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冲射频与脊髓电刺激治疗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近、中期疗效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康复疼痛科收治的23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根据入院顺序按硬币法随机分为脉冲射频组(PRF组,n=12例)和脊髓电刺激组(SCS组,n=11例)。对比两组患者卫生经济学指标(住院日数、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手术费用)。记录术前,术后1、7、15 d、1及3个月时的VAS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手术时间PRF组(102±19)min,SCS组(102±4)min;住院总费用PRF组(15 791±2 676)元,SCS组(20 279±1 807)元,以上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日数PRF组(13.0±3.7)d,SCS组(18.5±2.1)d;手术费用PRF组(2 232±14)元,SCS组(1 875±21)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点的VAS评分均优于术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7、15 d及1个月时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S组优于PRF组。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点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术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各观察时点睡眠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未见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感染、脑脊液漏、电极移位等并发症。结论脉冲射频与脊髓电刺激治疗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均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相当;脉冲射频的手术费较高,而脊髓电刺激需承担临时电极费用,且住院日数较长。
简介:目的:观察L-NAME对内脏-减压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内脏疼痛引起休克的机理。方法:用电刺激内脏大神经传入纤维的方法模拟内脏痛,比较静脉注入L-NAME前后刺激神经时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用药后基础血压升高(P<0.01)。用药前刺激神经时为降压反应,△MBP=-417±1.79kPa,而用药后刺激时却为升压反应,ΔMBP=+122±1.93kPa(P<0.001):注射L-NAME前先注入L-精氨酸,不管是基础血压还是刺激后的反应性血压,其变化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结论:在大鼠身上刺激内脏大神经传入维可引起内脏-减压反应;发现了L-NAME对上述反应有翻转作用。该作用的原因,可能是抑制了内源性一氧化氮的生成。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取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对吞咽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3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3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治疗后VFG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PFMT)联合神经肌电刺激(NMES)治疗,对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4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80)及对照组(n=70)。对观察组患者采用PFMT联合NMES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PFMT治疗。采用《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问卷(PISQ)-12》,评价患者性生活质量;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QoL);采用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仪,评估患者盆底肌力;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评估患者POP程度。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2组PO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时的上述相关指标,进行组内或组间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经徐州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50056),与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性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中经治疗后有性生活的POP患者治疗1年时PISQ-12评分为(24.5±8.0)分,显著高于其治疗前的(19.7±8.2)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经治疗后有性生活的POP患者治疗1年时的(20.6±7.1)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26、P=0.037,t=7.422、P=0.042)。②生活质量比较:治疗1年时,观察组POP患者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理健康总评(PCS)、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心理健康总评(MCS)分值分别为(88.0±13.4)分、(91.9±22.6)分、(98.4±22.6)分、(88.1±9.5)分、(90.8±21.7)分、(92.1±19.6)分、(91.6±18.5)分、(92.1±21.6)分、(91.2±27.4)分、(91.9±14.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OP患者的(71.6±8.5)分、(76.9±9.5)分、(73.8±12.1)分、(69.4±8.6)分、(79.1±10.3)分、(76.8±10.4)分、(75.5±11.7)分、(78.6±9.5)分、(75.2±11.6)分、(80.1±7.3)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t=8.805、9.537、8.643、10.335、8.036、8.605、9.060、8.254、8.814、8.541,均为P<0.001)。③盆底肌力比较:治疗1年时,观察组POP患者盆底肌力为Ⅲ级+Ⅳ级+Ⅴ级所占比例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52,P=0.011)。④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治疗1年时,观察组POP患者HAMA、HAMD评分分别为(7.4±2.1)分、(8.1±3.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3±2.3)分、(10.1±3.1)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70、P=0.041,t=5.352、P=0.039)。⑤POP程度比较:治疗1年时,观察组POP患者膀胱颈及宫颈外口距基线的距离分别为(0.71±0.62) cm、(1.5±0.8) cm,均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的(0.14±0.74) cm、(1.1±0.6) cm;肛提肌裂孔面积为(18.2±2.8) cm2,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2.5±4.9) cm2,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75、P=0.039,t=3.073、P=0.046,t=3.770、P=0.043)。结论采用PFMT联合NMES治疗,可使POP患者性生活质量改善、生活质量及盆底肌力提高,POP严重程度下降,而且焦虑、抑郁情绪缓解。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患者早期运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加强排尿训练护理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早期给予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月内排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早期应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有效促进急性脊髓炎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刺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治疗,随访6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静态和动态肌电值、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刺激组患者治疗后静态和动态肌电值及2、4、6个月的FMA得分和B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肌肉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作进一步实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对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低频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膀胱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2.5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和LUT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可有效提高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间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对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大鼠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经皮心外膜电刺激诱导心室颤动方法建立大鼠CA模型。