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运动皮质刺激术(motorcortexstimulation,MCS)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应用。方法脑卒中后疼痛9例,脊髓损伤后疼痛3例,幻肢痛2例。均行MCS治疗,同期植入刺激电极和脉冲发生器。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疗效。结果术后疼痛均不同程度减轻,1个月以内镇痛疗效较满意,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随访1。5年.多数病人镇痛效果出现波动,调整刺激参数后仍能获得镇痛疗效,疼痛较术前减轻10%~90%,脑卒中后疼痛的长期疗效要好于脊髓损伤后疼痛和幻肢痛。结论MCS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新方法,具有疗效肯定、可调节等优点,术后刺激参数的调整对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 标签: 神经病理性 脑卒中后 疼痛 脊髓损伤后 幻肢痛 运动皮质电刺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肌肉刺激配合耳穴埋豆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两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Vitalstim刺激仪配合耳穴埋豆,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配合耳穴埋豆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 标签: 吞咽障碍 神经肌肉电刺激 耳穴埋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联合脉冲镇痛笔(PainGone)治疗老年人慢性腰腿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腰腿痛患者72例。在痛区皮肤标志出痛点,住院期间每点使用HANS(韩氏经皮穴位刺激)治疗10分钟,每日1次共10天。出院后治疗组继续用脉冲镇痛笔经皮刺激治疗,对照组不予该项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出院后1、2、3个月的VA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所有住院病人的VAS均明显降低,出院后治疗组的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人腰腿痛使用HANS联合脉冲镇痛笔经皮刺激治疗具有良好镇痛效果。

  • 标签: 经皮神经电刺激 HANS 脉冲镇痛笔 慢性腰腿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行上肢或肩关节手术患者30例,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待麻醉完毕后进行VAS疼痛评分并观察术中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疗效满意,无一例出现局麻药中毒、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定位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经颅刺激(transcranialelectricalstimulation,TES)技术是近年来用于脑功能研究与治疗的新方法,它通过头部表面电极引入电流(脉冲或直流),对颅内中枢神经系统施加刺激以达到影响和改善脑功能的目的。具有无痛、无创,易于操作,效果显著等特点,

  • 标签: 经颅电刺激 脑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刺激术(spinalcordstimulation,SCS)治疗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regionalpainsyndrome,CRPS)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RPS病例,其均经脊髓刺激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疼痛转归。结果病人术后VAS评分平均降低5.4,3例病人疼痛缓解大于5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SCS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CRPS。、

  • 标签: 疼痛 神经病理性 脊髓电刺激术 疼痛综合征 复杂性区域性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长期随访一组采用双侧脑深部刺激(DBS)丘脑底核(STN)的帕金森(PD)病人,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195例PD病人在我院接受了双侧STN-DBS手术。术中采用微电极记录STN的外放电信号,刺激电极测试病人症状改善情况及副反应阈值。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3年和5年采用UPDRS评分评估PD病人"开/关"两种状态下的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术前对照,PD病人术后5年"关"状态运动评分改善率为60.3%;日常生活评分的改善率为54.2%。语言是运动评分中唯一没有改善的症状。异动症除外,术后1年"开"状态下运动评分没有显著改善。第1年和第5年"开"状态下运动迟缓、姿势障碍和步僵症状较术前均有加重。术后第5年异动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PD病人双侧STN-DBS术后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关"状态下运动评分和"开"状态下异动症均明显改善。术后第1年和第5年比较,行动迟缓、语言、姿势异常、步僵和认知功能的障碍均有加重。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丘脑底核
  • 简介:摘要总结了生物反馈联合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护理经验。对47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在盆腔生物反馈联合刺激治疗中实施全程综合护理,针对患者个体化的心理特点,给予积极心理干预,观察排尿日记、尿动力学参数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配合有效的护理行为干预及心理治疗,盆腔生物反馈与刺激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自主排尿。结合适当的护理及心理治疗措施,可提高生物反馈联合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膀胱 过度活动症 生物反馈 电刺激疗法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脑深部刺激(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M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9例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患者进行丘脑底核(STN)、苍白球内侧部(Gpi)、丘脑腹中间核(Vim)刺激电极植入术,术前采用1.0TMR和3.0TMRT2加权靶点扫描,在直视下行靶点直接定位。手术前后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评分(UPDRS)及BurkeFahn-Marsden运动障碍评分(BFM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手术前帕金森病患者UPDRS:药物"关"状态25-80分,平均55分;药物"开"状态19-53分,平均34分。术后在开机的情况下UPDRS:药物"关"状态17-24分,平均22分,改善率60.0%;药物"开"状态15-24分,平均19分,改善率44.0%。4例肌张力障碍患者BFMs平均改善率55.0%。41例患者术后症状迅速改善,肌张力降低,震颤及异动症消失。结论DBS能明显改善M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具有安全性。

