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指导特重烧伤患者液体复苏对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9年3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2例特重烧伤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iCCO监测补液组25例(男17例、女8例)和传统补液组27例(男20例、女7例),其年龄分别为(47±9)、(49±8)岁,患者入院后均按照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补液公式进行补液。传统补液组通过监测患者传统的休克指标尿量、中心静脉压等进行液体复苏;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行PiCCO监测,在传统补液组监测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并结合PiCCO监测的其他相关指标指导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者伤后第1、2个24 h补液系数、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尿量[同时与对应的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补液方案值(下称方案值)进行比较],伤后8 h内及第1、2个24 h补液总量,伤后第1、2个24 h每小时尿量,伤后1、2、3 d血液中肌酐、尿素氮、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伤后28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机械通气应用例数及机械通气时间。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Bonferroni校正、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伤后第2个24 h,传统补液组患者的补液系数较方案值明显升高(t=5.120,P<0.01)。伤后第1、2个24 h,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补液系数明显高于方案值(t=3.655、10.894,P<0.01)和传统补液组(t=3.172、2.363,P<0.05或P<0.01)。伤后8 h内,2组患者补液总量相近。伤后第1、2个24 h,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补液总量明显多于传统补液组(t=4.428、3.665,P<0.01)。伤后第1、2个24 h,与方案值比较,传统补液组患者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尿量均明显升高(t=4.293、6.362,P<0.01),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尿量均明显升高(t=6.461、8.234, P<0.01);伤后第2个24 h,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尿量和每小时尿量均明显高于传统补液组(t=2.849、3.644,P<0.05或P<0.01)。伤后1、2、3 d,2组患者肌酐水平相近。伤后1、2、3 d,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尿素氮水平分别为(6.8±1.5)、(5.6±1.4)、(4.4±1.4)mmol/L,均明显低于传统补液组的(8.6±1.8)、(6.6±1.5)、(5.5±1.4) mmol/L(t=3.817、2.511、2.903,P<0.05或P<0.01)。伤后1、2、3 d,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传统补液组(t=2.516、4.540、3.130,P<0.05或P<0.01)。伤后2、3 d,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低于传统补液组(Z=-2.491、-2.903,P<0.05)。伤后3 d,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CK-MB水平为(35±10)U/L,明显低于传统补液组的(51±16)U/L(t=4.556,P<0.01)。伤后1、2、3 d,2组患者MAP水平相近。伤后28 d内,传统补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iCCO监测补液组(χ2=4.995,P<0.05),2组患者机械通气应用例数及通气时间相近。结论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特重烧伤早期液体复苏有利于精准判断患者所需液体量,并能减轻因补液不当引起的脏器损伤。

  • 标签: 烧伤 心排血量 血尿素氮 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 液体复苏 尿量 补液系数 肌酐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烧伤治疗的早期救治成功与后期康复满意同等重要。无康复的治疗会导致瘢痕增生,这畸形可能要与病人相伴终身,有目的地进行护理干预,有效的降低了深度烧伤后遗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达到提高病人日后生活质量的目的。2009年2月~2011年8月我科对100名大面积烧伤患者康复期采用护理干预,积极调动医护人员、病人和家属积极性,使康复治疗落到实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专科护理问题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 标签: 护理干预 烧伤康复 瘢痕增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例:女,32岁,1992年6月26日柴油烧伤全身6天入院。查体T38.7℃,R100次/分,P40次/分,BP16/kPa,精神萎靡,心肺无异常发现,腹部膨隆,创面分布在面、颈、四肢及躯干,大部创面呈皮革状,可见粗大栓塞之静脉网,后背部创面开始溶痂。诊断:全身柴油烧伤Ⅱ°13%,Ⅲ°66%。化验:RBC3.31