53只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假手术组(SHAM,n=5)、CPR组(n=12)和VNS组(n=36)。SHAM组不经历CA/CPR;VNS治疗分别设置在CA前30 min(PRE组,n=12)、自主循环恢复(recovery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5 min(POST5组,n=12)以及ROSC后30 min(POST30组,n=12),以统一的刺激参数给予迷走神经电刺激30 min。观察大鼠ROSC后24、48、72 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72 h生存率。采用TUNEL染色检测ROSC后72 h的大鼠脑组织皮质区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检测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subunit-containing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的表达。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CPR组(生存率为33.33%)相比,CA前VNS处理(PRE,生存率为75%)和CA后VNS处理(POST5组生存率75%;POST30组生存率83.33%)均可显著提高大鼠CPR后72 h生存率(P <0.05),降低ROSC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脑皮质细胞凋亡阳性率,而VNS各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S处理后脑皮质α7nAChR的表达较CPR组增加。结论CA前和ROSC后5 min和30 min给予VNS处理均对CA/CPR大鼠具有脑保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α7nAChR介导的抗炎与抗凋亡效应有关。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脑卒中偏瘫肌痉挛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巴氯芬,实验组增加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肢体、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情况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情况显著改善,而其中实验组各项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肌痉挛患者实施巴氯芬联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效果确切,可改善其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提升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人流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进行人流手术的90例观察对象纳入此前瞻性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纳入45例观察对象。对照组人流术后采用促宫缩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月经复潮时间、子宫内膜厚度,统计其术后宫腔粘连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月经复潮时间短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术后宫腔粘连总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5.56%(P<0.05)。结论 于人流术后采取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促进经期复常并修复子宫内膜损伤,降低宫腔粘连可能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肌肉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康复策略。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实验组在接受传统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电刺激疗法,对照组仅接受传统康复训练。两组均进行12周的治疗。采用肌力测量、肌肉体积测量和功能性评分等指标评估两组患者的肌肉功能。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肌力、肌肉体积和功能性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刺激疗法结合传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肌肉功能,对于肌肉功能重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产妇实施Kegel运动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盆底肌康复的促进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50例产妇,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前25例纳入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后25例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Kegel运动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比两组产后的盆底功能以及护理前后不良心理情绪。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盆底肌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不良心理情绪差异较小,护理后观察组不良心理情绪评分(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Kegel运动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促进增强盆底肌康复,改善不良心理情绪,值得临床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防治肿瘤患者化疗恶心呕吐的出现,通过经皮神经电刺激的效果分析。方法 本次肿瘤患者选取我院2024年1月-2024年8月进行化疗治疗的90例肿瘤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将肿瘤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常规治疗为实验组,另一组进行经皮神经电刺激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化疗后恶心呕吐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生命质量。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控制有效率高于实验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化疗后FACT-G水平高于观察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在防治肿瘤患者化疗恶心呕吐情况出现中,选择经皮神经电刺激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电刺激术与射频脉冲对带状疱疹后眼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带状疱疹后眼神经痛患者75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PNS+PRF组(周围神经电刺激+脉冲射频)38例,PRF组(单纯脉冲射频)37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VAS评分及睡眠情况,药物用量,并记录有无复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较术前VAS评分均显著降低,睡眠质量均明显提高,药物用量逐渐降低。长期疗效中,PNS+PRF组VAS及PSQI评分低于PRF组,VAS评分在4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分别为0.68±1.04比2.54±2.76、0.92±1.60比2.73±2.79、0.86±1.37比2.75±2.83、0.81±1.37比2.78±2.82、0.81±1.37比2.75±2.84(P<0.05),PSQI评分在2周、4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分别为3.10±0.51比4.86±0.52、2.00±0.53比4.81±0.54、2.34±0.61比4.91±0.62、2.10±0.58比5.00±0.59、1.73±0.62比4.81±0.63、1.26±0.63比4.86±0.64(P<0.05)。PRF组的复发率(30%)显著高于PNS+PRF组(2.6%,P<0.05)。结论周围神经电刺激与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眼神经痛均安全有效,而周围神经电刺激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眼神经痛效果更佳。
简介:背景:使用不同强度、频率及时间的电刺激作用于人体,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病理生理反应。目的:观察体表脉冲电刺激对小鼠心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用BL-420F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提供刺激电源,对3组昆明小鼠分别予以不同电压、不同时间、不同频率的体表电刺激,然后观察Ⅱ导联心电图、小鼠得全身反应与局部变化。结果与结论:≤10V的电刺激对小鼠心率无明显影响,并且未出现心律失常;电压≥15V时,电刺激可使小鼠心率减慢,停止30min后心率恢复正常;电压≥35V时,小鼠出现心率减慢和心律失常,并且停止刺激后心率不能恢复正常;电压〉75V后,小鼠出现室颤。电压为10V时,脉冲电刺激时间和频率变化对小鼠心电活动影响不显著。说明脉冲电刺激对小鼠心电活动的影响主要由所用电压高低不同引起,电压≤10V时对小鼠心电活动无影响;脉冲电刺激时间与电场频率对小鼠心电活动影响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