  • 标签: 运动障碍疾病 脑深部电刺激 丘脑底核 苍白球内侧部 丘脑腹中间核
  • 简介: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的资料,其中丘脑痛3例,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1例,均经正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给予运动皮质10Hz的rTMS(1000次刺激)治疗,每个疗程5d,共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每个疗程后以及全部疗程结束后1个月、6个月和1年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来评估疗效。结果全部疗程结束后,疗效满意3例,疗效差l例。疗效满意病人中,随访1年后复发2例。副作用为治疗期间头面部轻度疼痛1例。结论rTMS对部分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尤其是面部和肢体疼痛的病人。但其疗效不持久,可作为运动皮质刺激的测试方法。

  • 标签: 疼痛 神经病理性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皮质电刺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频刺激配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运动疗法和中频刺激治疗。结论中频刺激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早期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均有明显疗效。

  • 标签: 中频电刺激 运动疗法 脑卒中早期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神经外科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微侵袭”阶段。现有的一些技术,如功能性核磁共振(functionalMRI,fMRI)、术中核磁共振(intraoperativeMRI,i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术中导航(neurosurgerynavigationsystem)等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指导病灶范围判断.但是这些基本都是解剖定位,而非针对神经功能的功能定位。而且,由于个体差异及病灶导致的功能重塑,使解剖定位亦出现困难。术中神经生理监护(intraoperativeneurophysiologicmonitoring,IONM)可以进行非常肯定的神经功能定位。本文就术中神经生理监护技术在保护脑功能区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术中 神经电生理监护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肯尼迪病患者的神经生理特点,提高对此病生理的认识.方法:对经基因确诊的3例肯尼迪患者的神经生理进行总结分析.3例患者均行神经传导和肌电图(EMG)检测.神经传导检查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和腓肠神经.检测项目包括运动神经潜伏期(Lat)、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潜伏期(lat)、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EMG:检查双侧舌肌、胸锁乳突肌、三角肌、第一骨间肌、胸椎旁肌、股四头肌、胫前肌.检测项目包括静止时的自发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P)的时限、波幅,重收缩时的募集相.结果:第1例患者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感觉神经SNAP波幅低和SCV正常.第2例患者双正中神经运动Lat延长、CMAP下降,NCV减慢,双正中神经感觉未测及SNAP波幅,合并腕管综合征;其余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感觉神经SNAP波幅和SCV均低.第3例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感觉SNAP波幅低和SCV下降.本组3例患者EMG多块肌肉静息时出现2处以上的纤颤波、正尖波,轻收缩时MUP时限增宽,波幅增高,部分呈巨大电位,重收缩时呈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结论:KD患者EMG呈广泛神经源性改变,可累及感觉.

  • 标签: 肯尼迪病 神经电生理 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一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观察26例行单侧下肢手术的病人,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单侧坐骨神经一腰丛阻滞效果。所用局麻药均为l%利多卡因及0.5%罗哌卡因注射液,记录阻滞前基础值,阻滞后5、10及15min切皮后5、10min,手术结束时的MAP、HR及阻滞效果、相关并发症。结果92.3%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7.7%患者出现阻滞欠佳,给予少量咪达唑仑及芬太尼完成手术;无麻醉失败病例。神经阻滞后与基础值比较,患者HR、MAP无明显变化(P>0.05)。所有病人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单侧下肢手术采用单侧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是一种简易安全和效果良好的麻醉方法。

  • 标签: 神经刺激器 腰丛一坐骨神经阻滞 下肢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人用脑深部刺激(DBS)系统在构建猴脑深部刺激模型中的应用。方法4只偏侧帕金森病(PD)猴模型,按照猴脑立体定向图谱,在右侧丘脑底核(STN)植入脑深部刺激电极(Medtronic3389),其中刺激组2只猴同期皮下植入Medtronic7495型连接导线和SoletraTM7426型脉冲发生器,术后一周给予慢性高频刺激。另2只偏侧PD模型猴仅在右侧STN植入电极,不植入脉冲发生器,作为对照组。连续观察12个月,进行运动障碍评分观察和阿朴吗啡(APO)诱发旋转实验。结果术后影像学观察电极前端均位于STN核范围内;刺激组同期植入脉冲发生器给予慢性高频刺激,猴偏侧帕金森样症状明显改善,有效高频刺激可以立即停止APO所诱发的旋转,而对照组在观察期内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人用DBS系统通过立体定向技术植入猴脑内特定靶点,可以有效的建立DBS动物模型,为DBS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 动物模型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后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低频刺激及吞咽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吞咽训练,两组在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程度采用洼田饮水实验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效(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刺激治疗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功能方面较单纯吞咽训练具有更好的疗效。

  • 标签: 电刺激 吞咽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