  • 标签: 特重烧伤 柴油烧伤 静脉网 游离植皮术 胃肠减压 面分布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封利珍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广西柳钢医疗有限公司医院
  • 简介:摘要:目标:研究康复护理对严重烧伤成人自尊和生活质量的影响。60例严重烧伤,按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为证人群体提供紧急治疗和全面康复指导;观察组提供康复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自我感知负担和生活质量的总评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感知负荷总评分(26.70 3.60)低于监测组(37.84 3.59),差异在统计上很大(p < 0.05)。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关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健康状况评分分别为(72.45±10.02)、(78.13±10.46)、(59.81±8.39)、(86.52±16.7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1.33±9.95)、(59.76±9.73)、(45.04±7.44)、(67.35±12.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受学历水平、年龄、性别、社会支持水平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干预对策,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重度烧伤 康复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重烧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接诊的146例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组),比对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护理工作结束后的不良症状发生率比较得出,研究组更低,对照组相对较高,P

  • 标签: 烧伤 临床护理路径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度烧伤患者的肠外营养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重度烧伤患者采用周围静脉营养治疗的护理体会。结果35例患者中死亡2例,其余全部治愈。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体重下降及营养不良现象。结论重度烧伤患者经过肠外营养的治疗及护理,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重度烧伤 静脉营养 护理
  • 简介:感染是导致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75.4%烧伤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创面感染,而医疗操作不当是感染危险因素之一[1]。护理管理工作重点是控制好感染的各个环节。医院内空气中的病原菌,多数来源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外表皮屑、脓液等,人们在未经消毒的空气中停留及走动均可直接或间接引起感染[2]。烧伤ICU是重度烧伤患者集中救治场所,在相对封闭环境中,

  • 标签: 重度烧伤 院内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度烧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结论对重度烧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重度烧伤 焦虑 抑郁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度批量烧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方法,提升治疗护理质量。方法根据69例突发性批量烧伤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使用治疗方法,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效果起到了帮助,促进了预后。结果67例平稳度过休克期,64例重度烧伤患者抢救及时,痊愈出院,救治效果良好,抢救成功率93%,未发生任何医疗纠纷。结论重度批量烧伤患者病情严重,合并症状较多,因此治疗起来存在比较大的难度,若是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能够提升患者的生存几率,改善预后。

  • 标签: 重度 批量烧伤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重度烧伤患者应用心理强化支持联合康复护理对其自我意识、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抽选于2019年12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60例,按住院顺序划分组别,即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研究组接受心理强化支持+康复护理。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自尊量表(SES)评估患者自我意识,评价及对比两组的自我意识、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的SCCS、SE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度烧伤患者应用心理强化支持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自我意识,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临床借鉴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重度烧伤 心理强化支持 康复护理 自我意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度烧伤患者护理中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随后进行对应防控。方法:抽取60例患者,均确诊为重度烧伤,调取时间为2019.01~2021.03范围,对照分组方式为随机法,研究对象分2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用护理风险干预。结果:与常规组数据结果相比,试验组治疗1w、2w、3w、4w时创面愈合率的结果数据更优(P<0.05)。与常规组数据结果相比,试验组总并发症率的结果数据更优(P<0.05)。试验组出现胃肠道真菌感染、再度感染人数分别为1例、1例,整体发生率为6.67%。结论:对重度烧伤患者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通过进行防控,整体效果较好。

