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进行分析,并对护理管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抽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62例,以时间进行分组,2023年1月-2023年6月期间出生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23年7月-2024年1月出生的新生儿为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感染监管及护理管理,各31例,对比两组医院感染率,并以感染和未感染进行分组,对比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结果:(1)观察组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2)感染组新生儿胎龄比未感染组新生儿小,出生时体重比未感染组新生儿低(P<0.05)。结论: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高发区域,加强医院感染监控,并针对高危因素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新生儿在重症监护室期间对新生儿给予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2月重症监护室接诊的10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实验组新生儿给予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与针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对参照组新生儿给予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重症监护时间与疼痛症状控制时间、疼痛程度控制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参照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28.00%),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新生儿重症监护时间(6.24±1.59)d、疼痛症状控制时间(3.18±1.05)d均优于参照组新生儿重症监护时间(8.93±1.60)d、疼痛症状控制时间(5.76±1.39)d,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新生儿疼痛程度控制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参照组新生儿疼痛程度控制有效率(68.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应用不仅可以及时、有效的控制新生儿疼痛症状,减少重症监护时间,缩短疼痛症状控制时间,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减少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操作性疼痛对新生儿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水平。方法将100例新生儿患儿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50例,通过选用抚摸治疗、体位治疗、改善环境、药物干预、母乳喂养等有效措施降低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并通过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PASS)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疼痛刺激后1min和5min的疼痛评分。结果刺激后1.5min后,护理干预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新生儿操作性疼痛,降低患儿因操作性疼痛带来的不良影响。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疼痛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1-2022.12期间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时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停留时间、症状改善时间,并对比干预前后新生儿疼痛(NIPS)评分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疼痛控制时间、NICU停留时间、症状改善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NIP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IP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缓解重症时间,强化护理效果,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所有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同时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包括抚触、音乐疗法、非药物镇痛剂等方法。在患儿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儿的疼痛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和记录,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比较干预前后新生儿的疼痛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新生儿的疼痛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新生儿的睡眠质量、情绪状态等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具体表现为:患儿的睡眠时间增加,睡眠质量提高;情绪状态稳定,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对新生儿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新生儿的疼痛,提高新生儿的舒适度和睡眠质量。这主要是因为抚触、音乐疗法、非药物镇痛剂等方法能够减轻新生儿的应激反应,缓解疼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此外,这些方法还能够促进新生儿的情感交流和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NICU中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母婴分离时母乳喂养的护理指导的效果。方法: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从我院重症监护室中抽取60例新生儿,将新生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和对照组(母乳喂养护理指导)均30例,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为60.00%,对照组的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为33.33%,观察组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O.05)。结论:在新生儿进入重症监护之后,产妇面临着母婴分离,在此期间进行母乳喂养护理指导可以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母婴分离时母乳喂养的护理指导的方法与手段,为新生儿科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与进步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科于2010年6月份至2010年12月份接收的456例新生儿,母婴分离期间我科护理人员给予母乳喂养的指导性护理,本文重点观察护理干预方法,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我科护理人员针对456例母亲,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性护理后,在婴儿4月时进行母乳喂养随访,纯母乳喂养128例、混合喂养96、人工喂养185例,纯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分别为31.2%、23.5%、45.3%。结论在新生儿病室母婴分离时,对母亲进行积极的母乳喂养指导,可以有效实现母乳喂养,对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讨论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的高危因素,并对防治医院感染事件的相关方法与对策进行研究。方法查询与分析近年来有关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以及防治措施方面所对应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期刊文献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全面归纳与总结。结果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出生体重低、孕周小、中心静脉置管、以及药物应用等。为有效防治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应及时调整中心静脉导管应用方法,规范药物使用,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防控等措施,以提高对NICU新生儿的治疗效果。结论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发生因素众多,包括新生儿自身因素以及外部因素两个方面,针对性防控医院感染事件能够有效提高对NICU新生儿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用于NICU新生儿肺炎的效果。方法:时间:2023年1月至12月,研究对象:42例肺炎患儿,分两组对比其前后相关血气指标及护理后基本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明显更高,且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患儿护理后体温恢复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水平,缩短体温恢复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用于NICU新生儿肺炎效果。方法:将2021年11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NICU新生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精细化护理。结果:在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精细化护理在NICU新生儿肺炎患者的护理中,护理团队会全方位地关注患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供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为患者家属提供情绪支持、心理抚慰等额外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护理团队的贴心和关心,增进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参考。