现良好。回顾过去,我们回顾了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

  • 标签: 原发性 气管窦 纵隔气肿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胸腔镜在原发性纵隔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第一组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人数为20例,其在治疗时采用的是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方法,第二组患者为对照组,其在治疗中采用的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方法,患者人数为20例。在手术治疗完成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时间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中都没有出现死亡事件,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其中并没有出现中转病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观察组患者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 标签:   胸腔镜 原发性纵膈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原发性睾丸良性肿瘤的临床病历资料,探讨保留睾丸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3例小儿原发性睾丸良性肿瘤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年龄25 d至14岁,中位年龄32个月,<3岁49例,3~14岁34例。左侧43例,右侧37例,双侧3例。术后随访3~52个月(中位时间为26个月)。结果79例行保留睾丸手术,4例行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其中单侧成熟性畸胎瘤64例,单侧表皮样囊肿16例,双侧者3例。76例患儿获得有效随访,所有受访患儿未见残留睾丸萎缩或者肿瘤复发、转移等并发症。结论与成人不同,小儿原发性睾丸良性肿瘤的发生率在睾丸肿瘤中占据较高的比例,需要引起重视。保留睾丸的手术是睾丸良性肿瘤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睾丸肿瘤 良性肿瘤 儿童 睾丸保留手术
  • 简介:原发性输尿管肿瘤常见为恶性,良性肿瘤很少发生。我院自1995年1月-2010年12月共治疗21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报告证实,诊断明确,治疗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输尿管良性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例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探讨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的CT、PET/CT表现。结果显示,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5、25、25岁。3例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不同程度升高,分别为90 977、113 266、447 014 IU/L。CT平扫均表现为右前上纵隔混杂密度肿块,病灶边缘周围为线状、条片状实性成分,中央为大片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病灶表现为内部片状无强化低密度坏死区,周围边缘见多发斑片状中度-明显强化影包绕病灶生长,呈不均匀环状强化改变。3例均伴两肺多发球形转移瘤,增强扫描其强化方式与纵隔原发灶一致,呈边缘环状强化。1例接受PET/CT扫描,纵隔病灶呈环状异常放射性浓聚,标准摄取值最大值为8.4。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其CT及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

  • 标签: 纵隔肿瘤 绒毛膜癌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诊断的重要性。方法通过产前B超检查发现肿瘤。讨论由于B超的普及,不仅可以观察胎儿宫内发音情况,也为产前诊断胎盘病变,分娩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围产期宫内监护也有一定的价值,因此,重视产前超声的检查是有必要的。

  • 标签: 胎盘原发性 肿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2010年我院诊治的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2例中,良性4例,恶性18例;良性以平滑肌瘤为多,约占50%(2/4);恶性以腺癌为主,占55.6%(10/18);肿瘤位于十二指肠3例,空肠7例,回肠12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黄疸、腹块、肠梗阻等。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术前确诊困难,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小肠肿瘤 手术 诊治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断方法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53例PRT患者,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类型、手术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49例,恶性肿瘤104例,均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良性肿瘤完整切除45例(91.8%),部分切除3例,探查活检1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64例(61.5%),部分切除17例,探查活检23例;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共23例,其中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21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PRT术前诊断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因素。再次手术仍是治疗PRT的有效手段。良好的术前准备和受累器官的联合切除可以提高PRT切除率和治愈率。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