  • 标签: 重度烧伤 潜在风险 防控
  • 简介:摘要烧伤康复治疗是烧伤救治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治疗效果及康复。为探讨烧伤康复治疗的方法,本研究就烧伤体液渗出期、急性感染期、创面修复及康复期三个阶段的康复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烧伤 康复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康复护理中应用延伸护理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9月-2018年9月的84例产妇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分别采用延伸护理与普通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判别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实验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为97.61%,对照组为73.81%,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延伸护理方式对产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有利于加强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巧,提升母婴的身心健康水平,从而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产后康复护理 延伸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干预手外伤患者康复期间予以延伸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探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临床救治患者82例,作为临床分析对象,将其依照护理方式进行分组,每组患者人数各为41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研究组予以延伸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对照组并发症情况多于研究组患者;两组满意度情况对比,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情况低于研究组,临床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手外伤 延伸护理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产科病房中实施延伸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产妇100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5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产妇的母婴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护理知识、用药知识、婴儿护理知识)、不适症状发生率(乳房肿胀、伤口发炎、乳头破裂)。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母婴知识掌握程度比参照组高(P<0.05);实验组产妇的不适症状发生率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在产科病房中实施延伸护理服务有助于提升产妇对母婴知识掌握程度,降低不适症状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延伸护理 产科病房 护理效果
  • 简介:特重烧伤患者的病死率居高不下,降低病死率是烧伤临床研究的重点.伤后48h内的生理改变以体液渗出为主,患者面临着休克的威胁.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烧伤创面的存在易引发许多严重并发症,如创面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1],因此必须尽早去除坏死组织.本研究中,笔者就切痂植皮的手术时机、手术面积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进行了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 标签: 非条件Logistic 重度烧伤休克期 回归模型分析 烧伤患者 切痂植皮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16S核糖体RNA(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特重烧伤患者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本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7年2—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例男性特重烧伤患者(年龄32~48岁),采集其休克期(伤后3 d内)、急性感染早期(伤后4~14 d)、急性感染中期(伤后15~28 d)、急性感染后期(伤后29 d至出院前1周)及出院前1周内的粪便样本,各时期样本数均为5。使用pH计测定粪便样本的pH值,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的16S rRNA V3、V4区进行测序。QIIME分析软件分析肠道菌群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α多样性(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门、科的相对丰度,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肠道菌群β多样性,Tax4Fun预测肠道菌群功能变化。对数据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配对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本组特重烧伤患者急性感染早、中期粪便pH值分别为7.40±0.45、7.56±0.45,明显高于休克期的6.68±0.36(P<0.05或P<0.01)。(2)共获得2 333 584条有效高质量序列,序列长度为415 bp左右,共获得1 209个OTU,所有标本测序覆盖度均达99.0%以上。本组特重烧伤患者急性感染早、中、后期OTU数目、Chao1指数明显低于休克期(Z值均为2.023,P<0.05);出院前1周内OTU数目、Chao1指数明显高于急性感染早、中、后期,Shannon指数明显高于急性感染早、中期(Z值均为2.023,P<0.05)。(3)本组特重烧伤患者休克期样本菌群结构与出院前1周内相似度高,与急性感染早、中、后期相似度低。各个单独样本的分析显示,大部分样本聚类规律与分期样本一致。休克期肠道菌群加权Unifrac距离明显短于急性感染早、中、后期(Z=3.326、2.570、2.690,P<0.05或P<0.01),其他时期肠道菌群加权Unifrac距离相近。(4)门水平上,与休克期比较,急性感染早、中、后期厚壁菌门细菌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相对丰度升高;上述3个菌门细菌相对丰度在出院前1周内与休克期相近。伤后不同时期科水平上相对丰度前5的优势菌有较大差异,休克期的前5优势科细菌相对丰度在急性感染早、中、后期降低。休克期的非优势科如肠杆菌科、链球菌科、拟杆菌科细菌相对丰度在急性感染早、中、后期大幅升高,成为这些时期新的优势科;出院前1周内部分产酸菌科细菌相对丰度恢复至接近休克期水平。(5)急性感染早、中期肠道菌群的某些氨基酸代谢、糖酵解和糖异生、丙酮酸代谢等功能较休克期减弱,急性感染后期肠道菌群某些氨基酸和糖类代谢较休克期增强,休克期与出院前1周内肠道菌群功能基因分布相似。结论特重烧伤患者肠道内环境及菌群结构在急性感染早、中期发生了明显变化,pH值升高,菌群种类及多样性减少,尤其是产酸菌科细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但随着患者治疗结束而恢复。可考虑将粪便pH值和肠道变形菌门及产酸菌科细菌变化作为反映特重烧伤患者肠道菌群紊乱水平的指标。

  • 标签: 烧伤 肠道菌群 结构失衡 16S核糖体RNA 高通量测序 短链脂肪酸 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